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制度的比较

中西制度的比较

中西制度的比较——从美国大选出发姓名:任俊凯学号:201148030207摘要:11月7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大选投票日的计票工作截至当地时间6日晚几近完成。

最新结果显示,奥巴马目前获得274张选票,击败对手罗姆尼,连任总统已成定局。

经过十一个月330多天的总统选战,美国新一任总统名单终于出炉了,他就是上任总统、本届又将连任的——奥巴马。

尽管这个名单还要到一个月后12月17日“选举人团”的最后确认。

但是,奥巴马将于明年1月20日,手按圣经,站在美国新一届总统就职宣誓台上,应该没有悬念!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在此,我想对中西制度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主要以此次美国大选进行阐述。

关键词:美国大选中西制度优势与弊端的对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美国大选制度1.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的日程表第一阶段:共和党党内预选——2012年1月3日,共和党党内初选。

1月21日,共和党南卡罗来纳州初选。

3月6日,十余州同时进行共和党初选。

第二阶段:两党候选人逐鹿白宫——8月27-30日,共和党决定总统候选人。

9月3日-6日,民主党正式提名奥巴马为总统候选人。

9月-10月,总统大选三场全国电视辩论。

11月6日,全国大选选民投票日。

12月17日,选举人团选出总统。

2013年1月6日,参众两院宣布获胜者。

2013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典礼。

从上面的日程表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大选制度的复杂性,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此种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必须看到其中的弊端。

其实,美国大选受多方面的影响,分权制的影响、受联邦制影响以及政党的作用相对较弱等。

3.总的来看,美国的选举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还在不断改革、完善。

整个选举过程是有序的、透明的,选举结果也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选举有如下一些功能:第一,选举使政权交接或延续和平地进行。

第二,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选举是一次全民政治总动员。

第四,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

第五,选举是选拔、锻炼人才的有效方式。

4.但是,美国选举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选举投票率低就表明这个制度有缺陷。

英国大选投票率一般达70%,而美国只有50%左右,初选投票率更低,只有20%—30%。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时间太长,令人厌倦。

第二,费用高昂,富人的游戏。

第三,驴象之争,两党垄断政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在60多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索越来越清晰地汇聚成一个鲜明答案:新中国60多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新中国60多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多年。

我们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

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了政治文明建设进程新中国60多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0多年。

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

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

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三、中国与美国选举制度的比较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规定上的差异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之一。

选举权指公民享有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法定权利;被选举权指公民被选任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法定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由宪法、法律加以规定并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中、美选举制度在对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上存在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现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较为宽松,完全不受诸如财产、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选举经费来源的差异选举经费是选举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保障选举质量的物质基础。

中、美选举制度对选举经费的规定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经费的来源是公费还是自筹上。

按照现行选举法第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选举法之所以规定“公费选举”的原则,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中国更强调组织的统一指挥、领导,从中国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程序上看,中国选举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

选举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选举经费的统一开支,统一管理也是实行统一领导的必然途径。

第三,选举经费是使民主选举得以进行的物质保障。

选举法第八条的规定,为选民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美国的选举费来源则较为广泛。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选举经费来源于大财团、大富翁的捐助和政党的支持。

1970年后,国会通过多项立法,对竞选的捐款数额作了限制。

现在,美国候选人竞选经费主要来源于: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政党资助、政府补助、政治行动委员会捐助、公民个人捐款。

此外,选举经费还可以通过捐助音乐会、筹款聚餐会、发表电视讲话等多种途径获得。

美国选举经费的来源强调的是自治原则,个人竞选中自筹经费是最为强调的,相对而言政党的筹措、政府的捐助处于次要的地位。

3.选举过程的差异中、美选举制度对选举程序的规定大体都包含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计票和选举结果确认等环节。

虽然两国就每一步骤的细节规定不完全一致,但是比较中、美选举过程,我们往往看到差别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也体现在选举过程的民主、公开、透明程度上。

首先,我们国家的选举虽说是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的方式,可我国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范围只限制在县、乡两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多层间接选举产生的。

而在美国,无论是总统选举、国会议员选举还是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无论是候选人提名、还是正式选举过程中,公民直选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毫无疑问, 直接选举的程度是衡量民主制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我们国家直选范围的有限性直接影响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行使。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不断扩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范围。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直接选举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而在美国的选举过程中,竞选者们很擅长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吸引和调动选民,候选人通常采取竞选旅行,广泛会见选民,发表电视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甚至拍摄纪录片或广告等形式来抓住选民的眼球,并起到宣传自己的政治纲领的效果。

4.选举规则的差异选举规则影响着选票计算的方式,也就是说不同的选举规则决定着候选者当选条件的不同。

中、美选举规则就存在相当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

在一般选举中,我国采用以过半数票获胜的绝对多数制。

依据现行的《选举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县、乡两级的直接选举中,选民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而在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间接选举中,“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当获得过半数的当选代表总数少于应当选出的代表名额时,则应举行第二轮选举。

但在第二轮投票中,决胜规则不再采用绝对多数制而采用简单多数制原则。

《选举法》第四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第二轮选举应在第一轮未当选的候选人中以差额选举产生当选代表;并规定:直接选举“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1 /3”。

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仍需获得全体代表半数以上的选票始得当选。

美国的国会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采取多数选举制度,美国人称作“相对多数制”,即在应选名额只有一名的情况下,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当选,得票数不要求超过有效选票的半数,也被称作“领先者当选”制度。

在政治学上更确切的称谓是“单一选区相对多数选举制”。

美国总统并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也不是由议会或代表决定的间接选举,而是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即选举人团制的方式产生的。

其基本内容是:总统不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出,而由各州选派的选举人选出,每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的参、众两院议员人数相等。

只要总统候选人获得了某州选举人票的简单多数,即按“胜者通吃”的原则在该州获得所有选举人票。

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选举规则中美不同的选举规则都在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 由于“胜者通吃”的规则,使得所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并不一定当选。

里根的当选据统计就仅仅获得了30%左右的选票。

从这一点上说,美国并非由多数人统治,而是少数人统治,而目前,我国选举中也暴露出了类似的问题。

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一轮绝对多数制,一般只要获得选民或全体代表过半数票即可当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