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症状、发病原因及护理所谓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
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
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
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
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
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
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
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
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
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
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
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
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
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
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
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
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如何做好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面神经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药治疗,另一方面需去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
有咽部感染时应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服用强的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可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
由于本病使病侧眼睛不能闭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时应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禁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三白五虫汤”除“面瘫”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口眼歪斜”,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为突然一侧面肌瘫痪,眼皮不能闭合,流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鼻唇沟变浅。
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巩膜。
风湿、中耳炎、脑部疾患及风邪侵袭、突受寒凉等均可引发本病。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瘀滞经脉,而导致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本病。
笔者自拟“三白五虫汤”治疗面神经麻痹,屡用屡验,一般服药10--15剂即可治愈。
患者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三白五虫汤”选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
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发布时间:2007-11-2 12:50:18 嚼口香糖、撅嘴恢复表情肌医学上认为对于面瘫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以免神经进一部受损,并进而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灸、理疗及中西药物均可配合应用。
杨颖介绍,“理疗主要是改善面部局部的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减轻局部疼痛的症状。
”她说,目前多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等疗法。
面瘫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外出,避风寒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洗脸、洗澡以温水为好,尤其初春,寒冷刺激可能使血管痉挛加剧,影响血液循环,对局部炎症、水肿的吸收及营养供应不利,将延缓面瘫的恢复。
可自己作局部按摩3~4次/日,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各种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面部表情肌的训练,如对着镜子练习皱额、蹙眉、闭目、撅嘴等动作,还可嚼口香糖以加快瘫痪肌群的恢复。
为保护暴露的眼角膜及防止结膜炎,可采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眼裂不能合拢,特别是眼睑外翻严重者,外出要戴眼罩。
面瘫疾病在生活中很大程度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她告诉记者以下几招:1.注意保暖。
应避开风寒对面部的直接袭击,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过劳、酒后及患有高血压病、关节炎、神经痛等慢性疾病者,尽可能不要迎风走。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春天风和日丽应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体操、打太极拳、爬山等。
3.多吃果蔬。
冬季进食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因此,春天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韭菜、春笋、芥菜、油菜、香椿、香菜等。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面肌痉挛就医指南请点击查看面瘫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面瘫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面瘫的治疗: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面瘫分期中医面瘫病证,基本上是指贝尔氏麻痹。
贝尔氏麻痹轻者多无神经变性,经2~3 周后开始恢复,1~2个月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月,80%的病人可在2~3个月内恢复。
有人把面瘫分为三期,即①发展期,又称急性期或面神经炎性水肿进展期,时间为7天左右( 1周)。
②静止期,为发病后7~20天。
③恢复期,发病20天以上。
也有人把上述的静止期与恢复期统称为恢复期,即1个月以内称为恢复期,而将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定为后遗症期; 还有人将面瘫分为初期(发病第一周),中期(发病2~4周),后期(发病第5周以后)。
尽管各位医家的分期不尽相同,但其将面瘫分为三期以及对急性期(初期或进展期)的认识一致,均定为7天(1周)左右。
面瘫的分期是为了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患者体质的差异及病情轻重有别,从临床观察看,除了急性期(进展期)可以确定为1周左右外,其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要视病情而定,不可绝对化确定。
本书作者认为:面瘫分为如下三期:①、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
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
此期针刺治疗于面瘫局部少取穴,应浅刺,弱刺激,或者局部不取穴而以循经远取穴为主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好处。
此期避免强刺激,慎用电针(电麻仪)治疗。
②、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
此期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取,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时期。
③、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从恢复期1个月至3个月之间,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或划为恢复期,或划为后遗症期,两期不可拘泥时日绝对划分)。
此期对重症、顽固性病症予深刺,透穴或电针增加刺激量,并根据后遗症状对症选穴,配合多种疗法,仍有一定恢复作用按照面瘫患病时间面瘫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3个月之间为面瘫的最佳治疗期。
处于这一阶段的病人,只要方法得当7-21天就可以完全康复!2:0-3年为面瘫的完全康复期。
处于这一阶段的病人,是可以百分之百治愈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3:3-15年这类患者只要面部肌肉不萎缩,还是有治愈的可能。
但是治疗难度很大,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容易留后遗症。
4:面部肌肉出现萎缩,常规治疗完全无法治愈!只能依靠于手术整容的手段,但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