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小区基本概念和信道分配

第3章 小区基本概念和信道分配

问题: 无线系统可容纳同时呼叫的数量始终都 要受制于分配多少频谱。 如何调整移动通信系统,使有限的无线 频率获得更大容量的通信,并覆盖大面 积的范围?
7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1. 改进的思想
将整个服务区划成许多个小的区域(小区cell)
- 每个小区设臵一个基站,每个基站的服务范围 仅限小区内;
返回
22
3.3 二维小区簇和信干比 3
1 4 2 1 3
一、小区的形状
3 1 4
2 如果基站采用全向天线,其覆盖范围应该为一 2 3 1 4 个半径为 r的圆形区域 ; 3
无缝覆盖的三种内接可能:正三角形、正方形 、正六边形;
4
2
3
正六边形最接近圆形,对于同样大小的区域, 相邻小区的重叠区域最小,小区面积最大,因而 ,所需基站数最少、小区数最少。
18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 信干比的计算主要由下式中的距离决定: PR 210 x /10 g (d ) PT GT GR • 忽略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假设 g(d)=kd – n; • 每个基站在小区的中央,发射同样的功率PT,则 –n,n为3或4; 距离基站d米远的平均接收功率为 P d T R n • P点的接收信干比为: SIR Pint
12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5. 缺点



在移动台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小区转入另一个 小区时,移动台需要经常地更换工作频道。 无线小区的范围越小,通话中切换频道的次数 就越多,这样对控制交换功能的要求就越高。 基站数量增加,建网的成本相应提高。 应根据用户密度或业务量的大小确定无线小区 的半径。目前,宏小区半径一般为1~5km左右。
9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2. 基本概念
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cell), 每个小区分别设臵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 的联络和控制。同时,有可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的统一控制下, 实现小区之间移动 用户通信的转接。
MSC
10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3. 特点

• •

( 3R) 2 N
D 3N R
40
4.六边形小区的几何结构
(2)同频小区的分布特点
每个小区都有6个最近的同信道小区;
同信道小区分层排列,候选小区被第k层的6k个 小区包围;
小区尺寸相同时,各层中的同信道小区都位于 由该层同信道小区连接而成的六边形边界上; 若两个最近的同信道小区之间的半径为D,则第 k层的同信道小区连接而成的六边形的半径为kD。
不同尺寸区群的形状
33
相邻同频小区位臵的确定
(i=2, j=1)
34
相邻同频小区位臵的确定
2 3 1 2 2 1 2 3 1 2 1
3
1
3
1
3
2
2
N=3,i=1, j=1
35
相邻同频小区位臵的确定
3
1 3 1 2 3 4 4 2 1 3 2 4 3
1
2
4
3
(N=4, i=2, j=0)
36
举例:蜂窝系统中的频道计算
24
二、区群
1. 定义:
将小区进行空间上的划分,相邻的使用不同 频道的所有小区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区群,或称 之为簇(Cluster),区群中包含了系统的全部频率资 源。
25
区群举例
26
二、区群
2. 区群、频率复用与系统容量
假设一个共有S个可用的双向信道的蜂窝系 统,如果将S个信道均匀地分配给一个区群的N 个小区,每个小区都分配到k个信道(k<S), 那么可用信道的总数可表示为S=kN。 如果区群在系统中复制了M次,则双向信道 的总数C可以作为容量的一个度量: C=M kN= MS 也就是说,系统的容量扩大了M倍。
结论:通过减小区群尺寸增大了系统的容量。
3. 频率复用下的小区规划
(1)构成区群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区群之间彼此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整个 区域; 同频小区之间的距离最大。
31
3. 频率复用下的小区规划
(2)小区的规划
a) 确定区群的尺寸N:
N i ij j
2
2
式中i、j为非负整数,且不能同时为零; N =1,3,4,7,9,12,13,16…… b) 确定最近的同信道相邻小区的规则: 步骤1:自某一小区A出发,沿边的垂线方 向移动i个小区; 步骤2:逆时针旋转60度后,再移动j个小 区。 32
- 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频道,而相距一定距离的 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道。
8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举例:30个双向信道
- 大区制时,只能有30个用户同时通信
- 小区制时,若分为30个小区,相邻3个小区采 用不同的频道,每个小区有10个双向频道,则服 务区可以同时为300个用户提供服务。若分为更 多的小区,则可获得更大的容量。
一个蜂窝电话系统,总带宽为30MHz,使用两个 25kHz作为双向信道,假定该系统采用9小区复用 方式,并将总带宽中的1MHz分配给控制信道。 a. 计算总的可用信道数; b. 确定控制信道数; c. 确定每个小区中的话音信道数; d. 确定各个小区中控制信道与话音信道的一种 合理分配方法。
37
举例:蜂窝系统中的频道计算
1.基本概念
在一个服务区域(如一个城市)内只有一个 基站 (Base Station,BS),并由它负责移动通信 的联络和控制。
R R
BS
R
R
4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2. 特点


• •
基站:高架天线(数十米~数百米) 大功率发射机(几十~几百瓦,200W左右) 移动台:几十~几百部、 天线低、 R R 发射功率小 覆盖半径:几十公里 BS 问题:上行信号差
R R
5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3. 优点

系统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 或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如在农村或城镇的 初期投资。 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在服务区内的所有 频道的频率都不能重复,因而,其频率利用 率和通信容量都受到了限制,满足不了用户 数量急剧增长的需要。
6
4. 缺点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 结论 (1) n
干扰 SIR (2) 再用因子 干扰 SIR
21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 当仅仅考虑干扰的第1层时,P点的信干比为:
R n SIR ( D R) n ( D R) n • 考虑次邻近P点的两个干扰小区,则,信干比为:
SIR 1 D D 2D 2D n n n ( 1) ( 1) ( 1) ( 1) n R R R R
例:一个蜂窝系统中有1001个用于处理通信业务的 可用信道,设小区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整个系统的 面积为2100平方公里。 (a)如果区群尺寸为7,计算系统容量; (b)如果区群尺寸为4,要覆盖整个蜂窝区域,需 将该区域覆盖多少次? (c)如果区群尺寸为4,计算系统容量。
29
解:已知:可用信道总数K=1001 小区面积=6km2 总的覆盖面积=2100km2 (a)N=7 每小区的可用信道数J=K/N=1001/7=143信道/小区 一个区群覆盖的面积=7*6=42km2 区群需复制M=2100/42=50次, 故,C=MJN=50*143*7=50050个信道 (b)N=4 一个区群覆盖的面积=4*6=24km2 区群需复制M=2100/24=87.5=87 (c)N=4 每个小区的信道数目J=K/N=1001/4=250信道/小区 故,C=MJN=87*250*4=87000个信道
41
• 区群中同频小区的分布
42
5. 频率复用比
频率复用比Q定义为:
D Q R
因为频率复用会导致同信道小区的出现,所以 Q也称为同信道复用比。 又: D 3N R
所以
Q 3N
43
5. 频率复用比
D Q 3N R
R
D
1
2
3
4
1
2
3
4
1
20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 当仅仅考虑干扰的第1层时,P点的信干比为:
R n SIR ( D R) n ( D R) n • 在3小区再用中,D=6R;4小区再用中,D=8R。
再用因子 3小区 4小区
SIR(dB) n=3 n=4 19.6 27 23 32
1 2
3
C.F. 如何取舍?
1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4
1
17
2. 一维小区
• 抗干扰能力分析
AMPS系统:18dB D-AMPS系统:14dB GSM系统:7-12dB
信干比SIR or 载干比CIR
——在接收机端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功率 与平均干扰功率之比。
1 2
3
1
2
3
1
Hale Waihona Puke 2312
3
4
1
2
3
4
1
返回
采用正六边形作为小区的形状时,系统的整体 构架类似于蜂窝,故称为“蜂窝网”。
23
一、小区的形状
注意:由于地形和用户密度的不同,实际的覆 盖区域事实上是不规则的,但采用不规则形状的 蜂窝结构效率低,因此,对蜂窝结构和性能的研 究都是基于规则拓扑的,即使它们仅具有概念上 的意义。而拓扑结构对构建实际的规划提供了很 有价值的信息和设计准则。
38
4.六边形小区的几何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