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高加林的失败及其现实意义GaoJiaLin‘s failur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the novel of live目录中文摘要 (Ⅲ)中文关键词 (Ⅲ)英文摘要 (Ⅳ)英文关键词 (Ⅳ)正文 (1)一、个人愿望与现实的选择 (1)二、个人愿望与爱情矛盾时的选择 (4)三、个人奋斗路上的社会阻碍 (6)四、现实意义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中文摘要摘要:《人生》中的高加林在个人奋斗之路上无疑是失败的。
他的失败不仅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等。
而分析《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在处理个人愿望与现实的冲击,个人愿望与爱情的矛盾时所做的选择及其失败的原因,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奋斗者,始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高加林、个人愿望、爱情矛盾、失败原因AbstractIn life,the main character Gao Jialin,in terms of his life struggle,is undoubtedly a loser.Not only his personal factors but also the social background result in his failure.People can still benefit a lot both from analysing the choices Gao Jiaolin has preferred in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personal desire and the reality,as well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s will and love affair,and from analysing the reason why he failed.For one who strives,always as a correct world outlook,the outlook on life,the values,etc.To learn to control of your own destiny.Key words:Gao Jialin;personal desire;love affair;reason why he failed《人生》中高加林的失败及其现实意义路遥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近三十年来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小说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追求个人愿望的实现而不懈努力奋斗和最后失败的故事为线索,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的恋爱情节贯穿其中。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德顺爷、黄亚萍等众多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鲜活感人的艺术形象。
作品充满着浓烈的黄土气息,尤其是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面对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评论界众说纷纭。
“有人说高家林是狂热的追求者,咎由自取;有人说高家林的悲剧是邪恶内部的势力造成的;也有人说高家林的悲剧是社会复杂矛盾的必然结果……”①路遥在小说的扉页引用了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做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其实是有所指的,高加林在其人生道路上对事业的选择,对爱情生活的选择不仅对他的一个时期有影响,而且对他的一生都有着影响。
小说结尾写到高加林又回到了黄土地。
无疑,高加林在他的人生奋斗之路上失败了。
“可以说,作品留给我们关于“人生”的思索是永恒的———人的命运是什么?怎样在社会洪流中把握自己的命运?人应该怎样面对内心深处的欲望?人应该怎样处理“把握当下”和“追求未来”的关系?”②探讨高加林在处理个人愿望与现实的冲击,个人愿望与爱情矛盾时所做的选择,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今天无数奋斗的人们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愿望与现实的选择高加林作为一个农民世家出生的孩子,他自小就知道在这片贫瘠的山区当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农民那全部伟大的艰辛他都一清二楚。
他十几年拼命地①徐桂菊:《历史与未来的交错——论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第78页。
②任华:《“高家村政治”与高加林的悲剧》,《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36页。
读书,就是为了不向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
几年的高中生活让他感受到了城市的气息,知识的洗礼让他有了远大的梦想。
回到家乡,他敏锐地感受到文明与愚昧的差别。
所以他更加希望离开这片黄土地,到“大城市”去从事他喜爱和擅长的文学工作。
然而,高考的落榜让他不得不重回这片土地。
可他又是幸运的,他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土地上劳作也可以拿到较高的工分,可以继续写文章……过着一种知识分子的生活。
或许,将来他通过考试还可以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教师。
他觉得未来的生活似乎都会按照他所描绘的一样发展下去。
小说开头描写了一场暴风雨来临的前兆,天空是乌云密布的;低沉的、连续不断地嗡嗡声不断传来;就连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都突然沉寂下来。
这对于高家村来说只是夏日里一场普通的暴风雨,然而对于高加林来说却是他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暴风雨。
三星的顶替让他一下子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
他不想选择农村,在城里的几年高中生活使他了解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接受了外面世界的文明。
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新的的追求。
可是,现在他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成为了一个农民。
面对高楼明与马占胜这种邪恶势力,高加林没有反击。
当他的父亲要他以后见到所谓的“仇人”主动叫人家叔叔时,他也没有反击。
面对父亲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他只是默默地接受。
当个人愿望与现实矛盾时,他缺少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反抗精神。
他没有鼓起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理想。
面对自己的未来之路。
他也没有任何具体的蓝图。
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后,他也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许还会遇到类似的挫折,当那一刻来临时,他也没有认认真真的想过自己该如何应对。
他对自己的人生缺少明确的规划。
当他成为一个农民之后,却还不能正视自己的地位。
“农村对他来说,变得淡漠了,有时候成了生活的一道布景”。
他虽然并不鄙视农民,而他自己却缺乏当农民的思想准备,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生活在一瞬间就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因为“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①第一次上地畔,他是疯狂的干着,手上很快出血了,把镢把都染红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以一种自虐的方式在麻醉自己。
他告诉德顺爷爷自己思想麻乱得很,劳动苦一点,皮肉苦一点只是想把心头的哭减轻一点。
他踏上地畔并①路遥:《路遥中短篇小说·随笔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
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农民,他只是想证明他也有那种作为“优秀庄稼人所具有的品质”。
当面对不如意的人生时,他不能坦然接受。
他成了农民后心躁动不安,又觉得自己很难在农村待下去,可是,别的出路又在哪里,他没有好好地思考。
他时常想起无边无垠的平原,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气势磅礴的火车头,箭一样升入天空的飞机……他时常用幻想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当自己的叔父调回家乡工作之后,面对马占胜给自己安排的县委通讯干事一职,他没有痛恨马占胜更没有拒绝这个工作,认为这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仿佛自己之前的一切不公眨眼间就消失了,甚至还有些感激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位。
他自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次进城再也不是城市匆匆的过客了,他为此欣喜若狂。
他不能从马占胜面孔瞬息间的变化里,看出世事的复杂性,看出马占胜为他铺的不是布满鲜花的路,而是一条不正当的歪路。
面对社会上的邪恶势力他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只是一切以自己的发展为判断标准。
一旦外力对自己有利时,就对不良之风采取让步,完全暴露了他自私和虚荣心理。
从高加林对职业的选择,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他个性的发展制约的效应。
几次命运的逆转,透露出高加林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都是带有一种冒险精神,还融合了他的自私、虚荣等复杂的性格,这就决定了他的选择总是以自我价值和利益为原则和出发点,只要于己有利,可以置道德于不顾。
“在人生的探索中,他始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和人生道路,最后以悲剧作结,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偏离了正常的道德准则而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道德选择,这就不能不说他的道德选择偏差促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①社会肌肤的不健康因素,让高加林这类有理想有才干又有弱点的青年人误入了人生价值实现的迷途。
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缺少了那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当他以为自己可以离开这个小县城到更大的城市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时,克南他妈的检举揭发让他一夜间又回到了难以想象的人生起点。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在城里的这一段人生之路上,他抛弃了许多东西,有自己曾经相爱的巧珍,有自己比较喜爱的德顺爷爷,生养自己的父母甚至是那一片黄土地。
“如果说上一次从半坡中摔下来是自己无法抵挡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所为,那么。
这一次他从坡顶摔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太过于自私,对自①唐歆瑜:《道德选择与道德冲突的悲剧者——<人生>中高加林的道德选择解读》,《大众文艺》,2008年第9期,第60页。
己的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可谓是狂热。
”①他抛弃了做人的原则,抛弃了最传统的道德观,抛弃了做人的一些准则。
高加林在现实矛盾中,逐渐褪掉了农民儿子最淳朴的本色,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也一点点埋没了人性的温情。
“他企图颠覆自己的命运,最终还是被命运所颠覆。
”(二)个人愿望与爱情矛盾时的选择刘巧珍是一个美丽、温柔且善解人意的姑娘。
对高加林的爱一往情深,慷慨无私。
为了博得高家林的欢喜,她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是为了在劳作时让她喜爱的高加林能看一眼。
第一次大胆主动的说“家林哥!你要不嫌弃我,咱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夜晚,在庄稼地里,巧珍看到疲惫的高加林,心疼的说:“等咱结婚后,你七天头上就歇一天!我让你向学校里一样,过星期天……”作为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女孩,且当时还是浓厚的封建意识弥漫的乡村来说,能说出这样的话,不仅让会让高加林感动,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动。
高加林只是随随便便的一个要求(要求巧珍刷牙),巧珍都认认真真的执行,尽管满嘴里冒着血糊子他还是照样使劲刷……为了让心爱的男人喜欢,任何勇气都能鼓起来。
她根本不管世人的讥笑;她为了加林的爱情什么都可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