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

中药

水蛭不同炮制的药理学研究与中医药现代化
学号:015002011029 姓名:翟家明
摘要:中药学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应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并通过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阐明中医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使中医药理论成为被现代社会所接受的现代中医药理论,从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使中医药科技迈入世界医药科技的前列。

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具体阐述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本专业常用毒性虫类药水蛭不同炮制的中药药理研究,并提出对水蛭不同炮制的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水蛭不同炮制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中医药现代化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1],部分毒性中药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其毒性成分与活性成分一致,科学应用该药,是减少中药毒性发生的重点。

而科学使用中炮制方法占有主导地位,如《修事指南》载:“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

中药经过炮制后能增强药物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其中炮制方法是否得当对毒性中药的增效减毒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通过中药毒性的现代药理研究,可检验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的毒性中药产生毒性和疗效成分的变化,从而优化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使毒性中药炮制更加规范成熟,为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奠定基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阐述中药毒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具体到常用
虫类毒类药水蛭的现代医家临床应用体会以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浅谈水蛭的中药药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水蛭的中药药理研究,促进其现代化开拓思路。

1、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中药毒性的内涵[2]除了指药物的毒性作用,也包括药物的偏性,如张介宾《类经》中云:“药以治病,以毒为能。

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

盖气味之偏,药饵之属也,所以药人之邪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药毒性的产生,提示该中药的作用明显、强烈,合理应用毒性中药会在临床起到一般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素问》中记载,“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张氏注曰:“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殒,而胎气亦无殒也,重身,孕妇也,毒之,谓峻利药也,故如下文大积大聚之故”此段话为中医传统理论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在临床使用毒性中药,因为没有病邪的存在,药性作用于机体就表现出毒性。

而同样的药物临床用于病人,药性作用于病邪,表现出来的是治病作用。

但中药毒理学研究多采用化学药品毒性研究方法对中药毒性进行研究,而忽略了研究中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这种发展模式,丧失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对中医药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例如,目前中药在新药急性及长期毒性研究过程中,一般都使用正常动物[3]。

这就完全忽视了“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体受之”的中医理论对毒性的认识。

因此,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除了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还必
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毒性研究体系,
尤其是加快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设,使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2、近现代医家提倡生水蛭应用
水蛭入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水蛭味咸平,主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张仲景之抵挡汤、大黄虫丸皆用水蛭,抵挡汤中水蛭用至30枚,大黄虫丸水蛭用至100枚,用量大且未经焙炙。

张锡纯强调水蛭原得水之精气而生,炙后则伤水之精气,破血消症的作用则会减少,并称赞生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

临床常以水蛭合鸡内金,增加强破血消症功效;合补气药,既可益气,推动血液运行,助破血消症,又可缓正气,减少水蛭性猛悍易伤正的副作用。

李进喜[4]等进行生水蛭和炙水蛭治疗脑出血对比观察,证实生水蛭治疗脑出血明显优于炙水蛭。

3、水蛭不同炮制的现代药理研究
水蛭的炮制目的,古代强调“杀生”,现代强调“增效”。

而现在实验动物学已经肯定水蛭不会再“入腹生子”。

因此,现代炮制不再强调“杀生”,而是以使用生化检测药理药效等手段验,证其“增效”,如生炙、焙制、超微粉碎、滑石粉烫、酒火炙水蛭等[5]。

3.1生炙将水蛭净选,自然干燥。

《上海中药炮制规范》载“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水蛭的有效成分水蛭素为肽类化合物,不耐高温,在炮制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龚敏阳[6]等按生物检定法测定各种炮制品水提取物的抗凝血时间,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抗凝血
活性的影响,发现净制法能较好地保持水蛭抗凝血活性,而其它炮制方法炮制的水蛭抗凝血活性不强。

3.2滑石粉炒制200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将滑石粉置锅内,武火炒热后加入净水蛭,不断翻动,烫至鼓起,断面棕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张永太[7]采取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与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凝血酶法测定水蛭素的含量;水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的水蛭素,研究发现,水蛭经滑石粉炒制后,水浸出物含量、醇浸出物含量和水蛭素均低于生品。

这从物质变化角度说明了滑石粉炒水蛭使水蛭药性峻烈的活性成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毒性,缓和其破血通经之性的作用。

3.3超微粉碎吕文海[8]等通过比较水蛭水煎剂、1/2煎剂剂量的普通散、超微散、制水蛭超微散对小鼠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发现供试品药效由强到弱为制水蛭超微散、生水蛭超微散、生水蛭散、生水蛭水煎剂,因而肯定了制水蛭经超微粉碎后,可明显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效的功能。

3.4酒火炙水蛭此法为重庆市中医研究院的炮制方法,辅料采用酒精,按照1kg水蛭用酒精100g的比例拌匀,之后点燃酒精,不断翻动,待火熄灭后,水蛭段微鼓起,表面变黄棕色,部分呈焦斑,取出粉碎。

与白酒相比,燃烧迅速,因而炮制时间短,可快速杀菌消毒,炙后质地酥脆,腥味降低。

文洪宇[9]等试验中给予小鼠酒火炙水蛭156mg/d 的最大给药量(相当于《中国药典》规定成人每日最大服用量的130倍),以消耗凝血酶溶液的体积计算抗凝血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随
酒炙程度不同,其抗凝活性有差别,可以认为酒火炙水蛭由于受热时间短暂,抗凝活性保存较好,与生水蛭、酒炙水蛭相比有较好的抗凝活性。

4、结语
中医治病是利用中药的性味偏性来纠正患者的阴阳之偏,去其偏性则与食物无异。

绝大多数西药都有明显的毒副反应,但西医仍在用,而我们中医为何要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水蛭有小毒,为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较其他草本活血药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水蛭的药效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其活性,影响活性的结构因素与蛋白质分子在体内外环境可能经受的各种复杂的化学降解和物理变化而失活[10]。

这与水蛭不同炮制后产生毒性和疗效成分的变化息息相关,目前其加工炮制方法多样,以何种炮制方法入药才能被充分利用,使破血逐瘀药效更趋显著而对人体损伤最小,这有待于应用现代方法学,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展深入研究。

王永炎院士指出,21世纪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主要是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和观念的问题。

因此在水蛭的药理研究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其一,古今临床及现代药理实验所用水蛭种类问题;其二,查阅既往关于水蛭的药理研究文献,大都以单味水蛭作为研究对象,而未考虑水蛭与其他药物的共同作用。

而临床实践中通常运用一组方药对某种疾病进行治疗,在煎煮过程中,在水蛭素失效前,亦可能与其他药物成分或水蛭体内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它新的物质,发挥疗效。

因此在开展水蛭不同炮制的中药药理研究,
首先要统一水蛭的种类,同时对比观察能多种反映水蛭功能的指标,并开展水蛭的不同配伍的复方研究,综合分析评价不同炮制水蛭的疗效,优化水蛭的炮制方法,提高临床疗效,进而推广此类中药的药理研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