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授课
时间
教学时数 2 章节名

第1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目的
及要求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史


重点
及难点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难点:兴奋性、阈值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1.生理学概念和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生理学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4.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5.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总结练习
7min 20min 10min 5min 35min 10min
教 学 内 容 批 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 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
例如呼吸、消化、循环和肌肉活动等。

就是要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这些生命活动产生的机制、产生条件、发生过程以及影响规律等,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健康、
延长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发展简史
※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威廉·哈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
巴普洛夫——反射 蔡翘
张锡钧
林可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急性实验和慢性试验
在体实验和离题试验 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
教材,让学生
对整本书有
个总体认识
从解剖学到
到生理学过
度,讲述生理学是关于生
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简要介绍
简要介绍实
验动物和试验方法,让学
生知道试验
对生理学学习的意义
Viral Physiology Bacterial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ogy
Animal
Physiology Human Physiology … … Physiology
(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离体实验;在体实验
2、慢性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整体水平的研究:关于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关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研究。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关于生命现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普通生理学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专门生理学
整体水平研究;整合生理学
二、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实
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stimulus):能为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抑制。

兴奋: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活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

(二)、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值(threshold):又称阈强度,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具有阈强度的刺激。

新陈代谢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特征,但学生以前学过,可以简要介绍
重点内容,也是难点,要详细介绍
恰当的举例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刺激强度
2.足够的作用时间
3.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过程。

四、适应性
机体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改变自身的状态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9 90.12美国生理学会远景规划联系临床:肌肉注射“两快一慢”
参考资料参考书:《生理学》姚泰主编,人卫第六版杂志:
网址:思
考与练习1.什么是生理学
2.何为兴奋性,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课后记第一次课,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知识点如:兴奋性和阈值等生理学专有名词的解释,恰当的举例,和临床的结合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刚接触生理学,适当降低讲解速度及进度,不宜过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