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讲解PPT

大学语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讲解PPT

✓ 讽刺人们对这种生活安之若素 ✓ 因此应有醒悟,敢于反抗他人对自己生
活的控制
1、对比手法的应有 ①“猪”和“人”的对比 散文中的“我”在猪被围剿时因为“不敢对抗领导”而处于“内心的矛盾”之 中,显示了人了反抗意志多么无力。 ②“对生活作种种设置”和“自由地生活和存在”的对比 我们已经习惯于设置别人或者被别人设置,我们甚至已经忘记了去思索 我们的这种存在是否合理,这也许是人的最大悲哀。 2、幽默、戏谑和反讽的语言技巧 王小波特别强调写作的“有趣”,其文章语句幽默,经常夹杂一些北京口 语,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 3、象征性的笔法 猪的境遇的喻义——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通过这只“猪”的经历给我们人生以思考,当我们人生 被设置后,我们要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听之任之。
特点:(高度拟人化)
1、像山羊一样敏捷 2、不安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 3、习惯于独立特行 4、对知识青年好 5、敢于斗争 6、对邪恶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 7、岁月的磨难使猪的本性发生了 改变,对人变得更加冷漠和不信任
一个有良知的下乡知识青年 同情这只猪 不敢对抗领导 不安于现状,向往理想 对这只“独立特行的猪”的敢作敢为充满了钦佩和激赏
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 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 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 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
✓ 被他人设置和安排的生活是不幸的,意 味着自由被扼杀
1、反思历史 “文化革命”有几分像集体性的癔症,整个社会成了施虐狂 与受虐狂的密室,那是高调加虚伪的年代,一个不理智的 时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是知识分子的大不幸 2、联系时代背景,不难体会王小波笔下这头猪的复杂内 涵:一方面,这头猪代表了个性和野性,具有一种反对规 矩,无视律令的意义;另一方面,这头猪的野性和个性上 长着獠牙的,只有反抗的姿态,匮乏反抗的意义。这呈现 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
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独立特行的意味,其 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 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
个 人 经 历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思维的乐趣》 1996年11月 《我的精神家园》1997年5月 《沉默的大多数》1997年1月 《理想国与哲人王》
书信集:
《爱你就像爱生命》2004年5月(与李银河合著) 电影文学剧本:
《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王小波妻子:李银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 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 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 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 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 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 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 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 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制作、演讲:XXX宿舍 XXX
王小波(1952-1997)
中国当代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 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68年去云 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 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 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 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 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 做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 45岁。
王小波和李银河
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 友认识,1997年他们 第一次见面之后,王 小波就开始追求李银 河。

本文写作的是文革中知青生活的一段“奇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到1979

年后,大批城市青年也陆陆续续返回城市,历时20年

的上山下乡运动逐步结束。
一只独立特行的猪》就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总的来说文章以夹叙夹议、虚实间杂的方式,谈论作者在插队期间所遇 见的那头“特立独行的猪”,通过猪与猪、猪与人的反讽式对照,凸显 和批判了“文革”时代的荒诞现实,并体现了超越历史时代的启示意义。 文章语言犀利幽默,妙趣横生;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
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流俗、不囿于成规的敢于“反潮流” 的“猪”的形象,并赋予其英雄般的壮举,进而引入 对人事世事的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生活在很 多的规则之下,或是某些人给我们的道路作了安排, 而《一只独立特行的猪》告诉人们,要潇洒快活地 生活,随心去过生活,就应该有勇气去挣脱一些不 必要的束缚,坚持自己的想法。墨守成规,安于被 “设置”的,最终只是一群普通的猪,并不被人们所 记住,也没有被记住的价值。
文中对猪独立特行的描写
形象: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 性格:崇尚自由,爱憎分明 原文:饥则食渴则饮;到处闲逛;追逐异性时挑选漂亮的母猪; 对友好者亲 近、对敌视者戒备。 特长:会模仿各种声音 原文:猪兄学会了汽笛叫,竟能以假乱真,让工人提前下班 行动:敏捷 原文: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 顶
小说集:
《唐人秘传故事》1980年9月 《王二风流史》 1992年3月 《黄金时代》 1992年8月 《黄金时代》 1994年7月 《时代三部曲》 1997年5月 包括 》英译本
《王二的爱欲枷锁》2007年3月(“Wang in Love and Bondage”) 杂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