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围发生改变(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
(二)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⑴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义扩,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2、国人口迁移:是指一国围,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⑴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①特点:大批迁移②方向:总体自南向北③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①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②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③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知青上山下乡;阶段二: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②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③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历史上我国人口的迁移建国后到80年代我国人口的迁移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的迁移原因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国家开发地和边疆主要为务工,经商方式被动的迁移有组织的迁移自发的迁移流向黄河中下游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由东部向东北、西北由农村向城市;由地向沿海、工矿区---------------------------------------------------------------------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地带”迁移。
2、淡水资源: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例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3、土壤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例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减而迁移。
4、矿产资源: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程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如伯明翰、、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5、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这两种灾害中,地质灾害对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最大。
6、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的,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作用。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从宏观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2、交通和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三)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着特殊的影响。
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婚姻、家庭、教育、等有较大的影响。
(四)个人需求如婚姻家庭等因素,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众多,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人口的空间变化的补充补充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的涵义及判断:人口迁移的概念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三者缺一不可。
⑴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我国曾以户口的变化作为衡量居住地发生改变的依据。
随着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这也会发生变化。
⑵居住地变更要一定的时间限度(人口迁移还有时间性):居住地变更需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算作是人口迁移,通常以“永久性”或“长期”作为时间限度,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可以是有确定的时间长度的,如一年,五年或十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无限的。
⑶居住地变更要超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线: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并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
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一般行政区域的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但人口流动不都是人口迁移;只有满足了人口迁移三个条件的人口流动才是人口迁移。
--------------------------------------------------------------------- 补充二: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影响:⑴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说,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
⑶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
不利影响:⑴劳动力、人才流失。
2、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⑴合理的人口迁移,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有利于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同时也改善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⑵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⑴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就业、住房、交通、社会治安方面等的压力。
--------------------------------------------------------------------- 补充三:人口迁移的类型1.按地理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分(主要指一国的人口迁移):1、2、3欧洲人向北美、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
4非洲人被迫移民美洲5印度人向非洲、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移民6中国人向东南亚和美国西部移民7英国人向北美中西部移民8苏联人向亚洲北部移民9中国人向中国东北部移民 ⑴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⑵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在进行的类型)⑶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⑷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的一些情况,如逆城市化)3.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分:产业移民(移民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非产业移民(投靠亲友、一些政治、军事、等目的。
)4.按迁移方式分:自发性迁移与计划性迁移;有组织的迁移与无组织的迁移;自愿性迁移与强迫性迁移;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
--------------------------------------------------------------------- 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政治难民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政治迫害、种族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石油国家,人口稠密国流向稀疏国流向稳定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国家 迁出区 迁入区美国 东北部的“冷冻地带” 南部和西部的“地带”俄罗斯 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亚洲部分日本 太平洋沿岸的濑户海地区 国土的南、北两端巴西 东南部的沿海地区 中、西部高原地区★补充六:国际难民与环境难民1.国际难民:由于国际国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政治迫害等原因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
2.环境难民:因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无法在当地继续居住而被迫外迁。
--------------------------------------------------------------------- 补充七: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前言: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从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
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1.“永嘉之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等地)。
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西、等地。
6. 湖广填: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以为例,清末《通览》曾记录“现今之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5%,10%,、15%,15%,5%,、10%,、广西10%,、、5%。
所谓“湖广”:是指湖广行省。
元初时管辖今、、、、广西、六省区和局部;元末时辖今、、广西、四省区和、、三省局部;明朝时辖今、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