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脂类代谢

第十章 脂类代谢


从肝内到肝外 肝外到肝内
第三节 三酰甘油的代谢
① ④
三酰甘油
甘油 + 脂肪酸
② ③
进一步代谢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一,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triacylglycerols) (一) 脂肪动员
H2O 三酰甘油
(脂库) 脂库) 三酰甘油脂肪酶
FA FA 二酰甘油
FA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乙酰CoA+7 丙二酸单酰 丙二酸单酰CoA+14 NADPH+H+ 乙酰
脂肪酸合成酶系
1分子 软脂酸 分子 (+7CO2+6H2O+8CoASH+14NADP+)
(3)碳链加工 )
延长或缩短, 延长或缩短,改变饱和度等
(二) 磷酸甘油的生成 二
1.由糖代谢转变而来 .
CH2OH CH2OH 磷酸甘油脱氢酶 NADH + H+ NAD+ HO–C–H CH2O – P 甘油- 3-磷酸 甘油 磷酸
甘油甘油-3-磷酸
磷 酸 二 羟 丙 酮
CH2OH C O CH2O – P
NADH+ + H+
经糖代谢途径进一步代谢
(三)脂肪酸的分解 1.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
全过程包括下列4个阶段 (全过程包括下列 个阶段)
活化(胞质) 脂肪酸的 活化(胞质) 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脂酰辅酶 进入线粒体 进入 脂肪酸的β 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 乙酰辅酶A的彻底氧化 乙酰辅酶 的彻底氧化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命名
1,电泳法分类 , 依据: 依据: 各类脂蛋白颗粒中蛋白质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 表面电荷,在电场下产生不同的迁移率. 表面电荷,在电场下产生不同的迁移率.
CM
四类: 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四类:
β-脂蛋白 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脂蛋白 α-脂蛋白 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电泳图谱与命名
CH2 O - C - R1 - OCH
O
CH2 O – P– O O
OH
X
甘油磷脂的合成( (二)甘油磷脂的合成(synthesis of glycerol phosphatide) 1. 部位 全身各组织细胞内质网,尤以肝, 小肠等; 全身各组织细胞内质网,尤以肝,肾,小肠等; 2. 原料 胆碱,胆胺,甘油 ,脂肪酸,磷酸等; 脂肪酸,磷酸等; 胆碱,胆胺, (或由丝氨酸和蛋氨酸提供原料合成胆碱和胆胺) 或由丝氨酸和蛋氨酸提供原料合成胆碱和胆胺) 3. 基本过程 1) 二酰甘油 合成途径 ) 2) CDP-二酰甘油合成途径 ) -
血中LDL 血中
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四)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密度脂蛋白
卵磷脂 溶血卵磷脂
新生HDL 新生
磷脂, 磷脂,胆固醇 肝内合成
PCCAT
Ch
血浆中
成熟HDL 成熟
ChE
Apo 交换
被肝摄取利用 CM ,VLDL
主要功能
转运磷脂和胆固醇(肝外→肝内). 转运磷脂和胆固醇(肝外→肝内).
(肝摄取) 肝摄取)
Apo交换 甘油 + FA
HDL 主要功能
(被体内各组织利用) 被体内各组织利用) 组织利用
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体外→体内 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 体外→体内) 体外
*血中 血中CM ↑ 血中 高三酰甘油血症; 高三酰甘油血症;
血浆浑浊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 LPL 新生VLDL 新生
脂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
2,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 ,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
依据: 依据: 各脂蛋白颗粒中脂类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密度, 各脂蛋白颗粒中脂类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密度, 超离心时有不同的沉降率. 超离心时有不同的沉降率.
超离心法分为四类
名称 乳糜微粒 (CM
血浆 密度
)
(低)
极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
(1)乙酰 乙酰CoA的羧化 乙酰 的羧化
Pi + ADP CO2 + ATP O Mn2+ 生物素
乙酰CoA羧化酶 羧化酶 乙酰
O
CH3 - C~SCoA
乙酰CoA 乙酰
HOOC - CH2 - C~SCoA
丙二酸单酰CoA 丙二酸单酰 (关键酶) 关键酶 (+)
( -)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2)软脂酸的合成 )
(1) 是肝脏向肝外组织输出脂肪酸类能源物 质的一种方式
(2) 为脑和肌肉等组织提供持续性能源
严重糖尿病 → 并发酮症酸中毒机理
长期饥饿,严重糖尿病 长期饥饿,严重糖尿病 或障碍 糖的氧化供能不足 动员脂肪氧化产能; 动员脂肪氧化产能; 超过肝外利用速度, 超过肝外利用速度 酮血症; 酮血症; 酮尿症; 酮尿症; 在血中积聚过多, 在血中积聚过多 积聚过多 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 呼出体外 呼气有烂苹果味. 呼气有烂苹果味.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软脂酰 软脂酰CoA
8分子乙酰 8分子乙酰CoA 分子乙酰
7x( 7x(FADH2 + NADH+H+)
7 x (2 + 3)= 35 分子 分子ATP ) 12 x 8 = 96分子 分子ATP 分子
净产生ATP数: 数 净产生
7 x ( 2 + 3 ) + 12 x 8 – 2 = 129 分子
(高)
高密度脂蛋白 (HDL) )
两种分类法所得血浆脂蛋白的一一对应关系 电泳法分类
乳糜微粒 前β-脂蛋白 脂蛋白 β-脂蛋白 脂蛋白 α-脂蛋白 脂蛋白
超离心法
乳糜微粒 (CM )
颗粒 密度 大 小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 高密度脂蛋白 (HDL) ) 小 大
脂 蛋白质 乙酰CoA, NADPH+H+ 供氢,ATP供能 , 供氢, 乙酰 供能 【O】 】 线粒体 乙酰CoA 乙酰CoA
柠檬酸-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乙酰CoA 作为FA合成的原料) FA合成的原料 胞质: 乙酰CoA (作为FA合成的原料)
糖 , 脂 , 蛋 白 质
合成
FA
线粒体
胞质
2, 合成过程 ,
G
C O CH2O – P 磷酸二羟丙酮
CH2OH HO–C–H
ADP ATP
2. 由脂肪动员而来
CH2OH
甘油
(三)三酰甘油 的合成
第五节 类脂的代谢
一. 甘油磷脂的代谢 二. 胆固醇代谢
(一) 甘油磷脂的分解
(catabolism of glycerol phosphatide) ) O O R2-C
主要功能 运载脂类; 各种载脂蛋白还有某些激活剂功能. 运载脂类; 各种载脂蛋白还有某些激活剂功能.
某些载脂蛋白的激活剂作用 apoA-Ⅰ→ 激活PCCAT → 促进HDL成熟, Ⅰ 激活PCCAT 促进HDL成熟, HDL成熟 将胆固醇转运入肝内; → 将胆固醇转运入肝内;
apoC-Ⅱ→ 激活LPL → 促进CM和VLDL的降解; Ⅱ 激活LPL 促进CM VLDL的降解 CM和 的降解;
(三)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
VLDL
(肝内合成 肝内合成) 肝内合成
LPL
在血浆中转变
LDL
( 50%胆固醇 ) %
主要功能
胆固醇( 肝内→ 肝外) 转运 胆固醇( 肝内→ 肝外)
*LDL-R LDL利用率 利用率
(各组织) 各组织)
血中LDL 血中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 硬化. 硬化.
肝脏氧化脂肪酸的特殊代谢规律 (肝内生酮肝外用) 肝内生酮肝外用)
TCAC 脂酰CoA 脂酰 β- 氧化 (肝) 肝
(一小部分 一小部分) 一小部分
CO2 + H2O + 能
乙酰CoA 乙酰 生酮酶系 (大部分 大部分) 大部分
酮体
酮体: 乙酰乙酸, 羟丁酸 羟丁酸, 种物质. 酮体:包括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丙酮 3 种物质. 只能被肝外组织利用
β β β β
少两个碳原子的脂的彻底氧化 乙酰CoA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12ATP CO2 + H2O + 12ATP
16C软脂酸 2. 能量生成 (16C软脂酸 ) 软脂酸
活化 - 2分子 分子ATP 分子
(已讲) 已讲)
氧化) (7次β-氧化) 次 氧化
(Metabolism of lipids) )
脂肪(三酰甘油 脂肪(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 TG) ) 脂类 类脂 (lipoid) 胆固醇及其酯 ( 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yl ester ) 磷脂(phospholipid, PL) 磷脂 糖脂(glycolipid) 糖脂
二, 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 分布
三酰甘油
(储存脂) 储存脂) 可变脂) (可变脂)
占体重(%) )
10 ~ 20
主要功能
储能, 储能,供能
脂库
类脂
(基本脂) 基本脂) 固定脂) (固定脂)
生物膜
5
生物膜基本成分
第三节 血脂
一, 血脂的组成与含量
包括:三酰甘油 包括: 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 游离脂肪酸
第一节
概述
一,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 三酰甘油 胰脂酶 胆盐
甘油 脂肪酸 单酰甘油 胆固醇 脂肪酸 脂肪酸 胆盐 水溶性混合微团 吸收入肠黏膜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