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滑动轴承ppt

12滑动轴承ppt


4、流体摩擦
两表面轮廓峰完全被油膜隔开。 流体摩擦 λ> 3~4 载荷全部由油膜承担
摩擦系数 f≈0.1~0.01
摩擦系数 f≈0.008~0.001
摩擦特性曲线
四、润滑剂
1、润滑目的:降低摩擦,减轻磨损,防锈蚀;
润滑油膜具有缓冲、吸振的能力;
循环的润滑油可散热降温。
润滑脂:钙基脂、钠基脂、锂基脂
5、润滑油的粘-温特性
五、润滑方法 P54-55 旋 套 式
油 环 润 滑








旋 盖 式 油 脂 杯
§2 滑动轴承类型、轴瓦结构及材料
一、 滑动轴承类型
承载形式: 径向轴承(承受径向载荷)
止推轴承(承受轴向载荷)
滑 润滑状态: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不许干摩擦)

液体润滑轴承
轴 承
油膜形成:液体动力润滑轴承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箱体
轴承
轴上零件
键、 销

联轴器
离合器
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
第12章 滑动轴承
章节要点
1、一维雷诺方程、油楔承载机理及相关概念 2、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和过程 3、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和承载能力计算 4、滑动轴承结构和材料选用原则
轴承作用:
1、支撑回转轴,将载荷传递到机座(箱体);
2、润滑剂 润滑油:有机油、矿物油、化学合成油
特殊润滑剂:石磨、水 3、润滑剂特性:
润滑脂
锥入度:25°C,5N,5s的锥入深度。 滴点:加热至杯口滴下第一滴油的温度。
工作温度应低于滴点20°C。
油性:指油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
润滑油
粘度:流层简彼此阻碍相互运动的特性 极压性、闪点、 凝点、 氧化稳定性
(c.G.s) 1 St(斯)=1 cm2/s=10-4 m2/s 1 cSt(厘斯)=1mm2/s =10-2St(斯)=10-6 m2/s ν=η(Pas)/ρ(kg/m3 )X 106 (cSt)(mm2/s)
润滑油牌号:40°C时的运动粘度,用厘斯(cSt)表示。
如:L-AN 15 全耗损系统用油, 40°C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为15 cSt。
液体静压润滑轴承
轴承座
结构: 一般结构:整体式、剖分式 自位轴承
特殊结构
轴瓦 轴衬
多楔轴承
二、轴瓦的形式和结构
剖分式轴承、轴瓦
1)轴瓦的结构形式 整 体 轴 套 ( 轴 套 )
卷制轴套
(单层、双层、多层)
剖分(对开)式轴瓦
2)轴瓦的定位 轴瓦轴向、周向定位
3)油孔及油槽
作用:油孔 —— 导入润滑油; 油槽 —— 使润滑油均布开。
2、边界摩擦
膜厚比λ = hmin/(Rq12+Rq22)1/2 Hmin:最小油膜厚度, Rq1、Rq2 :表面轮廓均方根偏差。
形成微冷焊点 边界摩擦 λ≤1
边界膜
剪断微冷焊点 机械刨犁作用
摩擦系数较大 f≈0.3
Ra
摩擦系数有所减小 f≈0.1
3、混合摩擦
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 擦与流体摩擦混合状态。 混合摩擦 λ=1~3 油膜增厚,凸峰接触减少, 约30%的载荷由油膜承担。
磨损机理: 1、粘着磨损: 冷焊 2、磨粒磨损: 游离颗粒、脱落碎片 3、疲劳磨损: 微裂纹、点蚀 4、腐蚀磨损: 电化学作用
二、磨损过程
三阶段!
磨合期 稳定磨损阶段 剧列磨损阶段
磨损量
应力求:缩短磨合期, 延长稳定磨损期, 推迟剧烈磨损期。
工作时间
三、摩擦 (润滑)状态 1、干摩擦状态:
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 纯金属直接接触
4、润滑油的粘度
F=1N
牛顿粘性定律:
o
流体中任意点处的 v
切应力与该点流体
y
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粘度
y
V =1m/
s
x
1m
动力粘度 η: 1Pa.S (帕.秒)= 1N.S/m2 (c.G.s) 1P(泊)=1dyn.S/cm2=0.1Pa.S 1P(泊)=100 cP(厘泊)
运动粘度 ν: ν= η/ρ (m2/s) ρ:密度, ρ=850~900 kg/m3
强度低,只能作轴承衬
2) 铜合金 (青铜、黄铜合金) ——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减摩性、耐磨性。
锡青铜—— 减摩性、耐磨性好,硬度高,
磨合性、嵌入性差, 适于中速、重载
铜合金中性能最好,价格较高。
铅青铜—— 抗粘附能力强, 适于高速、重载
铝青铜—— 强度、硬度较高,抗粘附能力差,
3)铝基轴承合金
适于低速、重载
2、保证回转轴具有要求的运动精度。
轴承分类:
边界摩擦 不完全液体摩擦 混合摩擦
轴承 (摩擦状态)
滑动轴承 液体摩擦
动压润滑 静压润滑
滚动轴承(滚动摩擦 标准 互换性好)
轴承发展:
不完全液体摩擦 滑动轴承
减摩
高速重载
滚动轴承 高精度
液体摩擦 滑动轴承
§1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一、磨损机理
磨损: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转移。
§3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 混合摩擦状态 (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边界摩擦、液体摩擦)
失效形式: 磨损、胶合、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 1.边界油膜不破坏(无精确计算方法) 2.条件性保证:
条件: p≤[p] pv≤[pv] v≤[v]
(磨损)
(胶合)
(过度磨损)
——疲劳强度较高、摩擦性较好。
4)灰铸铁及耐磨铸铁 —— 具有一定减摩性、耐磨性,适于低速、轻载。
5)粉末冶金 (金属粉末压制、烧结而成) —— 多孔,用前热油中浸渍吸油,具自润滑性; 亦称含油润滑、无润滑润滑; 韧性小,适于平稳、无冲击 中低速情况。
6)非金属材料 —— 高分子材料:尼龙、聚四氟乙烯、 酚醛树脂、石墨
要求:油孔、油槽开在非承载区域 !
单轴向油槽
双轴向油槽(剖分面)
周向油槽 (导致承载能力下降)
不完全液体 润滑轴承
滑动轴承主要应用场合: 1) 工作转速特高; 2) 要求轴的回转精度高; 3) 特重型轴承(载荷很大); 4) 承受冲击、振动强烈的载荷的轴承; 5) 根据结构要求必须做成剖分式的轴承; 6) 在特殊工作条件下(如在腐蚀性的介质中) 工作的轴承 7) 安装轴承处的径向空间尺寸紧张的场合
三、轴承材料 (轴瓦、轴承衬)
对轴承材料的要求: 1. 减摩性、耐磨性和抗粘着性; 2. 顺应性、嵌入性和跑合性; 3. 疲劳强度; 4. 工艺性、经济性。
常用轴承材料:
1)轴承合金(巴氏合金、白合金)
软基体 (锡基、铅基)
—— 塑性增加
硬晶粒 (锑锡Sb-Sn、铜锡Cu-Sn)—— 抗磨作用
特点: 嵌入性、顺应性,抗粘着性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