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始祖叔虞而立的祠庙,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悬翁山麓,始建于北魏,后经历朝历代重建扩建形成今日规模。
在晋祠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
它是宋代礼制建筑的代表,也以其精美的结构和精湛的技术成为宋代建筑的代表。
圣母殿坐西朝东,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崇宁元年重修,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
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是典型的单槽副阶周匝式建筑,也是现存宋代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实例。
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
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
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
殿、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村,浑然一体。
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将四道梁架加长到四椽,再在其上叠加三椽,将梁位插入殿身的内柱上,殿身的四根前柱不落地,做成短柱,立在叠架的三椽上,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
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殿内所供圣母、宫女、太监等41尊宋塑,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
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
这些塑像神态自然,形象优美,生动的描绘了宫廷内各种人物的体态神情,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名作。
我们可以肯定,这些表情身姿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们的深刻构思。
我们看到的其实已经和宗教无关,并且和纪念“邑姜”这位“圣母”也没有多大干系,这些创作纯属雕刻家有感于衷的“借题发挥”。
从这些北宋社会的有血有肉、有喜怒衰乐的真实人物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些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同时也不能不表示叹赏雕塑家们的高超技艺,这种深入的个性刻划,这种微妙的造型能力在北宋以前是远未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