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率
作者:马琳王遂设文杰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年第12期
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税收行政效率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本文从岗位设置、征管管理和加强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率的见解。
关键词:税务管理效率
0 引言
在经济学中,效率是指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运用有限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
效率,是为了使每个人收入最大化而针对资源配置或分配而言的,其核心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就是税收征管资源的配置问题,具体来讲,税收征管资源是在贯彻各项税收政策、提高纳税人遵从水平而开展的税收管理活动中能够起主体作用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特指对税收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能够投入和控制的各项资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税务行政管理效率的核心是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即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技术和手段,通过对各项税收管理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结构等方面的配备和调整,以求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和最优的经济效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税收行政效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税收征管人员人数较少,工作量较大,对企业以粗放型管理为主等现象较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企业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税款流失数额较大。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形成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规程,政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上下级关系不对应导致重复工作等,这些都是存在于税务机关自身管理方面的缺陷。
对于如何提高税务机关行政管理效率,本文提出以下三种途径和配套措施。
1 精简机构,推行“AB岗”
针对目前各地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实际,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和人员向征管一线倾斜的原则,严格控制行政机构膨胀,将行政科室压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每个岗位都配备互为AB岗的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互相补位,保证纳税人的涉税事宜不因个别工作人员外出而受到影响。
2 提高效能,分类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能,使税款实征数量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量,在税收执法责任制上抓落实,在收入质量考核上严格工作流程、级次认定和收入督查,发现违纪行为坚决查
处、坚决通报。
在征管质量上分全年税收收入质量、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发票管理情况等七大指标开展执法督查。
在此基础上,全面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对纳税人实行“重点税源分行业管理,中小税源划片管理”的分类管理格局。
一是将重点税源户按行业划分为房地产行业、建安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十类企业,并分行业制订税收管理办法,在政策上、流程上、管理上为行业税收提供依据和操作规范,同时,对相关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和跟踪服务。
由专人对重点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和税源监测,使同行业纳税人享受同样的纳税服务,避免因管理人员的异同而产生政策执行上的偏差,节省人力、物力,企业税收管理更精确、更人性化;二是对中小企业税源“划片管理”,即按片区将中小企业划分给税收管理员,各管理员对自己所辖区域的纳税人从税务登记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违章处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从而进一步规范纳税人基本情况的收集、管理和利用,达到集中力量、统筹安排、行业比较的目的,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促进税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
3 公开政务,加强监督
积极推行政务“六公开”,即公开行政职能和职责范围、公开工作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廉政规定和监督办法。
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健全行政监察制度,加强监察反馈,聘请义务监察员对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廉政勤政的情况进行定期评议,并公布评议结果。
3.1 强化责任在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质量管理手册》等文本,认真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质量管理活动,岗位人员严格按《岗位操作规范》操作,确保文件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和持续改进。
强化干部职工在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克服以往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不清、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确立“职责明确” “过程控制”、“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税收业务管理新模式。
3.2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须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
一些工作失误、违纪问题的发生往往都出在工作程序不到位,忽略了程序上的必要监督上。
因此,任何事情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
同时,建立一套预防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行政执法业务的机制,解决传统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执法不严、执法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从规范行政行为入手,促进依法管理,真正实现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有利于改善税收服务,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的目的,解决只重视工作结果,不重视工作过程的问题。
3.3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使组织所有人员的努力都集中到绩效目标上来,用最适当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取得最佳成果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确保税收质量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严格遵循如下原则: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客观公正为基础、以激励促进为目的、以多种方式为手段。
应制订《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方案》、《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
此外,还应组织人员对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全面的内部审计,进行重点督查,解决税收执法业务不明确、制度建设不规范、管理水平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人员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绩效理念,促进工作标准化、执法规范化、
管理科学化。
通过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初步树立起质量管理理念,大家在工作中逐步养成“时时想标准、事事讲标准”的良好习惯;二是岗位职责更加明晰规范。
由于岗位分工明确,税务人员岗位意识明显增强,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更加明晰,工作推诿拖拉现象明显减少,工作主动性显著提高,可以改变以前一些单位“岗位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三是基层税务部门的执行力得到增强。
通过将各项税收管理制度分解整合到具体的税收管理业务和具体的岗位,便于操作执行和监督检查,税收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体系内部审核活动和采取预防纠正措施,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解决过去税收管理工作有制度难落实、重布置轻检查的问题。
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从努力改善自身管理水平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效率,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税收征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