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读书笔记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读书笔记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卷首语: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和缓,平稳,渐进
英国特色:工业化社会,民主化政治,理性化思维,英国式道路,英国绅士风度第一章:现代政治观念由来
一·来自天国的权力
第一阶段:战争胜利是王存在的前提,武力是唯一的合法性基础,野蛮人的军事领袖第二阶段:主权在神,仅是封建贵族的军事首领
职能:分封土地,收取封建义务
征召军队(1066年诺曼征服,征服者威廉,安格鲁萨克逊结束)
仲裁内部纠纷
合法性来源:血统,神的旨意
诺曼王朝,安茹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
第三阶段:都铎王朝
民族利益+国王私人野心=专制王权(民族国家形成的必须)
控制宗教: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君权神授
神授下的合法性来源:民意(议会)——矛盾所在
二,生而自由的英国人:
王权限制-对自由的追求(王权必要而危险,必须加以限制)
自由传统:诺曼枷锁的传统
自由即是权力,始于贵族与王权的斗争,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以权力为中心展开,而权力在中世纪即是自由,两方实力均衡,于是终成传统。


建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约束王权,法律高与王权,“抵抗暴君”。

1215年,《大宪章》王权之于法律之下,贵族开创自由,扩大到平民阶层议会:冲突妥协的产物。

“国王在议会”-“混合君主制”“以法治国“
保证中央集权,保护古老自由
三,君主立宪制度:
胡可:公共权力高于一切
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密尔顿:民权神授
国王主权——议会主权——人民主权
光荣革命:王权与自由的调和,维护传统与寻求变革的适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第二章,工业民族精神的演进
人的创造力+社会不平等=福利国家
一,财富的召唤
有利条件:有利的政治环境:城市自治权,私有财产保护,旧贵族衰落市民商人崛起社会结构:三层式社会结构,阶层的开放性与适应性
合理谋利精神(社会提供的谋利机会,以自由为本质的渴望变化心理,虔诚)思想革命:工业民族精神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
霍布斯,洛克自由主义——重商主义
工业革命的文化与社会因素:追求与进取精神在全社会弥漫,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
激发人的创造力
二,平等的召唤
第一个提倡财产公有:约翰·威克里夫(1329-1384)
鲍尔:民主与公产
17世纪,掘地派1649.4.1土地公有,农民公社
温莱斯坦:真正公正的立法与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由使用土地,否定财产权,向后看
潘恩:赋税致贫——改善政治权利才能改善经济地位,社会福利计划
农业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斯彭斯:平等的重要条件是财产公有,土地公有为目标
罗伯特·欧文:引发合作社会主义运动
——工人运动三大理论来源
工人运动三大方向:合作运动,公会运动,争取选举权
费边社会主义:现存制度下再分配、
三,福利国家
社会立法协调冲突:都铎王朝济贫法,斯品汉姆兰法
贫穷威胁统治阶级与国家安危:双方软化——工党上台,自由党成功改革,福利国家开端
贝弗里奇报告,1947.8生效
对财富的追求与对平等的追求在福利国家上契合,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工业民族精神第三章:英国发展道路形成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稳重守成的保守主义:可维持时守旧,不可维持时变革,之后立刻转入新阵地守旧
——天然守旧思想
立宪保皇派首领:爱德华·海德
有保留的变革:柏克,小皮特,——一切权力来自于传统
激进派:杰里米·边沁,功利主义;托马斯·潘恩,天赋人权——改革必要性
1832年改革形成英国式道路——财产选举权
第四章:理性思想的孕育
诺曼征服前,宗教兴趣淡漠,之后,教权低于王权
中世纪观念:
1.自由选择与自由意志,本质是宿命论与精神独立
人不可能有完全的独立精神,只能在上帝的框架内自由
2.幸福:本质是上帝与人类之间某种神秘的联系,通过对上帝的沉思默想来获得
3.道德本能圣洁不灭,良心易陷入错觉与迷误
4.善恶观念:罪恶是魔鬼的化身,信仰上帝吧,你就会得救!
理性存在的空间:1.欧洲文化传统,神学研究的必要
2.基督教本身的理性精神——启示精神(信仰)神律(理性改造世界)
走出中世纪:教会自身问题:买卖圣职;赎罪券;肉体诱惑
观念转变:始于爱情领域:蔑视爱情,敌视婚姻——13世纪。

罗曼蒂克的
爱情发展起来,私奔成为时尚
告别绝对善恶:封闭式心理让位于开放理性式观念
商品经济占主导,世俗化与理性化程度提高
对自然的控制力增强
中世纪思想解体:新的社会需求出现,教会权威的丧失,对爱情的渴望,对尘世幸福的追求,善恶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突破
理性主义:贵族获得权力入场券,理性主义表现为节制·半保守·重视实际·从唯灵论发展为唯物主义,并表现为经验论与感觉论
约翰·威克里夫:论公民统治权
罗杰·培根:实验
托马斯·摩尔:理性控制下改革
占星学的仪器孕育自然科学,强调真理必须得到证明,以及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理性:全民族的灵魂
洛克,笛卡尔,牛顿,贝克莱,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罗素
——宗教与理性的契合
第五章:英国风度的造就
贵族社会与贵族精神:垂直流动性大——开放的精英
对自由的向往+浓厚的等级观念=传统文化
土地资产的占有是构成贵族身份的主要因素
限制因素:血统;贵族教育;联姻;从政;土地
贵族基业:农村经济中心;权力中心;社交提供场所;体育;室
内活动
贵族权力来源:政治上,上院;经济地位;传统观念
贵族精神:骑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敏磊落(决斗),对情人崇拜(现代爱情起点)强烈的自立精神与欲望
强烈的主人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对知识和文化的推崇
保守,怀疑创新,固步自封,矜持,懒散,追求豪华与虚荣向上流社会看齐:贵族精神为国粹的表现:
教育(许多课程设置出现是修养外,毫无用处)
暴发户与贵族的联姻
贵族的生活方式与风度成为新富们的目标,财富成为手段,背离清教精神,腐蚀事业心与创业精神-英国衰落
文化优势——向上流社会看齐;追求有深度的生活——追求有节制的生活,闲暇休闲成为重要目标
绅士风度:中等阶级(资本与竞争意识):自我奋斗
无产阶级:劳动与合作基础上的平等
贵族:协调上层矛盾
交融:(维多利亚精神:工业阶级形象塑造的绅士精神)
中产阶级观念没落原因:集体主义思潮复兴;对自身价值准则的怀疑
表现:对工业经济态度的冷漠
教育中对工业与技术的忽视
对绅士式生活的热望
绅士风度:公平而合理的竞争原则
抑制感情色彩,让理性来主导一切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为维护国家与个人荣誉在所不惜
消极:保守,推崇稳重;对高雅的追求,本身无可指责,却不少人附庸风雅,矫揉造作;厌恶竞争,平心静气的生活
结束语:危机与展望
衰落原因:工会力量强大,抵制技术革新;福利病;管理方面缺乏职业精神
汤因比指出,任何文明都有其成长与衰亡的过程,能否勇敢接受挑战决定着文明的前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