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青海省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

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

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

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七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八十一万。

省内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有汉、藏、回、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

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

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牡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本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万头。

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游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这是从飞机上鸟瞰所得印象。

飞机飞近横亘于甘肃与青海间的祁连山时,看到这千尺绝壁的高山会感到惊呀;飞机越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地,却见大片的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面积大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使人难于置信这是高原上的平川。

再往南飞,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过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间的缓坡,起伏于高原之上。

山脚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达雪线(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头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许会把那片草原当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

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内行政区划为1个市,6个自治州,1个地区公署,47个县,省会为西宁市。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0万。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青海省先后设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和民和民族经济改革试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毛绒、驼毛绒、牛奶等,工业主要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割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纱、乳制品、布、呢绒、毛线、毛毯、皮革等。

青海交通非常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质性启动的大好机遇中,海完全有可能越过某些传统的发展阶段,实现局部跳跃式发展。

高原儿女愿将友谊的彩球,抛向所有前来投资、合作的朋友们!自然地理:青海省,简称青,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中南部。

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经89?35… 至 31?40?至39?19…。

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境内除黄河湟水谷地及柴达木盆地等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

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的柴达木,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600至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 200至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

“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

河流山川:境内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 217条,总长1.9万公里。

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

全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力蕴藏量为21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电站单机在500 千瓦以上有172座,总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70亿千瓦小时,省内有湖泊 230多个,总面积约 7136平方公里,其中咸水湖50多个,淡水湖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个。

我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察尔汉、茶卡、柯柯等盐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化资源。

早在远古时代,青海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生息在这块土地的是中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氐、羌族群。

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部分羌人逐渐定居东部地区,开始进行农耕,随着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

这部分羌人渐与华夏诸融合,成为后来的汉族。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大业五年(609)于伏俟城置西海郡,均为时不久即废。

自晋至唐为吐谷浑所占,曾建都于湖西十五里伏俟城。

龙朔三年(663)地入吐蕃。

宋代为西番唃厮罗所辖。

元代有蒙古部落驻此,东北部置贵德州,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正德四年(1509)后为东蒙古所据,史称西海蒙古。

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于崇祯九年(1636)率部自乌鲁木齐一带移牧来此,史称青海蒙古,并控制卫藏。

流居青海的蒙古人尚有喀尔喀、准噶尔、土尔扈特、辉特等部(见厄鲁特蒙古)。

五部蒙古后渐分支派,总名十八家。

清顺治十年(1653)封顾实汗为遵文行义敏慧顾实。

康熙三十六年(1697)顾实汗幼子达什巴图尔被封为亲王,其余蒙古贵族亦分别授予贝勒、贝子等爵号。

雍正二年(1724),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年羹尧建议:青海蒙古仿内蒙古札萨克之例,划定游牧地界,统一分编为旗;原属诸番,另行安插,勿许蒙古管辖。

三年分青海蒙古为二十九旗,每旗设札萨克一员,协理台吉一员,管旗章京、副章京、参领各一员;按一百五十户设一佐领,共计佐领一百零四个半,重定王公爵秩,颁授印信册诰;各旗首领每年祭海会盟一次届时钦差大臣莅临,处理各旗纠纷,奏选盟长;各旗王公、台吉分为三班,三年一次,九年一周,赴京朝见;每季仲月为各部与内地贸易之期,开日月山(后移至丹噶尔)、北川、洪水(今民乐)为集市,由官兵督守,禁止私入边墙。

同时清查藏族各部户口,设立土司,以户口多少,分别封以百户、千户名号。

蒙藏各部,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从此,凡称青海者,意即指该大臣所辖各族地界。

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新政时,曾议改青海为行省,不果。

辛亥革命后,西宁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

1915年又改为蒙番宣慰使,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

1926年撤销上述二使,改称甘边诸海护军使。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蕃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

从此,马家军阀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统计青海近40年。

1929年青海省正式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落后、残酷的封建军阀统治推翻,建立了新的民主政权。

盐湖主要集中与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东部乌兰县内和西部冷湖地区。

盆地共有27个大中型盐湖,60多个矿床,矿点。

其中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两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在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遍地都是。

盆地盐矿以液体矿为主,液固并存。

博大的盐湖,盐矿等十几种矿种。

目前盆地已发现大中型钾中有丰富的钠,钾,镁,锂,硼,溴,碘,铯镁盐矿产地十多处硼矿产地18处,锂矿3处,钠盐矿12处,其中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钾镁盐矿床。

察尔汗盐湖钾镁盐矿位于柴大目盆地中南部,海拔2,600-2,680米,是目前我国唯一大型可容性钾镁盐矿。

氯化钾(KCL)储量15,365,7万吨。

茶卡钠盐矿位于盆地东部的乌兰县境内,是现代化内陆盐湖沉积的大型钠盐矿,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固体氯化钠储量4.5亿吨。

液体约为2.017万吨。

大柴旦盐湖硼矿距大柴旦镇4公里处,属于大型内陆盐湖矿床。

主要是固体硼矿还有液体硼锂矿,固体储量面积达166平方公里。

一里坪大型锂矿位于柴大目盆地中部,属于大型内陆盐湖晶间卤水矿床,锂矿储量178万吨。

青海境内盐湖资源丰富,因此,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青海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今后将以钠盐与钾盐开发为重点,加快钾,钠,硼,锂等资源综和开发利用盐化工业的发展,争取把柴达木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化工基地。

众多的项目等着您投资开发,众多的机遇等待您来把握。

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

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

汉,臧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

湖水最深处为32米。

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

可供游客游览。

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的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

孟达林区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区内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

生长社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540余种,被称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

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天池”,面积20公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塔尔寺位于距省会西宁西南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历史。

香火鼎盛,影响深远。

全寺建筑格局与众不同由许多独立的佛塔,殿宇,经堂,僧舍组成,是藏汉结合式建筑群,占地40多公顷。

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经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尤为著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