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讲解
重檐十字脊
献殿
晋祠三宝之一
建于金大定8年, 明万历年间修葺。 祭祀圣母摆放贡 品的场所,单檐 歇山顶,琉璃雕 花脊。是我国唯 一一座殿和亭相 结合的建筑。
特点:结构轻巧坚固,梁 柱无钉,墙为栅栏,斗棋 简洁,出檐深远,前后明 间敞门。
鱼沼飞梁
北魏之前,距今1500多 年历史。梁思成称: “此石柱桥,在古画中 偶见,实物仅此孤例, 询属可贵。”是中国古 建桥梁中独一无二的十 字形桥,桥面作十字形, 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 翼,于地面相平,犹如 一只展翅飞舞的大鸟, 故称飞梁。古时称“圆 形为池,方形为沼”, 又因沼中多鱼故叫鱼沼。
木雕
宋代遗物
我国最早的木构盘龙柱,8条蜿蜒欲动的 木龙豪放健美,形态各异。
周柏
晋祠三绝之二
西周所植
茂盛苍劲,枝干挺拔,距今2990年。
难老泉
晋祠三绝之三 俗称“南海眼”是晋水的源头
八角攒尖顶 斗拱昂嘴为明代手法,间架 结构依然是北齐建筑风格。
晋祠三大名匾之三
《诗经· 鲁颂》中的“永锡难老”锦句为其命名 “难老泉”,取生生不息,青春永驻之意。 傅山先生题写
晋祠三宝之二
充 分 发 挥 材 质 在 不 同 环 境 中 的 特 长 34根莲花石基水中耐腐 木质斗拱梁坊 可塑有韧性 石桥板耐磨防火
圣母殿
宋代建筑 晋祠三宝之三
核心建筑,殿高19米, 面阔7间,进深6间, 平面布置近似方形。 殿顶筒板瓦覆盖,黄 绿琉璃剪边,琉璃花 脊兽装饰,斗拱粗大, 形制多样,出檐深远。
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清代晋祠书法家杨二酉所题
花 罩 垂 柱 雀 替
雕
梁 画 栋
会仙桥于智伯渠
是通往圣母殿,献殿之要道。桥为石制,拱形,东西各有台 阶数级,南北有石栏护围。
金人台
建于宋代,此台为 一座砖砌短栏的正 方形台,中央有4米 高的琉璃瓦焚帛炉, 台上四隅各矗立1尊 高2米的铁人。体现 了高超的北宋鋳造 技艺。
5、壁画之美(题材、线条、色彩、时代特征) 6、碑文、楹联、匾额之美
链接:晋祠博物馆官网
采用“减柱法”营造, 殿内外共减去16根柱 子,殿内无柱,廊柱 和檐柱承托殿顶,大 殿四周柱子微向内倾, 形成“侧角”,增强 了建筑的弧度美和曲 线美,极具稳定 性· 宽敞性。
宋塑
晋祠三绝之一
宋代原物 42尊宫女宦官 陈列于圣母像周围,其中 33尊仕女像最富生活气息
双面俏佳人
她们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 她们各有所执,有的手拿文印翰墨,有的梳妆 洒扫,有的奉饮食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 她们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心事重重,有的老成持重, 有的天真无邪。
小结:
木雕龙柱圣母殿 鱼沼飞梁十字桥 金代献殿无一卯 勾心斗角水镜台 祠堂建筑论古今 晋祠国宝名不虚
视频
唐碑
华严经石刻
壁画
五 探究活动
1、人物塑像之美(侍女、乐伎、铁人等)
2、建筑装饰附件之美(狮子、龙、牌坊、照壁、雕梁画栋等)
3、建筑物屋顶之美(卷棚顶、歇山顶等) 4、圣母殿建筑之美(建筑特点)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
对越坊
金人台
水镜台
大门
四 晋祠之韵
建筑之美 书法之最
雕塑之美
铸造之精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历史之久
文化之厚
重檐歇山顶
水镜台
此建筑雕梁画栋,沥粉贴 金,体现了殿· 楼· 台· 阁四 种风格。
背面
清代杨廷翰所题
功能:戏台,台前两侧各埋4个大瓮,扩音用。
单 檐 卷 棚 頂
侧面
正 面
北 宋 绍 圣 四 年 西 南
北 宋 绍 圣 五 年 西 北
北 宋 元 年 东 南
民 国 二 年 补 鋳 东 北
对越坊
明代建筑
晋祠三大名匾之二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 周宋· 清庙》中的 “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意为报答显扬周 文王之高尚功德。
钟楼和鼓楼(立于对越坊两侧)
明代建筑,南为鼓,北为钟。
之三 胜晋 ,之 全胜 在, 晋以 祠晋 。阳 为 最 ; 而 晋 阳
பைடு நூலகம் 晋祠的渊源 典故:桐叶封弟 二 晋祠的创建
1 纪念唐叔虞 2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 《水经注》记载:“沼西 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 上”。
三 晋祠的布局
布局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寺庙祠堂建筑风格,呈山水空间格局。 背山枕水,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中轴对称,纵深发展,线 形布置,前呼后应,指向东南朝阳方向(坐西朝东) 融合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建筑,形成了集儒·道·佛为一体的 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的综合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