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纠纷

浅析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纠纷

浅析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纠纷

摘要:信用证支付是国际商事交易中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很好地降低了双方违约的信用风险。但是在现实交易中,信用证因其独立性常常出现与合同不符的纠纷。这种冲突的存在对促进国际商事交往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预防措施有:谨慎约定合同条款;仔细审核信用证条款;深入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状况。同时,对于非欺诈的条款,如果受益人收到的信用证中,经识别有软条款,应当立即通知开证申请人予以修改;对于欺诈行为,出口商可以考虑诉诸仲裁或者诉讼。

关键词:国际商事合同;不符信用证;风险

一、信用证与合同的关系

国际商事合同是一种交易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各自履行约定义务的依据。根据合同订立的习惯,一般国际商事合同,如基础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具备:合同标的、价款、双方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等内容。其中,信用证条款即是对合同履行方式的说明。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信用证的定义如下:“信用证是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

因此,信用证与合同是不可分开的,这是指信用证存在的前提。合同是信用证产生的基础,信用证依据合同的有关规定产生于某次商事交易中。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若选择信用证作为交易的结算方式,那么合同中就会相应的出现信用证条款以及协商信用证的条款,以规定

双方进行付款的细则。此时,信用证条款才开始发挥作用,信用证业务的存在才有意义。

同时,信用证与合同又是相互独立的,这是指信用证履行的方式。与合同的其他条款有所不同,信用证一经开立,就会独立于合同存在,成为合同之外的契约。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承担付款责任,不问货物的真实状况如何,独立于合同的约束之外。因此,出口商交货后提出的单据,只要与信用证条款相符,就可以得到银行对其支付货款的保证。

二、常见信用证不符

不符信用证,指的就是信用证类型、期限等与合同规定不一致,或是载有内容与合同不一致的信用证。

1、最初订立时即出现了订立内容上的失误

这主要是由于开证申请人即买方的失误或开征银行的失误。买方的主要义务是根据合同填写开证申请,向银行提供适当担保以取得开证资格。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不必要的信用证错误对买卖双方尤其是即将取得货款的卖方即为不利的,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预计。所以客观上来看,这种不必要的麻烦并不是卖方所期望的,因而我们把这种情况归咎于买方或开证银行的疏忽。

2、经过多次修改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由于信用证的独立性,信用证在交易过程中往往被多方面修改和利用。多次修改后,使得原有的信用证与合同内容规定出现偏差。这往往是由于疏忽所致。同时,由于参与信用证业务的买、卖、银行三方,

尤其是卖方和银行缺乏对信用证的谨慎注意态度,是出现信用证遗漏、增添或者笔误的原因。

3、买方故意

出口企业为了争取客户,有时不惜接受一些苛刻的条款。开证行之所以频频开出带有软条款的信用证,是由于软条款信用证本身对其切身利益并没有多大危害,也谈不到受损失。银行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满足某些客户的需要,并且截至目前国际商会有关信用证的文件对软条款并无特别的说明和规定,信用证软条款的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进口方要求银行开出软条款信用证也有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货物维护自身利益,也可能是为了掌握信用证主动权,当然,也可能意在诈骗。信用证操作中的种种软条款,造成了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纠纷,导致出口商的损失。

三、常见软条款及其风险

信用证操作中的种种软条款,是信用证不符出现的主要诱因,往往导致出口商的损失。下面主要分析信用证操作中出现的几种情况。

1、控制信用证生效的软条款

信用证必须在满足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提出的某些条件后才生效,什么时间生效、生不生效全部由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决定。这类控制信用证生效的软条款比较灵活,可以是装船条款,可以是商检条款,也可以是等待进口许可证签发等条款,其实质是严格控制信用证交易。进口商通过指定船名的权利,控制了信用证何时生效,是否生效的主动权。实践中一旦行情发生不利变化,开证申请人很可能不予通知,

即使在有些交易中开证行在信用证有效期内作出指示,也常常因为有效期临近,导致延迟装运或其他不符点产生,给开证行拒付创造了条件。

2、高风险条款

这类条款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但却可能会给受益人带来很高风险。常见的条款比如:要求装运后将一份空白抬头、空白背书的正本提单直接寄给申请人的条款。在货物比单据早到达的情况下,进口商正本提单在手,无需通过银行付款就能自行提走货物。这是进口方如果主张单据有不符点,那么出口商就面临钱货两空的危险,特别是开证行与出口商出于恶意的情形下。高风险条款还包括,规定高额的预付款项,在买方预付款项后,即故意刁难拒付等。

3、申请人要求签字或印鉴与申请人的要求相符

这一类软条款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货物检验证明或货运收据由出口商或开证申请人授权的人出具和签署,其印鉴应由开证行证实方可议付的条款等;二是规定商品检验证由进口商出具和签署并由受益人会签,同时其印鉴应与通知行持有的记录相符;三是商品检验证由特定的人或单位出具并签署,但他们的印鉴必须由通知行证实;四是规定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的人出具并签署,其印鉴必须与开证行的档案记录相符。对于这类条款,受益人处于两种危险境地之中:一是被授权人是否签字的问题;二是受益人无从知道开证行的印鉴,这极有可能造成信用证的单证不符。

四、信用证不符的对策

1、预防措施

2、救济措施

信用证软条款的救济意指在信用证软条款发生后所采取的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措施或办法。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信用证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易被买卖双方所利用。救济方向应针对信用证机制本身,在信用证机制内解决软条款问题,以使该问题的解决更经济、高效,并充分利用信用证机制约束双方当事人。由于信用证软条款的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救济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许多信用证专家认为,对软条款的救济不能一概而论,从其效力看可界定为“被利用进行欺诈或诈骗的软条款”与“非欺诈或无诈骗本意的软条款”。

对于非欺诈的条款,如果受益人收到的信用证中,经识别有软条款,应当立即通知开证申请人予以修改。进口商不是出于欺诈的目的,这类信用证的当事人通常是长期贸易伙伴或者商业信誉较好的进口商。这类出口商配合修改信用证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欺诈行为,出口商可以考虑诉诸仲裁或者诉讼。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依靠第三方的力量,最大程度的挽回受骗方的损失。比如,2005我国法院曾以诈骗罪判处某南非华裔商人有期徒刑14年。受骗方的损失也获得了相应赔偿。但是诉讼手段的弊端在于,国际商事贸易问题通常涉及到管辖权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问题,使得诉讼周期比一般的非国际私法诉讼长,另外还需要考虑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