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第4章-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二、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醇盐溶胶-凝胶法基本工艺过程示意:
溶胶-凝胶合成生产设备
2 1 3 4 5 1 3 4 2
5
6
7
机械搅拌溶胶-凝胶 合成反应示意图 1.回流装置 2. 机械 搅拌器 3.温度计 4.容器 5. 水热装置
磁力搅拌溶胶-凝胶合成反应示 意图 1.容器 2. 密封盖板 3.反应 溶液 4.转动磁子 5. 磁力搅拌器加热板 6. 温度 调节器 7. 转速调节器
溶胶与凝胶的结构比较
溶胶 无固定形状 固相粒子自由运动
凝胶
固定形状
固相粒子按一定网架 结构固定不能自由移 动
这种特殊的网架结构赋予凝胶很高的比表面。
溶胶与凝胶是两种相互联系的状态
溶胶经过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以前驱体 为骨架的三维聚合物或者是颗粒空间网络,网络 中充满失去流动性的溶剂,这就是凝胶。溶胶向 凝胶转变过程主要是溶胶粒子聚集成键的聚合过 程。
溶胶(Sol)是由孤立的 沉淀物(precipitate)由 细小粒子或大分子组成,分 孤立粒子聚集体组成而区别于 散在溶液中的胶体体系。
凝胶。
当液相为水时称为水溶 胶(Hydrosol);当为醇时称 为醇溶胶(alcosol)。 凝胶(Gel)是一种由 细小粒子聚集而成三维网状 结构的具有固态特征的胶态 体系,凝胶中渗有连续的分 散相介质。 按分散相介质不同可分 为水凝胶、醇凝胶和气凝胶。 溶胶、凝胶和沉淀物的区分
1、TG-DSC 分析
1、TG-DSC 分析
从TG 曲线可以看出,样品的质量损失发生在100~ 700 ℃,质量损失率达到78.14%; 从DSC 曲线可以看出,在100~200 ℃阶段,主要是 干凝胶表面吸附水以及残留水分的挥发,同时也包 括了硝酸的分解氧化过程; 在200~550 ℃阶段,出现了362.4,489.9 和518.8 ℃ 三个放热峰,同时质量损失率达到38.11%,主要是 柠檬酸和柠檬酸盐的氧化分解生成CaCO3 和Co3O4 的过程; 在600~700 ℃阶段,出现了670.6 ℃的吸热峰和 683.4 ℃的放热峰,应为CaCO3 分解得到CaO并与 Co3O4 晶化得到Ca2Co2O5 的过程;从700 ℃开始, TG 曲线平滑,无质量损失出现,因此700 ℃应为 Ca2Co2O5 的合适煅烧温度。
四、溶胶-凝胶法常用测试方法
测定前驱物金属醇盐的水解程度(化学定量分析法) 测定溶胶的物理性质(粘度、浊度、电动电位) 胶粒尺寸大小(准弹性光散射法、电子显微镜观察) 溶胶或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XRD、 中子衍射、DTA-TG) 反应中官能团及键性质的变化(红外分光光度计、拉曼 光谱仪) 溶胶、凝胶粒子中的结构(GC-MS) 固态物体的核磁共振谱测定M-O结构状态
DCCA 法
控制干燥的化学添加剂( dryingcontrol chemical additives, 简称DCCA) 是一类具有低蒸气压的有 机液体, 常用的有甲酞胺、二甲基甲酞胺、丙三醇 和草酸等。向醇溶剂中添加一定量的DCCA, 可以提 高凝胶的稳定性 , 减少干燥过程中凝胶破裂的可 能性,但延长了干燥周期。不同的DCCA 其作用机理 不尽相同, 但都是由于它们的低挥发性, 能把不同 孔径中的醇溶剂的不均匀蒸发大大减少, 从而减少 干燥应力。
制备过程的特点是: 能用可溶性盐的均匀溶液 来调制出复杂组成的粉末原料。靠急速的冻结, 可 以保持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均匀混合状态。通过冷 冻干燥可以简单制备无水盐。经冻结干燥生成多孔 性干燥体, 透气性好。在煅烧时生成的气体易于放 出, 同时,到物料内部, 由内向外的 加热方法, 不像传统的加热方法, 靠物料 本身的热传导来进行。两者相比, 微波加 热具有以下特点: 加热速度快; 反应灵敏; 加热均匀。微波加热场中无温度梯度存在, 热效率高。
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凝胶的干燥 常用测试方法 应用举例 优势与缺陷
一、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
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 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 之间,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 的做布朗运动。
无毛细管力起作用。当进一步蒸发使凝胶减少的体
积小于蒸发掉的液体的体积时, 凝胶承受一个毛细 管压力, 将颗粒挤压在一起。
三、凝胶的干燥
由于凝胶中毛细孔孔径大小不匀, 产生的 毛细管压力的大小不等, 由此造成的应力差 导致凝胶开裂。实践表明, 除了凝胶本身的 尺寸因素, 干燥速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 保持凝胶结构或得到没有裂纹的烧结前驱体,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大气气氛下进行自然干燥。 对于自然干燥制备干凝胶, 为了防止伴随溶 剂蒸发过程而产生的表面应力以及凝胶中不 均匀毛细管压力的产生, 干燥速度必须限制 在较低的值。
3、FT-IR 分析
其中3 419.45cm–1 处是样品表面吸附水和羧基中的O—H伸缩 振动峰; 1 718.04cm–1和1 236.04cm–1是金属离子与酯基基团(COO—) 形成的酯化物的吸收峰,表明金属离子和柠檬酸根离子之间 形成了配位键;1 628.18cm–1 处是硝基酯的NO2的不对称伸缩 振动峰;1 384.80,879.53cm–1处是游离的NO3–的特征吸收 峰;1 093.45cm–1 处是C—O 伸缩振动吸收峰;609.30cm–1 处是C—O—M 的伸缩振动峰。经过700℃煅烧36h的样品中,3 422.44cm–1是样品表面吸收水分的O—H 伸缩振动峰;1 430.50cm–1是C—C 振动的结果;874.74,732.22, 585.63cm–1 分别归属于Ca—O 和Co—O 的特征吸收峰,说明 干凝胶经过煅烧后,绝大多数有机物已经反应生成CO2和H2O, 只有极少量具有C—C的有机物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除去。
简单的讲,溶胶-凝胶法就是以金属无机 物或金属醇盐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 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 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 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 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 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 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前驱体
溶解
水解
缩聚
老化
溶液
溶胶
溶胶
凝胶
溶胶-凝胶法基本的名词术语
前驱体(precursor): 所用的起始原料。 金属醇盐(metal alkoxide): 有机醇-OH 上的H为金属M所取代的化合物。一般金属 有机物是以M-C键结合,而金属醇盐是以MO-C键结合。 胶凝时间(gel point time): 在完成凝胶 的大分子聚合过程中最后键合的时间。 单体(monomer)和聚合物(polymer)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Ca2Co2O5 粉体 及结构表征
分析纯Ca(NO3)2· 4H2O、Co(NO3)2· 6H2O, 柠檬酸(HOOCCH2C(OH)(COOH)CH2COOH)为原 料,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超声波分散60min后置于80℃的水浴锅中加热,缓慢蒸 发得到具有一定黏度和流动性的透明溶胶,继续蒸发 得到粘滞的粉红色凝胶,然后置于120 ℃的干燥箱中进 行真空干燥,最终得干凝胶。将干凝胶磨碎成粉末在 700 ℃下进行焙烧得到黑色的Ca2Co2O5粉体。
2、XRD 分析
当煅烧时间为24h时,虽然主晶相为Ca2Co2O5,但是还 有少量的CaO和Co3O4没有充分反应,当煅烧时间达到 36h时,得到单相Ca2Co2O5粉体。
图3 为干凝胶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煅烧36 h 得到的粉体的 XRD 谱,从图中可以看出:在600 ℃下煅烧得到的样 品中虽然已经有Ca2Co2O5生成,但是含量极少,图谱 上主要还是CaCO3和Co3O4的衍射峰;当温度升高到 700℃时,图谱上完全是Ca2Co2O5的衍射峰,说明此时 样品为Ca2Co2O5单相,这与上述TG-DSC的分析结果 完全一致;当温度升高至800℃时,XRD谱上出现了 CaO峰,说明Ca2Co2O5开始分解。
4、SEM 分析
图5(a)显示样品的形貌具有片层状结构;图5(b)为单个 颗粒的局部放大图,晶粒为粒状和棒状,平均粒径在 50nm左右。
当干凝胶在700℃下煅烧时,在煅烧的初期得到纳米尺 寸晶粒,但是形状并不规则;随着煅烧时间的进一步延 长,晶粒开始长大,由于Ca2Co2O5晶体结构呈高度二 维特性,因此在晶粒长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择 优取向,当煅烧时间达到36h时,晶粒相互靠近形成如 图5(a)所示的片层状结构大颗粒,同时由于在700℃下 进行煅烧,晶粒生长较为缓慢,并且没有其他外力作用, 因此形貌呈现疏松多孔状。
干凝胶的热处理
由多孔疏松凝胶转变成可应用的材料至少有 4 个历程: 毛 细收缩、缩合聚合、结构弛豫和粘滞烧结。热处理的目的是消 除干凝胶中的气孔 , 使制品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能满足产品性 能的要求。在加热过程中, 干凝胶先在低温下脱去吸附在表面 的水和醇,265-300℃发生OR基的氧化,300℃以上则脱去结构中 的OH基。由于热处理过程伴随较大的体积收缩、各种气体的释 放( CO2、H2O、ROH),加之OR基在非充分氧化时还可能炭化 ,在 制品中留下炭质颗粒,所以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在烧结过程中, 由于凝胶的高比表面积、高活性凝 胶粒子的开孔模型或闭孔模型 ,从理论上加以计算。采用热压 烧结工艺可以缩短烧结时间 , 提高产品质量。凝胶的烧成也受 凝胶骨架的影响。除骨架结构之外 , 对凝胶的加热收缩产生影 响的还有凝胶的成分、气体孔径和加热速度等因素。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溶剂化:金属阳离子Mz+ 吸引水分子形成溶剂单元
M(H2O)nz+, 为保持其配位数, 具有强烈释放H+的趋势。 M(H2O)nz+=M(H2O)n-1(OH)(z-1)+H+ 水解反应:非电离式分子前驱物, 如金属醇盐 M(OR)n 与水反应 M(OR)n+xH2O=M(OH)x(OR)n-x+xROH------M(OH)n 缩聚反应: 失水缩聚:-M-OH+HO-M-=-M-O-M-+H2O 失醇缩聚:-M-OR+HO-M-=-M-O-M-+R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