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地物光谱特征与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

课件:地物光谱特征与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



模拟图像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1 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

遥感数字图象
– 指以遥感方式获得的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影像 – 遥感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 – 像素的属性特征常用灰度值来表示,即该像素位置上亮暗程 度的整数值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一、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 通过接收、记录目标物的电磁波特征的仪器,即传感器 获得的

对比分析法包括同类地物对比分析法、空间对比分 析法和时相动态对比法。不仅是同一遥感影像图进 行对比,而且要借助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图之间进 行对比。
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分析、推理某种 目标地物的方法。

综合推理法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信息复合法

利用专题图和地形图等信息与遥感影像图重合,根 据这些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影像图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和推理某种地 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确定研究区域
目 视 解 译 步 骤
确定研究区域的地物分类系统与判读标志
室内详细判读
野外验证与补判
目视解译成果转绘与制图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 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
3.3.1 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

图象、数字图象 遥感数字图象 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 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的变换、增强和融合 遥感数字图像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大气纠正方法

以红外波段最低值校正可见光波段 回归法 相对散射模型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以红外波段最低值校正可见光波段


前提假设:大气散射的影响主要在短波波段,红外波 段中清洁的水体几乎不受影响,反射率值应当为0。由 于散射影响,而使得水体的反射率不等于0,推定是由 于受到了天空辐射项的影响。 直方图法确定 纠正方法:差值法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1、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反射率

地物的反射能量Pe占总入射能量Po的百分比, 称为反射率ρ
Pe 100 % Po

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时,所形成的反射现象



黑体,其发射率ελ=1,即黑体发射率对所有波长都是一个常 数,并且等于1。 灰体,其发射率ελ=常数<1。即灰体的发射率始终小于1,发 射率ελ不随波长变化。 选择性辐射体,其发射率ελ<1, 发射率ελ随波长而变化。
地物的发射波谱特性曲线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遥感资料的选择

资料类型选择 波段选择 时间选择 比例尺选择

遥感图像的处理

影像放大 影像数字化 图像处理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目视解译的方法

直判法

是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直接标志,直接确定目标 地物属性与范围的一种方法。

对比分析法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2 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2、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
自然状况的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 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说土质越细,反射率 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 越低。此外土壤的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 响。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2 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数 字 图 像 获 取 过 程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二、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

1、辐射校正
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里的各种失真的过程 称为辐射校正。完整的辐射校正包括遥感器校正、大气校 正,以及太阳高度和地形校正。
遥感器纠正:遥感器的设计 大气辐射纠正: 地形辐射纠正:需要DEM 地物反射模型纠正:需要和成像时刻取得同步的地面地物光 谱测量数据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与识别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地物的透射光谱特性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地表物体自身的辐射几乎等于零。 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之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电 磁辐射未被吸收和反射的其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 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 0. 45 ~ 0. 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 10~20 m,清澈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波长5 cm的电磁波 却有透射能力,如超长波的透射能力就很强,可以透过地面岩 石和土壤。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1、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自下向上过程


图像信息获取 特征提取 识别证据选取 特征匹配 提出假设 图像辨识

自上向下过程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2、图像解译方法

遥感资料的选择及影像处理
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反射光谱曲线
三种土壤反射波谱曲线比较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2 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3、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 强,特别在近红外以后水体便成为一个吸收体。 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 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 物质的反射。 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 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 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太 阳 辐 射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3、地物的透射光谱特性
透射率
即地物透射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百分率,称之 为投射率
τ=Eτ/Eο×100%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2 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1、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
岩石的波谱特征是地质遥感的基础,不同的矿物 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 表面的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影响到其反射波谱特征。
STEP1: 根据某个可见光波段的直方图选出黑暗地物的 初始灰雾值; STEP2: 根据此灰雾值的幅度确定大气类型(选择合适 的散射模型); STEP3: 根据模型和初始灰雾值预测其它波段的灰雾值; STEP4: 对每个波段进行大气纠正。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1 目视解译标志




阴影(shadow):阴影是遥感图像上由于电磁辐能量被遮 挡而产生的辐射能量减弱。由于阴影的存在,可据此地物 的性质或高度,应注意的是阴影的形状与大小受到辐射能 量入射角的影响。 形状(shape):是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外部轮 廓。由于不同地物的顶视平面的差异,可据此判断目标地 物的性质。 纹理(texture):是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 则变化造成的影影结构。 大小 (size):指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形状、面积与体 积的度量关系。是遥感图像上测量目标地物最重要的数量 特征之一。同时根据其大小可以推断地物的属性。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1 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

图象、数字图象
物理世界中客观对象的一种表示

数字图像

客体或可见图像的数字表述。它实际上是具有某种数 值的一些点按行(横)和列(纵)排成的二维矩阵 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 接处理的图像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2.1 目视解译标志
2、间接解译标志


位置(site):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任何 地物与其周围地理环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或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关系,并 受到周围环境的某种程度的制约。 相关布局(association):是指多个目标地 物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回归法
原理 选择可见光和红外波 段进行2维散点图,建 立线性回归方程。

TMi ai bi TM 7
TMi ai bi TM 7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3.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相对散射模型



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无论入射波方向如何,其反射波分散到各个方向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编写小组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方向反射:朗伯体表面实际上是一个理想化的表 面。它被假定为介质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并 在遥感中多用以作为近似的自然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