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第三讲 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斯托尼尔 《信息财富——简论后工业经济 》: 将信息经济称之为后工业经济,并认为,后工业经济 是制造业所雇佣的人数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例大于农业而小于服务业的经济。这里的服务业是指有 信息工作人员组成的知识情报服务。
*保罗.霍肯《未来的经济》: 信息经济是指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 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或者说,信息经济是指依 靠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 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 。
• 1997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高达12023亿美元。企业 并购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伴随着裁员。1997年12、 8日,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宣布合并,有近23% 的员工被淘汰。
B、管理结构的调整
•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导致中间层成了精简的主 要 对 象 。 如 美 国 柯 达 公 司 接 连 在 1993 、 1995 、 1997年三次裁员近2、5万人,占总雇员的22、5%, 其中大部分是基层员工和中间层管理人员。
以往的信息技术,主要采用传统的机械的手段,这些 手段速度慢、功能差、精度低、体积大,无法用数字来 显示。因而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 当代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采用电子技术来采集、传递、 控制和处理信息的技术,所以又称为电子信息技术,即 与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信息的设计、 处理、传输、变换、存取有关的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结合模型图
(三)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 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
(四)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 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 数中所占的比例
(五)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注意:
• 关于信息产业的划分与产值统计,目前存在多 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结果的差异是非 常大的。
2、企业间的并购和内部结构的调整
A、并购 •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国际上就已存在跨行业间
企业的合并,但这次全球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并不是 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短期效益,而是为了适应信息时 代的步伐,为了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作战略准备,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组建更加合理、更加快捷、 更省资源、更有效率的公司为目标。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 职业上的反映
1、传统职业的大量消亡
•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着眼点已经不是如何设计一个信 息系统去支持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提高一点效率,而是从 根本上考虑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 出来,并对本机构的管理结构和业务流程等进行重新设 计。与之相适应,大量相关职位或职业被剔除,大量员 工失去工作。
(一)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
1、简单描述信息资源及其产生
2、早期信息资源的利用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古代利用信息资源的典范
唐代诗句: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案例:中国宣纸制造技术的外泄
(二)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
1、定义——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采集、传输、 控制、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
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劳动过程
3、当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COMPUTERI ZATION
CONMM
1
UNICATION
“3C”革命
CONTROL
2
FACTORY AUTOMATION
AGRICULTURE AUTOMATION
“4A”革命
OFFICE AUTOMATION
HOME AUTOMATION
会——CIO
B、如何看待——悲观乎乐观乎
•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带来的是事业大军的不断壮大,结 构性事业将导致社会不稳定。
• 有人认为将像前几次产业革命一样,并不会减少人们 的就业机会。而且产业结构调整的渐进性过程不会导 致结构性失业,只要人们不断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 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就业机会多得是。
几个相关概念:
(1)质能经济是指产品中物质和能源消耗较大的 经济,对应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有人在研究物质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时,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 的认识,总结出:
煤发之前 煤发之后
依靠自然水 力、风力
蒸汽动力
企业是依山傍水型,且比较分散 企业向乡镇集中创造了城市经济
石油的发现
解决了交通
居民向乡村扩散,创造了乡村经济
在1996年,高科技 行业给美国创造了24万 个就业机会,共雇佣了 430万个员工,是制造业 雇佣员工最多的行业。
预计2005年美国 的电脑和资料处理行 业需要160万人工作。
1997年美国 电子协会发 表的一份报 告的结论
预计发达国家 的劳动力中有80% 将从事信息工作。
传统行业调整后出 现的新的就业机
补充专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1、当代信息技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 和软件技术等技术构成,它是一个技术群。
2、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有两大显著特点: (1)更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技术都要快得多,大约每18个
月性价比就翻一番。 (2)极强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3、据世界银行统计:信息产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在国 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 要指标。这个比重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60%——70%, 年增长率是传统产业的3——5倍;新兴工业化国家达 30%——40%;发展中国家则是15%——20%。
(2)信息产业经济
它反映信息产品从生产 到分配、交换、消费各 环节的经济活动。简言 之,指信息产品的生产、 分配、交换与消费活动。 这固然是信息经济的重 要内容,但不是其全部 内容。在一定时期,对 其加以强调,有其合理 性和现实意义。如我国 当前。
• 2004年中国信息产业经 济年会在北京召开
二、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
3、吴康生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 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 能源消耗示意图
日本人把1978年的能耗拐点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分水岭





工业化
最佳能耗线 信息化
1800年
1978年
(二)信息经济的形成时间之我见
1、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 2、关于阶段划分的基本认识: 信息经济的形成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某以固定时间,但总有一 个时间起点,它往往是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就世界范围 而言,以最早进入的那个国家的时间起点为起点。 确定信息经济的形成时间应以主要标志为基础,为避免偶合性, 可考虑多个标准。 3、基本理由: 信息业从业人员超过工业和其他产业从业人员(1954); 第二代计算机诞生并逐步用于经济活动中;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 的规律。
第三讲
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 础
一、什么是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 中经济信息化和信息经济化的现象日渐普遍的情 况下,由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经济学家、社会学 家、未来学家、信息学 国民经济中所有与信息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 模式转换有关的经济活动领域。
3、业务流程的重组
• 重点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提供的所需信息来压缩取得商品所需要 的时间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消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如推销员、 出纳员、中间会计、仓库保管员、批发商、货运司机等职位。 因而许多相关职业大量消亡。
• 1989——1994,美国批发业至少失去了25万个工作岗位。
• 自动取款机的应用使许多银行工作人员失业。一个银行出纳员 每天大约处理200件交易业务,每周约工作30小时,年工资从 8000到20000美元不等,还需要各种福利、休假、病假等。而 一台自动取款机每天可处理2000笔交易业务,每周工作168小 时,成本大约是每年22000美元,不需要福利和休假。有人估 计,美国银行数目将减少25%,从业人员将减少20%。
• 波拉特的统计口径是宽泛的,据其统计,1967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有46%与信息活动有关。 而据王珂教授研究,1992年我国信息产业在国 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足千分之三。
三、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
(一)几种观点:
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2、金建等:20世纪中后期至70年代。主要标 志是经济活动中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A、新兴行业的崛起带来的就业机会
• 1972——1982,美国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数从14、5 万增加到35、1万,增加2、1倍。在信息服务业, 1980——1990,美国软件开发人员增加了100万,计 算机用户网的职位增加100万个。其他产业的职位增 加了15万个。个人通信服务业能在今后10——15年 内创造30万个就业机会。
三、信息经济形成的原因
根本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信息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变革对信息经济到来的促进作用。 直接原因: 1、人类需求的渐进 2、物质经济的“滞胀” 3、质能资源的短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信息经济发展概况
• 美国 • 日本 • 印度 • 亚洲四小龙 • 中国大陆
我们的观点
信息经济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是信息时代的经济。这是 相对与质能经济而言的,反映社 会经济结构。从产品结构看,产 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多,物质含量 减少,产品形态由“厚、重、大” 型向“短、小、轻、薄”型转变; 其二,是信息产业部门的经济。 从产业结构看,由劳动力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智能 密集型转变;以及与社会结构相 关的一系列问题,如从业人员的 变化、消费行为的变化,等等。
*我国学者林德金《信息经济导论》认为:
信息经济是关于信息的价值、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经济信息的收集、处理、贮存、控制以及 信息在生产、科学、技术以至整个社会中任何有 效合理地组织的新兴经济。
*我国学者葛伟民认为:
信息经济概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 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进经济活动,它是指这些活 动的总合。 第二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国民经济 中的各部分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信息经济与信 息产业或信息业是同义语。 第三层次是日常用语性的,它受前两个层次“定义”的影响和 习惯传统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