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轮作、间套作和合理密植在生产上的应用摘要阐述了蔬菜轮作、间套作和合理密植在生产中的应用类型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蔬菜;轮作;间作;套作;密植
蔬菜品种多,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在生产上如果能够合理的轮作、间套作和密植,将可恢复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
1 蔬菜轮作
在同一块地上轮换种植几种不同蔬菜的方法即为轮作。
轮作可以克服因连作使土壤中某些养分相对贫乏、病虫害发生加重、根部分泌有害物质的累积等引起蔬菜的生长发育失常,以及产量与品质下降的障碍。
轮作的优点有: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充分吸收土壤中各种养分;平衡土壤中的酸碱性;促进改进土壤结构等。
实行蔬菜合理轮作,应遵循以下规律:
1.1 需求肥料种类不同白菜、菠菜等叶菜类需要氮肥较多,瓜类、番茄、辣椒等果菜类需要磷肥较多,马铃薯、山药等根茎菜类需要钾肥较多,将它们轮流栽培,实行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
深耕性蔬菜与浅根性蔬菜轮作,需肥多的与需肥少的轮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层次土壤中的不同养分。
1.2 互不传染病虫害不同种类的作物轮作,能改变病虫的生活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害的目的。
如粮菜轮作、水旱轮作,可以控制土传病害;葱蒜类后作种大白菜,可大大减轻软腐病的发生。
1.3 改进土壤结构豆类蔬菜有根瘤菌固氮,可提高肥力,后茬可种植需氮较多的白菜、茄子等,再次种植需氮较少的葱蒜类。
根系发达的瓜类可以加深松土层,有利改土。
1.4 不同蔬菜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如种植甘蓝、马铃薯后,土壤酸度增加,而种植南瓜、甜玉米、菜用苜蓿后会增加土壤碱度,互相轮作有利酸碱平衡。
不同蔬菜要求轮作间隔年限不同:如葱蒜类、菠菜、胡萝卜等实行1年轮作;马铃薯、山药、生姜、黄瓜、辣椒等间隔2~3年;番茄、山芋、茄子、豌豆等间隔3~4年。
如果在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实行轮作的,可施重茬剂以克服连作障碍。
对西瓜、黄瓜、番茄、茄子等,可通过嫁接换根克服连作障碍。
2 蔬菜间套作
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有规则地间栽或间播2种以上的蔬菜栽培形式称为间作。
在前作蔬菜生长后期,于行间或株间种植另一种蔬菜的方式称为套作。
间套作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阳光、地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时其中一种蔬菜可以为另一种蔬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减轻病虫害;
安排得当,还可以提高大棚、架材等材料的利用率,有利于增产和调节茬口,有利于缓和作物争地的矛盾,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稳产保收,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
间套作的主要类型有:①生长期长的和速生菜间套作。
其原则是在主作物旺盛生长之前,间作物就已收获。
如茄子、辣椒间作苋菜、青菜。
②高植株和矮植株间套作。
其充分利用空间,多收一茬菜,以增加收入。
如韭菜套种豇豆、四季豆;丝瓜棚下套种大蒜、芹菜。
③喜光的和喜阴的间作。
其利用喜光作物为喜阴作物遮阳。
如丝瓜与生姜隔畦间作。
④一架多用套作。
其提高架材的利用率。
如早黄瓜生长中后期套种豇豆,黄瓜败秧后豇豆上架。
在蔬菜间套作过程中,相搭配的作物要注意作物间的化学影响,如黄瓜和番茄的分泌物相互排斥,不宜间套作。
葱蒜类分泌的挥发性硫化物,能抑制多种病害,所以其与其他蔬菜间套作,有一定防病作用。
间套作物间种植密度要适当,有时主作播栽时要为副作预留一定空位;施肥量要比单作增加;间套作物宜选用早熟品种,能及时收获,促进主作生长。
3 蔬菜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密植要合理,即种植作物的行、株间距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在单位面积上能够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过稀,单株作物虽能得到较好发展,但单位面积上光能利用不充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过密,则群体内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生长纤细娇弱,易发生病害,反而减产。
确定蔬菜密植程度的主要根据是:
3.1 蔬菜对光照的要求不同瓜果类蔬菜要求较强的光照;绿叶蔬菜、葱蒜类较耐阴;生姜喜阴等。
因此,绿叶蔬菜、葱蒜类密植潜力大;生姜则可以与其他作物套作;瓜果类蔬菜不宜过密,否则会徒长落花;以肥大营养器官为器官的蔬菜也不宜过密,否则影响器官的形成膨大。
3.2 蔬菜叶片的大小、植株高矮及开展度、分枝能力等形态特征的不同如茄子叶片比辣椒叶大,且株型高大开张,所以茄子比辣椒种稀些。
鉴定蔬菜的合理密植标准为:植株在生长盛期株间叶片相互靠拢,又不重叠拥挤。
3.3 栽培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的不同高温多雨地区比低温干旱地区种稀些;土层深厚肥沃地比瘦地种稀些;搭架栽培比爬地栽培要种密些;对果菜搭架、整枝、摘心等均可提高密度。
参考文献
[1]刘文利,马琳.蔬菜保护地连作土壤肥力性状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87-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