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案】“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余,龙骨长乾挂梁稆。
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这是王安石描述变法以后农民生活的一首诗,诗中不兔有些夸张,但也大致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状况。
王安石变法过程虽然曲折重重,但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探究的主要问题]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最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什么?[重要概念]“三不足”◎变法的命运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
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如说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都是由于变法违背了天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1)目的: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
(2)内容:“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3)意义: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
针对这些指责,王安石坚持自己的“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他认为自然现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人们对变法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是正常的,但不能听信流言蜚语,更不能因此而使改革废止;传统的习惯和法制可以继承,但不合时宜的部分要进行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时事背景】温家宝谈“三不足”精神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在激烈的斗争中,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顽强地推行着一项项改革措施,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
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职。
次年,宋神宗一度恢复王安石的职务,想使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然而,仅仅过了半年,王安石又被迫辞职。
此后,改革虽然并未完全停止,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都大大缩小了,青苗法、免役法等陆续废止。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
【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动摇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变法的艰难曲折】[学思之窗]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
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宗以来,法制表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单之处耳。
”上(家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者去之,有何不可?万事颓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参考答案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积贫局面的改变1、积贫局面改变的表现: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
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
变法以后,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
史书记载,那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2、富国之法的成效:积贫局面的改变富国之法的措施作用和成效局限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颁布后,单是水利工程一项,在熙宁年间就兴修了上万处,使36万多顷土地获得了灌溉之利。
有的水利设施对后代还产生了良好效益。
例如,福建莆田的木兰陂当时修好后,就使万顷土地“变泻卤为上腴,更旱嗅(hdn)为膏泽”。
奖励耕田水利的措施,也很见效。
这些水利工程和河道的修治,不仅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政府鼓励垦荒使得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南方的水田和淤田①增加尤其显著。
北方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在河渠沿岸,淤灌出大量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良田。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不仅抵御海潮,同时又截住永春,仙游等地的淡水河流,灌溉了大片农田。
圩田是指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稻田。
太湖流域是圩田较早开发的地区,北宋时已十分兴旺。
方田均税法实行以后,在北宋境内清丈出的征税田占垦田总数的一半以上。
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他们不得不据实纳税;而那些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得到了实惠。
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资料回放]当时的一位变法追随者写诗颂扬了王安石变法的功绩。
诗中说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北宋•韦骧《钱塘集》卷七可是,有些变法措施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例如: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虽然比起高利贷百分之一百甚至几百的利息,半年20%的利息不算高,但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史书记载,两浙富户交的免役钱是过去的7倍。
但是,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甚至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
◎积弱局面的改善1、改善的表现:“强兵之法”的推行,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的措施作用和主要成效保甲法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主要表现: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设置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将兵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精简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王安石变法也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例如,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就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军队精简方面也卓有成效,至神宗末年,军队总数由原来的110余万减少至80万。
另外,军器监的设立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保马法的实施使马匹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还大大节省了养马费用;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朝的热兵器——梨花枪.梨花枪属于燃烧性火器,将火药简装在长竹竿的前段,利用向前喷发的火焰烧灼敌人,由于火药喷发时有如梨花飞舞,所以称为“梨花枪”。
神臂弓,神臂弓是一种单兵操作的弩,其威力之大,为弓弩之冠。
在460米的射程内,可以穿透两层铠甲鳞片。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参考答案:原因分析: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合作探究2】如何全面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性质: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但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注定改革必然失败。
积极作用:(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局限性:①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王安石变法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提示:(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4)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提示:(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