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人身权第八章人身权概述第一节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一、人身权的概念人身权,即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合称,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并以特定人身利益为客体非财产性的民事权利。
二、人身权的法律特征(一)人身权与民事主体的人身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二)人身权是以特定的人身利益为客体(三)人身权具有非财产性、专属性和不可放弃性(四)人身权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第二节人身权的分类以权利的客体为标准,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这是人身权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意义的分类。
一、人格权所谓人格权,是指以民事主体作为法律上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固有的民事权利。
(一)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权利。
(二)人格权以人格利益为客体。
人格利益可分为一般人格利益和具体人格利益。
(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
人格权可分为一般人格权和各种具体人格权。
前者包括人格独立、人格平等、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后者又可分为物质性的人格权和精神性的人格权。
前者如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后者包括姓名权和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等。
二、身份权所谓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从本质上说,身份权只是借用了权利一词的表象,实则为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
身份权可分为亲属法上的身份权和非亲属法上的身份权。
前者包括亲权、亲属权、配偶权;后者有荣誉权。
三、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人格权和身份权都属于人身权的范畴。
它们都具有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性,都是专属权、绝对权、支配权和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法律对这两类权利的保护,旨在维护民事主体的人格尊严和人身价值,以保护民事主体对其人身利益的充分享有和支配。
但它们仍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权利的性质不同。
第二、权利取得的方式不同。
第三、权利的主体不同。
第四、权利的客体不同。
第五、权利的存续期间不同。
第三节确立人身权法律制度的意义确立人身权法律制度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有利于人们同侵害人身权的各种违法行为做斗争。
(三)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
(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第九章人格权第一节一般人格权一、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一般人格权,是相对于各种具体的人格权而言的。
是指以民事主体全部人格利益为标的的概括性权利。
与各种具体的人格权相比,一般人格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权利主体的普遍性。
2.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
3.权利内容的广泛性。
4.权利的专属性。
二、一般人格权的内容通说认为,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应包括:人格自由、人格独立、人格平等和人格尊严。
(一)人格自由(二)人格独立(三)人格平等(四)人格尊严第二节生命权一、生命权的概念和特征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自然人最基本的人格权。
《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生命权的主要特征有:第一、生命权的客体是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及其利益。
第二、生命权的内容是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活动能力,维护自然人的生命活动的延续。
第三、生命权只有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或处于危险状态时才能行使,而且生命权一旦受到实际侵害,任何法律救济对于权利主体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生命权的内容(一)生命安全的维护权(二)司法保护请求权第三节身体权一、身体权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维护其身体完整、完全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具体人格权,它是自然人的基本人格权。
其法律特征包括:1.身体权以自然人的身体及其利益为客体。
2.身体权还表现为自然人对自己的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支配。
3.身体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
二、身体权的内容身体权的内容主要有:(一)身体完整维护权(二)对身体组织的适当支配权第四节健康权一、健康权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以其肌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并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健康权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征:1.健康权以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具体内容,但不以人体的整体构造为客体。
2.健康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为根本利益,但不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价值为客体,这是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区别。
3.健康权保护的是自然人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其行动自如,运动自主,而不是保护身体、意志不受外界约束,这是健康权与人身自由权的区别。
二、健康权的内容健康权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健康维护权(二)劳动能力保持权第五节姓名权和名称权一、姓名权(一)姓名权的概念姓名权,是指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二)姓名权的内容1.姓名决定权。
2.姓名使用权。
3.姓名变更权。
二、名称权(一)名称权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名称权,是指由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名称,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盗用或冒用的人格权。
名称权有以下法律特征:1.名称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以外的民事主体,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
2.名称权的客体具有间接的财产利益因素。
3.名称权可以依法转让,而且其商业性决定了转让通常是有偿的。
(二)名称权的内容1.名称设定权。
2.名称使用权。
3.名称变更权。
4、名称转让权。
第六节名誉权一、名誉权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就其自身属性和人格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
名誉权除了具有人格权的一般共性以外,它还有如下法律特征:1.名誉权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或名誉利益。
3.名誉权的内容是民事主体就其名誉受有利益并排除他人的非法侵害。
4.名誉权虽不具有财产性,但与财产利益相关联。
二、名誉权的内容(一)名誉保有权(二)名誉维护权(三)名誉利益支配权三、关于侵害名誉权的相关问题(一)关于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认定1.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方式。
2.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指向。
3.侵害名誉权行为的形态。
4.新闻、文学作品侵权案件的认定。
第七节肖像权一、肖像权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拥有、再现、使用和许可他人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其法律特征主要是:1.肖像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肖像权的基本利益是精神利益。
3.肖像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具有专属性的民事权利。
4.肖像权还体现一定的物质利益。
二、肖像权的内容(一)形象再现权(二)肖像使用权(三)肖像利益维护权三、肖像的合理使用在我国,下列情形通常被认为是肖像的合理使用:1.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价值肖像。
2.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3.为了自然人本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其肖像。
4.在新闻时事报道中,使用在特定场合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
5.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需要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
第八节隐私权一、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空间)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人格权。
它是人格权中内容较为复杂的权利之一。
隐私权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征:1.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隐私权的客体是个人隐私。
3.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
二、隐私权的内容一般认为,隐私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个人生活安宁权(二)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三)个人通信秘密权(四)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第九节信用权一、信用权的概念和特征所谓信用权,是指民事主体就基于自己的经济能力所获得的社会信赖和评价享有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
信用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信用权的客体具有单一性。
2.信用权包括信赖因素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3.信用权虽然是人格权,但由于关系到对民事主体经济能力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往往能转化为财产利益,给权利人创造财富。
因而信用利益既包括精神利益,又包括财产利益。
二、信用权的内容信用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信用保有权(二)信用维护权(三)信用利益支配权第十节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一、侵害人格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一)侵害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民事责任1.一般伤害的损害赔偿。
2.致人伤残的损害赔偿。
3.致受害人死亡的损害赔偿。
4.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侵害其他人格权的民事责任侵害其他人格利益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因人格权受到侵害后而产生的误工损失、为恢复权利所支付的必要费用等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非财产性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
三、关于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一)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二)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1.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遭受非法侵害的。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的。
3.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的。
4.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的。
5.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的。
(三)确定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确定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根据: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四、关于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第十章身份权第一节身份权的概念和特征一、身份权的概念所谓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它与人格权一起共同构成了人身权法律体系。
二、身份权的特征1.身份权的客体是身份利益。
2.身份权不是民事主体的必备权利。
3.身份权也不是民事主体所固有的权利。
4.身份权的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的一体性。
5.身份权虽不具有直接的财产性,但与财产利益相关联。
第二节亲权一、亲权的概念和特征亲权,是指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人身、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
它是源于父母子女这一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专属于父母的权利。
从其内容来看,该权利实际上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
作为身份权的一种,亲权具有以下特征:1.亲权的主体是未成年子女的父母。
2.亲权的内容具有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3.亲权具有专属性。
4.亲权的设立是为了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5.亲权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
二、亲权的内容(一)对子女人身享有的权利1.保护权。
2.教育权。
3.同意权和法定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