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






2.技术要求 支承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等性能指标应符合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 『2008』74号)的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对材料的选定、施工工艺及耐久性措施参照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 『2005]157号)等规范执行。 左右线支承层间填筑矿物混合料,其顶面采用 C25 混凝土 封闭。 轨道外侧支承层表面采用乳化沥青进行表面处理。 直线地段利用线间 C25 混凝土封层上的人字坡向线路两侧 排水;曲线地段利用线间集水井进行排水。
三、桥梁上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一)结构组成
主要由钢轨、配套扣件、预制轨道板、砂 浆调整层、连续底座板、滑动层、侧向挡 块等部分组成,每孔梁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剪力齿槽,梁缝处设置硬泡沫塑料板,台 后路基上设置摩擦板、端刺及过渡板等部 分组成。






(二)形式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 1.形式尺寸 轨道结构高度:直线地段为 679mm;曲线超高 180mm 地 段轨道结构高度为 753mm;其余超高地段,轨道结构高度 按线性内插计算确定。 轨道板宽度为 2550mm,厚度为 200mm,标准轨道板长度 为 6450mm,异型轨道板(补偿板)长度根据具体铺设段 落合理配置。 砂浆调整层设计厚度为 30mm。 底座宽度为 2950mm,直线地段平均厚度为 200mm,曲线 地段根据超高设计情况计算确定,最大厚度约 500mm,最 小厚度约 180mm。全桥纵向连续铺设。

底座板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进行配筋设计。配筋以钢板连接 器后浇带为起终点,底座板纵向设置上、 下两层纵向钢筋(φ16 和φ20,间距 100mm) ,不考虑梁缝(底座板厚度不变) 和剪力齿槽的影响,考虑施工时温度变化 对底座板屈曲稳定的影响,可根据气候条 件设置齿槽加强钢筋(设置后浇带的齿 槽)。



(3)摩擦板、端刺及过渡板采用 C30 级混凝土, 现场浇筑。 (4)滑动膜采用 PE-HD 聚乙烯高密度薄膜,厚 度为 1mm;土工布采用白色聚丙烯,厚度 2.2mm。 (5) 底座板与摩擦板间铺设两层土工布, 摩擦 系数控制在 0.5~0.8,摩擦板表面做凿毛处理。 (6)梁缝处和过渡板下设置高强度挤塑板,宽度 为 500~600mm; (7)桥上底座板采用 C30 混凝土现场浇注,钢筋 采用 HRB500 级钢筋,全桥范围纵向连续铺设。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以及国内的大部分客 运专线铁路均采用了 CRTSⅡ型式无砟轨道, 其主要结构特点如下: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与其他类型无砟轨 道的明显区别在于全线轨道板和桥上底座 板均为纵向连续结构,这是 CRTSⅡ型板式 无砟轨道系统的主要特点。


1.轨道板采用工厂化预制,通过布板软件计 算出轨道板布设、制作、打磨、铺设等工 序所需的全部轨道几何数据,实现了设计、 制造和施工的数据共享; 2.轨道板相互之间通过纵向精轧螺纹钢筋连 接,较好地解决了板端变形问题,提高了 行车舒适度;

2.技术要求 道岔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5,设置 HRB335 级 钢筋,工厂预制。 道岔板上设置标称直径为 28mm 的钻孔,钻孔的 位置精度公差最大为 ±0.5 mm。 道岔板内纵横向钢筋间进行绝缘处理,满足无绝 缘轨道电路的要求。 每块道岔板与底座间设置剪力筋。 每块道岔板内均设置综合接地系统。




5.摩擦板、 端刺结构是桥上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的锚固体系,通过摩擦板和端刺将温度力和制动力传递到 路基; 6.梁面设置滑动层,隔离桥梁与轨道间的相互作用,以减 小桥梁伸缩引起的钢轨和板内纵向附加力,实现大跨连续 梁上取消伸缩调节器; 7.一般情况下,在桥梁固定支座上方,桥梁和底座板间设 置剪力齿槽、预埋件,将制动力和温度力及时向墩台上传 递; 8.在梁缝处设置高强度挤塑板,减小梁端转角对无砟轨道 结构的影响; 9.在底座板两侧设置侧向挡块进行横向、竖向限位;

施工措施: 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过渡段基底状态要均 匀; 通过采取附加措施(锚固、箍筋)来保证 无砟轨道端部承载层之间的连接要牢固; 路基上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时,无砟 轨道末端特殊轨道板下采用 7.15m 长钢筋混 凝土底座取代混凝土支承层,轨道板与钢 筋混凝土底座间设置连接剪力筋。
二、路基上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一)结构组成 主要由钢轨、配套扣件、预制轨道板、砂 浆调整层及支承层等部分组成。




(二)形式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 1.型式尺寸 轨道结构高度(内轨轨顶面至支承层底面)为 779mm,曲 线超高在路基表层上设置; 轨道板宽度为 2550mm,厚度为 200mm,标准轨道板长度 为 6450mm, 异型轨道板(补偿板)长度根据具体铺设段落合理配置; 砂浆调整层理论厚度为 30mm,相关技术条件应符合《客 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 行技术条件》(科技基 『2008』74 号)的有关规定。 水硬性材料支承层顶面宽度为 2950mm,底面宽度为 3250mm,厚度为300mm; 线间 C25 混凝土封闭层最小厚度为 150mm。


3.轨道板采用数控机床打磨工艺,打磨精度可达 0.1mm,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和精调系统,轨道板 铺设后即可获得高精度的轨道几何,最大限度的 降低铺轨精调工作,大幅度提高综合施工进度。 4.桥上底座板不受桥跨的限制,为跨越梁缝的纵 向连续结构, 桥上的轨道板与路基、隧道内的一 致,均为标准轨道板,利于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便于质量控制,同时简化轨道板的安装和铺设;

2.技术要求
混凝土支承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 等性能指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 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 号) 的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对材料的选定、施工工艺及耐久性 措施参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 定》 (铁建设『2005]157号)等规范执行。
四、隧道内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一)结构组成 主要由钢轨、配套扣件、预制轨道板、砂 浆调整层及混凝土支承层等部分组成。


(二)形式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 1.形式尺寸 隧道内轨道结构高度为 779mm(内轨轨顶 面至支承层底面) ,曲线超高在轨道结构 混凝土支承层上设置,混凝土支承层宽 3.25m,混凝土支承层范围内的隧道结构需 要进行拉毛处理。 轨道板、砂浆调整层同路基、桥梁地段。



道岔板: 道岔板厚度为 240mm,其上设置 340mm 宽、纵向间距 600mm 的横向承台,承台表面水平;承台间的道岔板表面 设置 0.5%的横向排水坡及横向预裂缝,缝深 4cm。 道岔板长度和宽度根据道岔几何尺寸具体确定。 安装道岔设备范围的道岔板上相应设置预留槽, 其表面设 置 0.5%的横向排水坡。 底座厚度为 180mm,横向宽度较相应的道岔板宽 400mm, 突出的边缘向轨道系统外侧设置 4%的排水坡。 找平层厚度为 130mm,横向宽度较相应的底座宽 300mm。 每块道岔板与底座/底座板间设置剪力筋/剪力销。
标准摩擦板长度为 50m,宽度为 9m,厚度约 0.4m。
一般地段采用的标准端刺:上部结构沿线路纵向厚度为 1m,沿线路横向宽度为 9m,高度为 2.75m;下部结构沿 线路纵向为 8m,沿线路横向为 9m,厚度为 1m。
侧向挡块长度为 800mm,顶面宽度为 590mm,底面宽度为 400mm,高度根据计算确定。



(二)形式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 1.型式尺寸 路基上轨道结构高度: 钢轨顶面至找平层 底面为 779mm (直股内轨) ,同路基地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高一致。 桥上轨道结构高度:钢轨顶面至梁面加高 平台顶面为 710mm。 岔区扣件节点间距除安装电务设备范围外 均为 600mm, 采用贯通插入式螺栓紧固。


对于长大桥梁上的底座板,可根据施工情 况, 设置临时端刺进行施工其中临时端刺 长度约 800m 长,常规混凝土浇注段可按 150m 左右利用钢板连接器进行分段施工。 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宽 500mm,齿槽后浇带 宽 678mm,后浇带宽度必须严格控制,以 确保钢筋的屈曲稳定性。

(9)混凝土结构对材料的选定、施工工艺 及耐久性措施参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 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57 号) 等规范执行。
京 沪 高 速 铁 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设计概况
一、概 述

2005年,我国系统引进了德国博格板式无砟 轨道设计、制造、施工、养护维修及工装、 工艺等成套技术。在铁道部“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的战略部署下,通过京津 城际铁路的工程实践,无砟轨道系统技术 总结、系统技术再创新工作,已经形成了 我国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成套技术。




底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采用流动性好的混 凝土 (自流平混凝土)现场浇筑。底座板延展贯 穿于整个道岔,通长设置 HRB335级钢筋。 找平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不配筋;施工精 度要求为±2cm。 左右线间填筑矿物混合料,其顶面采用 C25 混凝 土填充。 桥上纵连底座板的配筋及技术要求等与桥上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本相同。
六、过渡段设计技术

(一)设计原则
不同轨道结构间必须设置弹性过渡段进行 过渡。 1、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间弹性过渡段最小 长度按列车半秒钟运行距离计算,且无砟 轨道至有砟轨道扣件刚度宜采用三级刚度 过渡的形式。




2、过渡段范围的有砟轨道道砟分三段进行粘结处理,第 一段:全部粘结;第二段:轨枕下道砟和肩砟粘结;第三 段:轨枕下道砟粘结。 3、下部结构的过渡段应与上部结构的过渡段应错开设置, 错开的间距根据相关规定依运行动力和结构形式而定。 4、 在过渡段应避免厂焊轨接头, 不允许设置现场焊接头 和绝缘接头。 5、过渡段采用 25m 长辅助轨。 6、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过渡段结构设计在不同轨道刚度 情况下实现刚度的分级过渡,降低轨道纵向刚度差异量, 必须重视下述设计原则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