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强化版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强化版


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③④⑦。
(2)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⑤⑦。
(3)能说明2NO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③④⑤⑦ 。
2B(g)+C(g),
生成物B和C两者的比例保持不变都是2:1,所以A、D不变
4.一定温度下,反应 N2O4(g)
2NO2(g)的焓变为 ΔH。现将
1 mol 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D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ΔH不随时间的变化,但会随着化学计量数的变化而变化
效 率 测 试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旧平衡的量
瞬间变化量
新平衡的量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aA(g)+bB(g) mC(g) ΔH<0 达到了平衡状态,
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
(1)浓度 改变Q ①增大 A(B)的浓度或减小 C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增大 C 的浓度或减小 A(B)的浓度,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平衡 正移
T、V一定,平衡结果,分析压强
类型 示例 改变
分析
移动 结果
c(HI)增大,v 正>v
a=b
2HI(g) H2(g)+I2(g)
又充 入 HI
逆,压强增大,对 v 正、v 逆的影响相同,
平衡 正移
α(HI)、
φ(HI) 不__变___
a>b 2NO2(g) N2O4(g)
又充 入 NO2
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B 体 验 高 考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正确的是 C.A二.氧5化50碳℃和时一,氧若化充碳入浓惰度性相气等体,Kʋ正P,=1ʋ/2逆P均总减不小变,,平平衡衡不不移移动动。 D.B平.衡65后0℃P(时CO,)反= P应总达24平/2衡5 后,CP(OC2O的2转)=P化总率1/为2525,.0K%P=?23.04P总
基本图像的差别 对于平衡是否移动的理解
2.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 衡将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2)适用 ①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动态平衡 ②这种减弱并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变化
练习: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气) bB(气)达
bB(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
度、容积不变,又加入一定量的 A,平衡移动的方向和 A 的转
化率的变化如表所示。
类型
示例
改变
分析
移动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c(PCl5)增大,va<b
PCl5(g)
又充入
正>v 逆,但压强 增大不利于
α(PCl5) 减小 ,
PCl3(g)+Cl2(g) PCl5 PCl5 的分解, φ(PCl5) 增大
c(NO2)增大,v 正>v
逆,同时压强的增 α(NO2)增大, 大更有利于 NO2 φ(NO2) 减小 的转化,平衡 正移
5. 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 mol SO2 和 2 mol O2,
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 ΔH<0。2 min 后,反应达到
平衡,生成 SO3 为 1.4 mol,同时放出热量 Q kJ。则下列分析正
(4)能说明C(s)+CO2(g) 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②③④⑦。
(5) 能 说 明 NH2COONH4(s)
2NH3(g) + CO2(g)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的
是 ①②③。 若上述题目中的(1)~(4)改成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密闭容器?
(6) 能 说 明 5CO(g) + I2O5(s)
2017--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 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 用。
五莲一中 刘兆月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
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
的是( B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小结】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 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b.恒温、恒压条件:
温度相同,看压强。 II压强大,逆向移动, CO浓度减小
A.反应CO2(g)+C(s)
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看温度
【脉络构建】
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NO(g)+CO(g) 1/2N2(g)+CO2(g) ΔH=-373.2 kJ·mol-1,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NO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

(B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3.COCl2(g)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P=24.0P总
7.(双选)(2015·江苏)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 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 度下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 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 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C)
高中新课标 人教版 ·化学
必考部分 ·第七章 ·第20讲 第1页
【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特征
诊断测试
1.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Si3N4) ,其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 ΔH<0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
3.有条件的标志
(1)压强 (2)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3)气体密度
不一定说明达平衡状态,与条件、 物质的状态及气体的系数有关
一句话:反应开始某个量在变, 后来不变了,就说明达到平衡。
(4)体系中气体的颜色
(5)温度:当体系温度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效率测试
3.向某容器中投入A,发生反应A(s) 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B ) A.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恒容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ν正(C)=2ν逆(B)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一要方向;二要数值
形式一
同一物质:V消耗=V生成
同一边:V消耗:V生成=计量数之比 不同物质:
不同边:V生成:V生成=计量数之比
同一物质: 形式二
不同物质:
任挑物质加正逆
重点讨论
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
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
【考点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在化工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控制 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平衡向着理想的方向移动,近几年来涉及 面非常广,如 2016·全国甲卷 T27、2016·四川卷 T11、2016·海 南卷 T16、2016 天津卷 T10、2015·全国卷ⅡT27、2015·浙江 卷 T28、2015·北京卷 T26、2014·天津卷 T10、2014·全国卷 ⅠT28 等均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理论进行了考查。
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
A C 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分析方法:
旧平衡时的量 改变条件 条件改变瞬间时的量
新平衡时的量
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 再判断出其它量的变化
确的是( C )
A.看条件:恒温恒压,主要先审题,后计算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 6∶5.3
B.若开始时容器容积为 2 L,则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
v(SO3)=0.35 mol/(L·min) 恒压下,体积变化,变为(5.3x2/6)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
5.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
N2(g) Δ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
该示反意应图达正到确平且衡能前说某明段反时应间在内进,行下到列t1时反刻应达速到率平随衡时状间态变的化是的示
②意__图④__中⑤__一__定(填错编误号的)。是 C 。
衡后 n(SO3)<1.4 mol 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逆向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