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及概述

绪论及概述

绪论
质量管理及质量检验概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企业调研结果表明: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

在这些主要的就业岗位中,无论是机床操作工、检验员或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企业都要求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过硬的产品检测能力,并掌握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方面的常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否则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难以得到保证和提升。

我们系非常重视企业近年来对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开设了
《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

这门课程位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中后期,是一门专业课,总学时48。

二、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产品的概念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有形,如电视机、冰箱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服务。

2、质量的概念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以机械产品质量作为研究对象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掌握典型零件检测、质量控制相关知识;
(2)能熟练选用和使用常用及专用量检具进行产品检测,掌握典型零件质量检验文件的制订;
(3)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会判断过程质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评价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和实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5)养成求真务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

(2)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因此要求大家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与实践,课后还要复习、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质量管理及质量检验概述
1、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标准)。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固有特性,包括:适用性、可信性、经济性、美观性和安全性等。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特性和要求之间符合性的比较得出质量好坏的程度。

2、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活动之间的关系见《现代质量管理实务》图1-1。

3、质量管理发展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操作员检验
泰罗—科学管理—工长检验
检验员检验
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贝尔公司休哈特提出运用正态分布“6σ”原理预防报废品,绘制质量控制图。

由单纯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突出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工序管理过分强调统计方法,忽视组织管理和生产者能动性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菲根鲍姆提出TQM的概念
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理管理
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4、质量检验
检验: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1)检验的基本步骤
①检验的准备: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的规范。

②获取样品:全检/抽检
③测量、检查、试验、计量
④记录:包括检验条件等。

⑤比较判断:每项质量要求进行判断
⑥确认处理:接受,拒收(纠正(返工,返修,降级),报废,让步)
(2)分类
①按检验数量,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全数检验适用于:检验是非破坏性的、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和对不合格交验进行100%重检及筛选的场合。

抽样检验适用于:检验是破坏性的、被检对象是连续批(如胶片、电线)、产品数量多、
检验项目多、希望检验费用少的场合。

抽样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三种。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或完全随机抽样。

它是对总体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进行随机抽样获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所选个体即为样品。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组抽样。

它是将总体按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然后在每组内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方法。

特别适合于总体比较复杂的情况。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系统抽样。

它是将个体按某一特性排队编号后分为n组,这时每组有k个个体,然后在第一组内随机抽取第一个样品,以后每隔一定距离(k个)抽选一个样品组成样品的方法。

②按检验的质量测定值,分为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③按检验方法,分为理化检验、感官检验。

④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⑤按检验目的,分为验收检验、监控检验。

⑥按检验活动过程,分为进货检验、工序检验(首件、巡回、末件)、完工检验。

⑦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为自检、互检、专检。

5、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有统计调查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直方图、相关图法和控制图,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将详细地进行学习。

6、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故也称为戴明环。

它反映了质量改进和完成各项工作必须经过的4个阶段。

这4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周而复始,使质量不断改进。

P 表示计划(Plan)、D 表示执行(Do) 、C 表示检查(Check)、A 表示处理(Action),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再详细地进行学习。

三、小结
1、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学习方法
2、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检验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