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步骤
课后练习二
2、安是我们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会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 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极贫极贱的,或许他反而安乐。……富贵贫贱只是 人生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能合乎我们的天性, 可以完全不问境遇自得安乐。
作者在这里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富贵贫贱与安乐之间的关 系。说“安是人生中第一个是重要的字”,是因为,这个“安” 是自我天性得到满足后的“安”,而这个“自我天性”不是恶, 不是无原则的为所欲为,而是至善的德性。只有这样的“安” 才能生发出“乐”。如果损人利己,取不义之财,谋非法之利, 即使大富大贵,又岂能心安理得?心不安者,整天提心吊胆, 如履薄冰,又岂能心情享受富贵之乐?而那些极其贫贱的人, 只要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品自己的诚实劳动谋生活,那 种出自内心的安与乐,又岂是别人能体味得了的?所以说,富 贵贫贱不是决定我们内心是否安乐的尺度,只有行为符合我们 至善的天性,方能获得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想一想,它们的相通之处在哪里?
钱穆
生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德性
冯友兰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课后练习一
作者所阐述的人生三步骤,实际上也可以说是 人生的三种境界,即物质的人生、社会的人生、精 神的人生。 者之间既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也是一 种孕育与包容的关系。物质的人生孕育了社会的人 生,是社会人生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的人生又包含 着物质的人生,是物质人生的升华;精神的人生既 建立在社会的人生之上,同时又超越了它,达到精 神的超脱和解放。人生的三种境界一步步向上,生 命的意义与价值也一步步提高。
用于担当家庭乐:积极投入生活,让生命拥有价值,所 以安——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怎样一步一步走过, 到达快乐的彼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思考! 读了钱穆的《人生三步骤》,你找到答案了吗?
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 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评价徐志摩 •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 的。 —列夫· 托尔斯泰 •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 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 列夫· 托尔斯泰
人生三步骤
• 生活——生存(物质文明) •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 神) • 归宿——德性 • 结构: • 全文:总(人生有三个层次阶段)——分(生 活、行为与事业、德性)——总(总结全文) • 主体:递进
第一阶段: 生活层次(物质人生)
衣食住行——维持生命的存在与安全 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食:颜渊 类比论证 衣:布帛 住:颜渊、诸葛亮 举例论证 行:孔子、老子 孟子的话 引用论证 生命与生活: 比喻论证 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差不多
课后练习二
3、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 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 哲学讲的则是德性,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 同的。人生的归宿也应在此。
这是对人生三步骤内容的归纳总结,也是全文主 旨所在。它告诉我们,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 不可缺,精神文明更重要,而圆满发展德性则是人生 的最高境界和阶段,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和价值所在。 “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的”,是说 德性是个人修养的结果,但它一旦发展圆满,成为众 人的榜样与标准,则可常存天地间,永生不灭。
人生三步骤
钱穆
你快乐吗? 说出三个使你快乐的理由。
你认识他吗?
比尔•盖茨
• 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 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 围内的领导者 • 截至2004年8月,微软公司创立者兼总裁 比尔•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 而第11次成功蝉联福布斯400富豪榜第一位置
周恩来的人生以什么为快乐? 他毕生追求的是什么呢?
人生三步骤
• 生活 • 行为与事业 • 德性
钱穆 (1895-1990) 字宾 四,中国历史学家。江苏 无锡人。 钱穆著作丰富,有专著八十种以上。他 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而长久的传统,被公认 为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之一传统史学的代 表,影响颇大,尤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 驰名中外,被誉为儒学大师。曾获香港大学 名誉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名誉人文学博 士称号。
第二阶段:行为与事业(社会人生)
工作:1、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儒家入世的思想精神! 修身:精神行为 平等自由 齐家:生活意义 治国平天下:身、家、国一体相通
第三阶段:德性——精神人生
1、反问,引出下文——人生的归宿(人生 的归宿在人性) 对比论证 2、论证人的行为要合乎人的天性 举例对比论证 3、论述天性得到满足才心安快乐 4、总结全文:做人既要讲物质文明,又要 弘扬人文精神,最高境界是圆满发展德性。 (这是人生的归宿) 对比、引用论证 圆满的德性——喜怒哀乐顺乎天地,合乎 自然, 身、性、情统一而协调,平和、安宁。
课后练习二
1、我们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并不是 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 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 作者在这里阐释了生命和生活的关系。他认为生命 是目的,生活是条件和手段,是为了维持生命而存在的。 “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外层即外在的物 质追求,内部即内在的心灵精神生活。心灵精神生活是 目标,是主要的;物质生活是手段,是辅助的。精神人 生的意义胜过物质人生,因此,在物质生活上只求最低 限度的满足即可,我们应该去追求精神和生命的高质量。 倘使在生活上有无限的要求,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变成专 为生活的人生了,手段变成了目的,本末倒置了。
他会以什么为快乐呢?
• 据报道,比尔·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 个小时以上。 • 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 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比尔·盖茨向 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 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 茨基金会。
在周恩来去世后第二天,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 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 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 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 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 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 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 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 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 后人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