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深度原理及临床应用

麻醉深度原理及临床应用

事件按钮
显示控制
无限连接 CSI 参考表 电极贴放 位置示意
设定菜单 (语言,报警等)
电极贴放位置
颜色 位置 前额中间 前额左侧 耳后头骨左侧突起 类型 正极 参考 负极
电机贴片也能贴在右侧
理想阻抗: 良好范围: 高阻抗:
< 1kΩ (1 – 3kΩ) > 5kΩ (红灯错误提示)
麻醉深度指数(CSI)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深度监测

Paralysed patient who feels pain!!!!!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深度监测?
麻醉过浅的主要危害
1、显著的应激反应 2、循环系统兴奋
3、内分泌紊乱
4、代谢异常
5、术中知晓(awareness)
6、耗氧增加 7、其他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深度监测?
全麻过深的主要危害
麻醉深度的概念(Depth Of Anesthesia )
麻醉深度
1847年,Plomley首先明确提出“麻醉深度”: 陶醉 兴 奋 深麻醉。 Guedel经典的乙醚麻醉分期:痛觉消失期 (Analgesia),兴奋谵妄期(Delirium),外科手术 期(4级)(Surgical stage)和呼吸麻痹期 (Respiratory analysis)。 此后许多麻醉工作者开始描述一些体征来反映一定的麻醉深 度,而这些体征大多均与肌肉张力和反射有关。 1942年,肌松药开始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前的判断标准已 不再适用。
乙醚麻醉
麻醉—乙醚麻醉时病人的状态 乙醚麻醉—金标准:全麻状态是由一系列可辨别的生理状态 所组成的,它可以与适合于人体手术的乙醚所致的状态相比 较。不依赖于任何原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或者金标准。
麻醉的概念(Anesthesia)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 全麻 麻醉科医师严密监测无意 识的病人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 控制和治疗措施。
E3042.5Hz E612Hz
( )ratio
Alfa-beta 转换
轻度麻醉
术中麻醉
工作原理
爆发抑制 (BS%)
“抑制”区域 ,“等电位”或者“平波” EEG BS% = tBS / 30 seconds
工作原理
βratio
EEG
αratio βratio- αratio
BS%
模糊逻辑 分类
意识深度的监测原理
模糊逻辑推论:模糊推论是利用归属 函数取得各规则的适合程序,然后综 合各规则的适合度得到适当的推论, 即使规则条件部分的命题不完全一 致,也能依据一致度的高低比较得到 合适的推论.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 CSI的工作原理是利用EEG、爆发 抑制比、ECG作为基础数据进行自 适应神经模糊推论系统的输入,它 的优点是不会假定一种潜在的数学 函数来控制EEG和患者的临床状态 之间的偶然联系。使反应患者意识 水平更精确、及时,有很强的跟随 性。
1、应激反应低下(不足) 2、生命中枢抑制 3、呼吸功能抑制(通气不足、呼吸停止) 4、循环功能抑制(血压显著下降、心搏停止) 5、难以满足手术需要 6、其他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深度监测?
因此,全身麻醉期间, 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对于确 保病人安全和提供良好的手 术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为此, 掌握全麻深度的监测和临床 判断是非常有必要的。
麻醉深度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
——Depth of Consciousness Monitoring
目录
目 录
麻醉的概念 麻醉深度的概念 为什么要进行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的评估方法 麻醉深度监测的原理 CSI麻醉监护仪的简介 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内容
麻醉的概念(Anesthesia)
外置式的Bis模块
意识深度的监测原理
诱发电位是指于神经 系统(听觉)某一特定 部位施加适宜刺激,在 周围神经系统相应部 位检出的与刺激有锁 定关系的电位变化,即 CNS在感受外在或内 在刺激中产生的生物 电活动
—— A-line
意识深度的监测原理
——熵指数
熵是一种物理概念,与一个系统中紊乱的总量相关。信号越不规则, 熵就越高,越规则,熵越低,完全规则时熵为零。 反映熵 (RE,Response Entropy) 对面部肌肉的活动敏感。面 部肌肉可以对苏醒做出早期的提示,反应快。 状态熵 (SE,State Entropy) 是由 EEG 得到的。SE 与麻醉药 物在皮层所引起的睡眠效果相关。EEG 活动与肌肉活动相分离的独 特特性提供了所探测到的活动的即时信息,并减少了误解释的危险。 在全麻期间,如果麻醉是适宜的,RE 和 SE 是相等的。如果监测结 果分离,您知道这可能由于面部肌肉的活动,例如由于疼痛刺激。
意识深度的评估方法
睫毛反射
眼泪
动作(四肢,吞咽等)
传统的
主观的判断,差异性较大
心率/血压 麻醉气体浓度 (MAC)
较科学的
有局限性
麻醉深度监护仪
现在的
为何监护麻醉深度?
得到一个数值化的催眠等级 调整麻醉药剂量 避免术中知晓 缩减恢复时间 更佳的恢复条件 麻醉后护理时间减少
麻醉实践中的标准化参数
意识深度的实现原理
CSI
90 - 100 清醒 80 – 90 60 – 80 40 – 60 10 – 40 昏睡 轻度麻醉 被认为适合外科手术的麻醉深度范围 深度麻醉,在多数情况下伴随爆发抑制 (BS)
临床状态
0 – 10
接近昏迷,BS指数大于75;当 CSI 低于3, EEG 基本上是等电位的
显示模式
事件
…手术,注射,助记, 结束保持,动作…
意识深度的监测原理
——Narcotrend
可选配肌松监 测软件 可双通道进行 脑部手术时的 右左对比
NT分级监测是由德国Hannover大学一个研究组开发的脑电监测系统。NT 能将麻醉下的脑电图进行自动分析并分级,从而显示麻醉深度。定义分级来 源于LOOMIS的镇静分级,将脑电信号形成6个阶段15个级别的量化指标。 Narcotrend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市场是通过瑞士席勒(Shiller)作 为全球总代及制造商的身份进入,市场推广及品牌力度都在BIS之下,于去 年广州鑫驹公司作为亚太区总代理,全权管理Narcotrend的相关市场销售 事务。于今年3月29日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成立“亚太区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临床培训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为Narcotrend奠定了非常好的市场基础 和品牌效应。
临床意义: - 有效抑制伪差,提高CSI的准确性
各参数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BS%
BS: Burst Suppression 爆发抑制比
在脑电图成等电或波形成“平”线时提 示,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脑电图信号在 过去30秒里的爆发抑制比。例如:爆 发抑制%=20读数时,就表示在过去 30秒里脑电图等电百分比为20%
临床意义: - 当爆发抑制比大于75%时,脑 电信号基本处于直线了。 - 具体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临床 医生都无法确定,厂家也无法确定。
设定菜单
各参数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CSI
CSI:Cerebral state index 麻醉深度指数(脑部状态指数)
麻醉深度指数是以从0到100的为数不 多的单元划分的,这里0指平缓的脑电 图100指脑电图活跃,即清醒状态。麻 醉深度指数通常从40到60为最合适的 范围。所有表中的数值都是平均值,是 病人当前麻醉深度的平均值。 临床意义: - 判断病者的麻醉程度 - 指导麻醉医生用药 - 指导麻醉手术预后。
CSI
CSI麻醉深度监护简介
CSI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
麻醉深度监护仪的卓越特性
可靠 易用 轻便 可观测其他参数 (EMG, BS) 与其他设备连接方便(PC, laptop, monitor,etc.) 数据储存能力 成本低(耗材、仪器)
麻醉深度监护仪 (CSM)
指示灯
138g 三电极 9V 电池 (32小时)
麻醉深度的概念(Depth Of Anesthesia )
合适的麻醉深度?
1990年Stanski: 当一种或几种麻醉药的浓度达到足以满 足手术并使病人舒适的效应时
Lasse B. Persson
麻醉深度的概念(Depth Of Anesthesia )
麻醉深度 是麻醉与刺激共同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一 种人体受抑制状态的程度。 随着麻醉与刺激强度各自消长,麻醉深度 处于相应的动态变化之中。

麻 醉
一世纪,希腊哲学家Dioscorides首先使用 ANESTHESIA来描述毒参茄属植物引起的昏睡状 态。 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使用 ANESTHESIA描述一种能实施外科手术的新现象, 即病人对手术创伤不能感知。至此,“麻醉”概念 正式形成。
麻醉的概念(Anesthesia)
各参数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EMG: 肌电信号
——EMG
显示肌电能量水平在75-85赫兹带宽之间 (0-100对数) 一般病人清醒时肌电才会活跃。但是当病人 熟睡时,肌电如果增加可能是由于: - 在手术中疼痛或振荡带来的反射反应 - 肌肉反射匮乏 - 由麻醉品造成的肌肉僵硬(如止痛药) - 由于外部存在的电场(如透热疗法)
——CSI指数
子机与主机无线连接
什么是模糊逻辑?
分类系统希望在精确和重要信息之间建立一个平衡。
其他应用领域:生物医学(癫痫症EEG检测),航空交通控制,汽车 (ABS控制,巡航控制),家用(洗碗机,空调)。
工作原理
EEG
ratio log
E3042.5Hz E1121Hz
ratio log
麻醉深度的概念(Depth Of Anesthesia )
术中知晓
1945年Lancet社论为标志 麻醉危险在此之前100年是过深 麻醉危险在此之后是过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