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距离输气管道周围安全距离的研究

长距离输气管道周围安全距离的研究

ation in partially filled vessels [J].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1992, (28):175- 185.
作 者 简 介 : 王 菊 芬 ( 1975- ) , 女 , 浙 江 温 岭 人 , 工 程 师 , 2006 年毕业于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流流动带电现象。 收稿日期: 2006- 10- 18; 修回日期: 2007- 10- 31
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 管道断裂时引起的火灾造成
室外个体暴露在热辐射下 30 s 内死亡概率为 1%所
对应的人员离失效点的最小距离, 导致人员死亡概
率为 1%所对应的热辐射强度阈值, 同时也是造成
财 产 损 失 所 需 的 最 小 热 辐 射 强 度 值 ( 15 kW/m2) 。
确定安全距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
Ic— ——临界热辐射强度值/( kW/m2) ;
Qp— ——管道完全破裂时的泄漏率/( kg/s) 。
文 献 [2] 认 为 安 全 范 围 与 失 效 点 离 输 配 起 点
的距离有关, 该文首先推导出个体离火焰中心的临
界距离, 然后加上火焰长度的一半作为安全距离。
该方法在计算临界距离时采用的临界热辐射强度值
摘 要: 输气管道的失效会对管道周围的人员和建筑设施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 管道失效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文章对长距离管道周围最佳安全范围的确定方法展开了研究。 以射流火灾的热辐射阈值为基础, 给出了安全距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 安全距离 与管道内径、操作压力、失效点离输配起点的距离直接相关。随着失效点离输配起点距离的增 加, 安全距离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而随着操作压力或管径的增加, 安全距离明显增大, 相对而 言, 管道内径的变化对安全距离大小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长输管道; 射流火焰; 安全距离 中图分类号: TE9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2206 ( 2007) 06- 0005- 03
为点燃木材所需最小热辐射强度阈值, 为 15 kW/m2,
可见该计算公式过低估计了射流火灾的危害。本文
结合式 ( 2) 和式 ( 3) , 并参照射流火焰与目标位
置几何关系图 ( 图 1) , 推导出个体或建筑物的安
全距离计算公式:
rsf =
RL 2
sinθ+

#1

( RLsinθ) 2-
4(
RL 4
[2] Jo Y D, Ahn B J. Analysis of hazard areas associated with high - pressure natural gas pipelines [J]. J Loss Pre Process Ind, 2002, 15: 179- 188.
[3] Sklavounos S, Rigas F. Estimation of safety distances in the vicinity of fuel gas pipelines[J]. J Loss Pre Process Ind, 2006, 19: 24- 31.
[4] 王大庆, 高惠临.天然气管线 泄 漏 射 流 火 焰 分 析[J]. 天 然 气 工 业, 2006, 26(1): 134- 137.
[5] 董 玉 华 , 周 敬 恩 , 高 惠 临 , 等. 长 输 管 道 稳 态 气 体 泄 漏 率 的 计 算 [J]. 油气储运, 2002, 21( 8) : 11- 15.
第 33 卷第 6 期
王大庆等: 长距离输气管道周围安全距离的研究
参数, 然后利用式 ( 3) 和式 ( 4) 计算不同条件下 人员和建筑设施的安全距离。由此得到安全距离与 管内操作压力 P1、管道内径 D 以 及 失 效 点 离 输 配 起点距离 Le 的关系,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 D = 0.1 m ※ D = 0.2 m
############################################
[4] Pazda R J, Jones T B, Matsubara Y. General theory for transient
[6] W. 哈克布思. 多重网格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0 引言 长距离输气管道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环保的
运输手段已成为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以 后的第五大运输工具。但近些年世界各国输气管道 泄漏造成的火灾与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 引起了公 众对工业建筑设施、居住区与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 问题的密切关注。为了尽可能地预防和减轻管道失 效后造成的影响, 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英 国健康与安全委员会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用 于管道附近的土地规划、新设备的修建, 并提出了 安全距离的概念, 这一概念是根据管道失效时所产 生的后果分析得到的, 即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人员 或建筑物距管道的最小距离。欧洲理事会指令 96/ 82/EEC 规定了危险性物质存储区与公共设施或居 民区之间应该保留适当的距离, 以减少潜在危险事 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而在荷兰, 每一个新 的土地使用计划, 如炼油厂、LPG 存储设备、油气
安全距离与管径、操作压力的关系如图 4 所 示。当操作压力范围为 1 ~7 MPa 时, 管道内径为 700 mm 对应的安全距离变化范围最大 ( 即为 300 ~ 830 m) , 变化幅度为 530 m; 而管道内径由 100 mm 增加到 720 mm 时, 操作压力 7 MPa 时对应的安全 距离变化范围达到最大, 由 65 m 变化到 830 m, 变
输 送 管 道 的 铺 设 等 , 都 必 须 根 据 SEVESO 法 规 确 定该计划是否对附近的居民造成高的个体风险和社 会风险, 并规定这些土地的使用范围离居民区应该 保持一个最小的安全距离[1]。 1 安全距离的定义
输气管道因某种原因发生失效泄漏, 若建筑物 离失效点较近, 喷射泄漏的天然气飘移到建筑物里 遇火源将引发蒸汽云爆炸现象; 若喷射泄漏的气体 未受阻碍并被立即点燃, 将形成持续的射流火灾。 因此, 爆炸的破坏作用和射流火灾的热辐射作用是 管 道 周 围 的 人 和 建 筑 设 施 的 主 要 危 害 来 源 [2]。 雅 典 科技大学学者 Rigas 分别以泄漏气体的燃烧下限和 射流火灾热辐射阈值为基础得到二者在各自最不利 的气象条件 (风速、风向、大气稳定类别等) 下的 安全距离与泄漏孔径的关系曲线, 分析表明射流火 灾的安全距离在大气稳定类别为 A 级时达到最大, 而根据气体燃烧极限下限得到的安全距离在大气稳
( 2)

式中 I— ——火焰热辐射强度/( kWr— ——气体泄漏率/( kg/s) ; Hc— ——燃料燃烧热/( kJ/kg) ; τ— ——大气传导率;
d— ——目标离焰心的距离/m;
RL— ——火焰锥体长度/m; θ— ——火焰倾斜角/( °) ;
ψ— ——目标与管道的夹角/( °) ;
[1] Laheji G M H, Post J G, Ale B J M. Standard methods for land- use planning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n social risk [J]. J Hazard Mater, 2000, 71: 269- 282.
压力 7 MPa, 现 最 大 运 行 压 力 为 5.5 MPa, 起 点 温 度为 300 K, 管道规格为 D720 mm ×8 mm。假定人 员 位 于 下 风 向 方 向 , 高 度 为 1.5 m。 根 据 文 献 [5] 提供的方法计算管道在断裂时气体的泄漏率, 采用 文 献 [4] 给 出 的 相 关 公 式 来 计 算 射 流 火 焰 的 几 何
r— ——目标离失效点的距离/m;
h— ——目标高度/m。
根据安全距离的定义, 为保守估计, 假定大气
传导率为 1, 射流火灾热辐射造成个体一度烧伤概
率为 1% ( 暴露时间 60 s) 时, 个体离焰心的距离
可由式 ( 1) 推导得:
# d′= f Hc Qp 4πIc
( 3)
式中 d′— ——目标离焰心的临界距离/m;
操作压力 P1 / MPa 图 4 安全距离与管径、操作压力的关系
化的幅度达到 765 m。因此可以认为, 与管内操作 压力相比, 管道内径的变化对安全距离大小的影响 更大一些。 4 结论
通过对高压输气管道周围安全距离的研究, 给 出了安全距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 安全距离与管道内径、操作压力、失效点离输配起 点的距离直接相关。随着离输配起点距离的增加, 安全距离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而随着操作压力或 管径的增加, 安全距离明显增大, 相对而言, 管道 内径的变化对安全距离大小的影响更大。根据上 述研究结果即可确定输气管道周围的个体和建筑 物的最佳距离, 从而确保人身安全, 避免和减少财 产损失。 参考文献:
管道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结合危险距离
的概念, 将安全距离定义为: 管道破裂时, 射流火
灾造成室外个体 暴 露 在 热 辐 射 下 60 s 内 一 度 烧 伤
概率为 1% ( 相应的临界热辐射强度为 1.5 kW/m2)
所对应的个体或建筑设施离失效点的最佳距离。
2 安全距离的计算
天然气管道泄漏形成的射流火焰可看作是稳态

D = 0.3 m
由图 2 可知, 安全距离随操作压力的增加而增 大。当离输配起点距离 30 km 时, 输气压力 5.5 MPa 对应的安全距离约为 382 m; 压力 P1 增加到 7.5 MPa 时, 安全距离也增加到 450 m。由图 3 可知, 随着 管径的增加, 安全距离呈明显增大的趋势, 例如在 Le = 2 km, 管径为 300 mm 时, 安全距离约为238m; 而管径为 700 mm 时, 安全距离达到了 704 m。此外, 由图 2 和图 3 均可发现, 随着失效点离输配起点距 离的增加, 安全距离呈减小的趋势, 先降低较快, 然后逐渐趋于平缓, 其原因在于管内压力减少的量 随着离输配起点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