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历史新授课)蜀河初中常朝根【认定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永不放弃的去实现它)一、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依据课标制定的三维目标:1、知识识记:(1)了解工业革命孕育的过程;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珍妮纺纱机”“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
(2)知道瓦特改良研制出的“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
(3)了解斯蒂芬森研制的“旅行者”号火车,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2、能力培养:(1)图表解析:分析比较“旧式纺车”“珍妮机”,“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领域主要技术发明一览”表、“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棉织业、煤炭、生铁产量及英国海港吞吐量、进出口贸易总值比较”表、“工业革命后英国工农业生产状况比例变化”表等图表。
(2)阅读分析:大工厂作为资本主义比较成熟的生产方式的利弊;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对推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效应: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3)综合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3、情感渗透:(1)通过了解瓦特等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经过刻苦、反复地钻研和试验取得重大发明,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史实,理解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多观察、多思考和多实践,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性的为社会做贡献。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在技术上的革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启发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到“工厂”“瓦特”“铁路”“火车”这些名词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们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在18世纪中后期,这些都是最新鲜、最时髦的名词,这些“名词”是怎么出现的?对以后的世界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让我们到历史中去探究答案,追寻一段我们从未感受过的由“轮子”带动的“革命”。
由此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我所学习到的任何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在看书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毫无头绪,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学习提纲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111页—116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提纲上的填空。
1、工业革命含义: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生产代替劳动的重大和大变革。
工业革命首先从国开始。
2、工业革命是开始于,开始的标志是的发明。
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行业中,后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
3、最早成功的开办机器纺纱厂,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4、经改良后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
它将人类推进时代。
5、英国工程师发明“法”,把英国的生产推到世界最前列。
6、1814年,英国人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
【自学反思】、通过制定提纲,你认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你学习本课时,哪些是难点?请将你认为的重难点写在下面,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看看它们有没有被你掌握。
(小组合作讨论)【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制定学习提纲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和你的伙伴们组成小组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活动吧!活动之前,先为你们的小组命名,并且为你们的小组确定一句口号。
活动一:超越时空--参观18世纪的英国(轮子带动的革命)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着回答后面的问题。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
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阅读材料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英国首先进行?活动二:以史为鉴:阅读下列四则材料,思考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 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纺锭总数比法国多3-4倍,比德国多10倍,……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7%,商品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把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部人口的70%,1841年降为22%。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材料四: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
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①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②归纳材料三、四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拓展升华】(学习历史关键要看大家是否能发现历史规律,并能利用历史规律解决现实问题)(1)上题所得的结论给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作为中学生,你学了本课后,你对中国当代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有何新想法?【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代表,选择你们做得好的活动,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老师还将抽部分同学上黑板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归纳整理】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
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首先从那国开始()A.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2.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的原因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1782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的是()A.富尔顿 B 瓦特 C 克隆普顿 D 哈格里夫斯()4.18世纪60年代,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发生在()A.交通运输B.冶金业C.采矿业D.棉纺织业二、填空题5.最早成功地开办了机器纺纱厂的是,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6.1814年,英国人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
7.1784年,英国工程师科尔特发明“”用焦炭炼出熟铁和钢,这一技术发明把英国的钢铁生产举推到世界前列。
8.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并将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填图析图9.下图人物是。
10.下图图名是。
四、材料解析11.材料一: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部人口的70%,1841年降为22%。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
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回答问题:①分别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拓展提高】13.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请就此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中考链接】1、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8日,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2011年0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大会颁发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三次科技革命各以什么为标志?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任选其中一项科技成果,说明科技革命是如何改善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的?(2)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是什么?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路?(3) 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为此,某班级开展了一场探究课程经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