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st.在进行“斜弯梁桥设计计算”时,桥面布置和桥面单元里面的参数如何填写,作用是什么? (3)2rd.竖向预应力如何考虑? (5)3nd.桥梁博士里面,受力性质中的,偏心受(拉)压构件和受弯构件是如何区分的,是否有判断的标准? (6)4th.程序计算出的汽车荷载单项效应中是否包含有汽车冲击效应。
(6)5th.输入总体信息>计算细节控制信息里面的“极限组合”是指什么? (7)6th.某用户在做一个挂篮悬臂浇筑的连续梁模型时 (7)7th.自定义截面时候,读入缩略图后程序无任何提示自动退出,是什么原因? (8)8th.钢束的永存应力在哪里查看? (9)9th.抗剪计算中,增加竖向预应力筋,抗剪强度反而不满足是怎么回事。
(10)10th.关于桥博调束对钢束输入方式的规定。
(10)11th.桥博使用信息>活载描述中桥梁特征计算跨径是如何填写,作用是什么。
(11)12th.强度验算时的抗力是指什么? (12)13th在桥梁博士中连接器位置mm,如何使用?好象总是灰色的,无法使用。
(12)14th.基础计算>多排弹性基础>结构描述中的EI指单桩还是整体个基础的? (13)15th.有附加截面时,普通钢筋输入时,否要考虑附加截面的高度。
(13)16th.截面的抗力不应该是个确定的值吗?为什么桥博里面同一截面在不同情况下的抗力不一致? (15)17th.如何撤消输入? (15)18th.在做“直线梁桥设计计算”时,预应力钢束的平弯是否要进行输入,输入与不输入对计算有何影响? (16)19th.输入钢束信息界面上,编束根数与束数如何理解? (16)20th.在桥梁博士中,连续梁支点负弯矩能否进行自动折减?应如何操作 (16)21th.在对某偏压构件进行验算时,发现配筋增加后,截面的裂缝宽度反而增大了,是不是程序算错了。
(17)22th.在输入总体信息截面上,计算类别选折为估算配筋面积时,程序估算的是截面上预应力钢筋还是普通钢筋的用量。
(19)23th请问桥梁博士中的高速列车荷载是什么样的荷载 (19)24th附加截面的位置问题 (20)25th估算配筋面积时,出现配筋面积为1000,或者配筋面积为负的情况,是什么原因? (20)26th.特殊材料 (21)27th.某用户在做一个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在执行项目计算时,运行速度非常地慢,不知是何原因。
22 28th.直线钢束有没有快速输入的方法 (22)29th.对于偏拉构件,程序有时候会出现抗力为0的情况。
(23)30th.某用户在做一个连续梁,在施工时模拟了满堂支架,发现承载组合内力图异常。
(23)31th.受压构件有效长度如何填写。
(23)32th.配筋估算时诊断出错。
(24)33th.以下错误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实在是找不到? (25)34th.在进行一个裸拱圈建模时,发现拱圈单元截面总是竖直的,如何将单元修改成轴向的呢? (26)35th.我用桥梁博士对一个三铰拱进行建模,请问拱顶的那个铰如何输入桥博! (27)36th.我用桥博中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程序,好不容易输入好数据,结果也计算出来了,可是就是不能保存 (27)37th.请问桥博里满人总宽度是指的两侧人行道的总宽度吗?还有就是和人行道宽度有什么区别? (27)38th.用桥博计算三跨变截面连续梁时发现自重弯矩和预应力弯矩怎么和常识是反的? (28)39th.桥面单元为竖直、桥面单元不为竖直时候加载的不一致。
(28)1st.在进行“斜弯梁桥设计计算”时,桥面布置和桥面单元里面的参数如何填写,作用是什么?1、第一个窗口“桥面布置”首先要填写的内容有:桥面中线起点与桥面中线的切角。
用户可以把建立好的梁格模型“向AUTOCAD”导出,然后先自己确定一条桥面中线,桥面中线也就是行车线,建议取与道路设计线相近或一致的位置,或尽量取在实际桥面的对称位置。
确定好桥面中线后,量取桥面中线的起点位置,以及桥面中线方向与X轴的夹角,填入“桥面中线起点位置与切角”,桥面中线的方向就代表了模型中加载时行车线的方向。
其次要填的是桥面上车道布置的情况。
对于变宽桥,可以在车道变化点分别定义车道数,如下图中由4车道变为5车道,这里的“左车道数”与“右车道数”并不要求严格按实际填写(如:单向3车道,桥面中线放在桥面中心,填车道数时可以是左1右2,也可以是左2右1,填成左1.5右1.5就不合适)。
但填时注意宁大勿小,(如:如果此位置可能能布下4车道,那可以填左2右2,如果布不下,程序会自己判断的,但要是填了左1右1,它就不会考虑3或者4车道的情况)。
程序横向加载时,会根据最根据横向影响线,进行最不利加载。
最不利加载时,根据影响线负区的长度确定加载的车道数量,可能是1-n车道。
所以在n车道时,程序自动考虑了从1-n车道作用下的最不利情况。
以前有设计院工程师反应有多车道时,桥博不能自动判断1-n车道中最不利情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不然什么叫“自动进行影响面”加载呢。
不过桥博在这块也有一种情况判断不到,就是多车道折减后的效应与2车道的相比谁更不利。
所以建议当车道数大于2时,将n车道考虑折减后的模型与加只加2车道的模型进行比较,取最不利值。
这个问题,在新开发的“桥梁设计师”软件中已经解决,有待桥博下次升级时将其加进去。
桥面布置2、第二个窗口:桥面单元桥面单元描述中也有“桥面中线”示意图中标出来了,注意这里的“桥面中线”应与桥面布置中的保持统一,一定要是同一根线。
要填的数据就是各道纵梁与“桥面中线”的相对位置。
在填上面的数据时导出的模型中,直接量取各个纵梁起点和终点到桥面中线的距离即可。
填时应注意正负号的规定。
这里填入的数据的目的,就是将“桥面布置”中的车道荷载加到梁格模型上去。
大多数弯桥的道路设计线可能是曲线,而桥博里尚不能把整个行车线用完整的曲线定义出来,只能以直线代替曲线,程序里面只要求给出行车线的起点和方向,所以程序加载时,做了一定的简化。
如下图中,是梁格实际模型和桥博活载加载时的模型示意图:2rd.竖向预应力如何考虑?竖向预应力在:输入施工阶段信息>竖向预应力中填写,填入的是沿单元轴向每延米施加的预加力, 以使单元受压为正。
这个预加力是竖向预应力的永存效应产生的。
如:某段梁竖向预应力钢筋均匀布置,梁总长L,L上共有N根竖向预应力筋,每根的面积是S,钢束的永存应力(用户自动考虑并扣除所有的损失)为σ,则每延米预加力为:N*S*σ/L。
3nd.桥梁博士里面,受力性质中的,偏心受(拉)压构件和受弯构件是如何区分的,是否有判断的标准?桥博的偏心受(拉)压构件与受弯构件,以偏心距20m为界,偏心矩>20m为受弯构件,偏心矩<20m为偏(拉)压构件,这只是桥博对受力性质的分界,并不影响强度的计算。
4th.程序计算出的汽车荷载单项效应中是否包含有汽车冲击效应。
这与用户在“活荷载描述”中的“自设定冲击系数”的设定有关:1、如果选中“自设定冲击系数”则由用户自己计算冲击系数后填入,此时输出使用阶段>使用荷载效应>汽车各项效应值中,未包含汽车冲击效应。
2、如果不选此项,即使是以《公桥规》2004验算,系统也会按《公桥规》85的规定,自动根据影响线加载长度计算汽车的冲击系数。
此时输出使用阶段>使用荷载效应>汽车各项效应值中,包含汽车冲击效应。
5th.输入总体信息>计算细节控制信息里面的“极限组合”是指什么?是指的承载能力极限组合6th.某用户在做一个挂篮悬臂浇筑的连续梁模型时程序诊断出错误:1041号主节点仍是从节点,为了避免混淆,系统不支持嵌套主从关系!941点仍是从节点,为了避免混淆,系统不支持嵌套主从关系!而查看模型时,模型里并没有这两个节点。
产生次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出现这个错误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将挂篮单元定义为了桥面单元2、挂篮单元的节点号与桥面单元的节点号有重复。
用户可以检查次两项以避免错误产生。
7th.自定义截面时候,读入缩略图后程序无任何提示自动退出,是什么原因?在画自定义界面缩略图时,要注意标注和实体图形尽量不要放到一个图层里面,图形里面不要有重复的线。
如同一直线不能画两遍,否则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与CAD交互导入截面、钢束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会导致相同的后果。
8th.钢束的永存应力在哪里查看?输出钢束结果信息>使用应力损失,表格中的“永存预应力”一项,极为钢束的永存应力。
即为钢束在最后一个施工阶段里的“有效预应力”扣除钢束可能在使用阶段发生的松弛损失和收缩徐变损失。
程序输出钢束应力时,将钢束在X方向上的投影均分为30等分,程序将每个等分点与钢束的端点,共31个点出的应力分别输出。
9th.抗剪计算中,增加竖向预应力筋,抗剪强度反而不满足是怎么回事。
程序的抗剪计算,是应该按照公路规范JTG D62-2004编制的,规范5.2.7-2式附注(1)的说明中指出:如果有竖向预应力钢筋,则不考虑箍筋参与抗剪。
所以,根据可能出现在没有配竖向预应力筋时抗剪强度能通过,而配竖向预应力后反而通不过的情况。
10th.关于桥博调束对钢束输入方式的规定。
只有导线法输入的钢束才能用于调束,非导线输入的钢束不能调。
11th.桥博使用信息>活载描述中桥梁特征计算跨径是如何填写,作用是什么。
计算跨径即为桥跨两支座之间的距离,城市桥梁荷载和公路I、II级荷载中,车道荷载是由一个均布力加一个集中荷载组成,而集中荷载的大小与计算跨径有关,程序跟据此处输入的计算跨径,来确定集中荷载的大小。
12th.强度验算时的抗力是指什么?强度验算时,程序输出的抗力R:当受力性质为受弯构件时,R指的是弯矩,单位是KN.m,要与Mj来进行比较;当受力性质为偏(拉)压时,R指的是轴力,单位是KN,要与Nj 进行比较13th在桥梁博士中连接器位置mm,如何使用?好象总是灰色的,无法使用。
桥博V3版以上版本中,已经废除了连接器的使用,对于分段张拉的钢束,可以使用不同钢束编号来解决。
14th.基础计算>多排弹性基础>结构描述中的EI指单桩还是整体个基础的?单桩的EI15th.有附加截面时,普通钢筋输入时,否要考虑附加截面的高度。
如下图,如果要将图示中的普通钢筋输入到正确的位置,则“钢筋中心至截面下缘的距离”应为-(H+h),其中H为附加截面高度,h为钢筋中心至截面顶缘的距离。
同样的问题,可能在“输入使用信息>温度荷载描述中的左(右)界限高度”中会遇到,若此时非线性温度应从主截面顶缘开始考虑,则第一行要输入的“高度为距上缘的距离”的“左(右)界面高度”不应该是0,而是H (附加界面的高度)。
16th.截面的抗力不应该是个确定的值吗?为什么桥博里面同一截面在不同情况下的抗力不一致?很多人认为截面的抗力只与截面的尺寸和配筋等构造有关,构造本身确定了,截面的抗力也就确定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