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钢琴协奏曲黄河

浅析钢琴协奏曲黄河

浅析钢琴协奏曲《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曲经典的多声部合唱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抗日救国之心。

而相隔二十多年之后,在“文革”期间,钢琴协奏曲《黄河》由殷承宗等主要创作成员完成。

钢琴协奏曲《黄河》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

由乐队缓缓进入而拉开音乐的篇幅,小号的奏响代表着黄河船夫号子的声音。

接着加入了管乐,防腐蚀黄河之水的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钢琴有力而坚定的进入,仿佛就是船夫们遇到激流险滩毫不畏惧的坚定信念。

最后,钢琴越来越有力,在再现音乐主题的同时,再次给人紧张的搏斗场面。

本章是典型的回旋曲式,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运用了中国式的旋律。

令人印象深刻的钢琴琶音在曲中运动到的十分多,正是表现了黄河气势的宏大,波涛之涌。

第二乐章《黄河颂》。

引子以黄河大合唱中的独唱为基本旋律,运用民谣式的风格来描绘出黄河的美好画面。

乐章为降B大调的五声调式,大提琴缓慢庄严的声音,仿佛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浑厚底蕴。

我们可以听到乐章的前一部分,钢琴左手连贯的三连音,恰到好处的表现黄河水流的奔腾感。

接着,三连音的弹奏变成了半颤抖奏法,是的旋律更为流畅生动。

继而乐曲速度加快,钢琴和乐队也升高八度,进入本章的高潮部分。

这是钢琴的声音洪亮且有力,和弦使得气势更加突出。

尾声处恢弘而大气的演奏,
叫人流连忘返。

第三乐章《黄河愤》。

本章先是用我们熟悉的《黄水谣》为主要曲调。

开始的竹笛,融入了《陕北好》的风格,展现了陕北高原的音乐特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钢琴模仿个正的演奏,使其更有中国特色。

在钢琴主旋律的描绘下,我们仿佛看见了黄河沿岸人民幸福的生活。

接下来乐曲产生了变化,音乐变得激烈而悲怆。

钢琴与铜管乐的交织,表现出了敌人的残酷入侵,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艰难生存。

而后本章运用了《黄河怨》的曲调,悲伤愤怒的钢琴声,仿佛是一个受尽了欺辱与压迫的中国妇女,在控诉敌人的种种劣行。

其后的钢琴独奏,苍劲有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绝不屈服,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最终乐曲回到开篇,流畅的琴声就是那汹涌奔腾的黄河水,它永不停息。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本章为变奏曲式,乐曲主题得到了不同变奏而反复的出现。

当乐队进入后,是钢琴首先的一段华彩,而后加入了《东方红》的旋律,象征了毛主席和党带领着我们团结起来打倒日本侵略者。

钢琴八度的快速演奏,双手快速半音阶都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刚毅坚定的信念与决心。

接着主题一再变化,不同调性的演奏仿佛展现了不同阶级的中国人民纷纷站起来斗争的场景。

本章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通过钢琴从低音到高音,高音到低音的翻腾跳跃,震音的演奏,和弦的共鸣,无不反映出了最终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最红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诞生在上个世纪政治背景下的“样板”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即使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再重新听来,也依旧能够唤起人民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共鸣。

我们最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更应该多多学习与了解像这样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