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JW-4、JW-4G型接触网作业车年修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JW-4、JW-4G型接触网作业车发动机、传动及走行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液压作业系统等各总成、系统年修标准及检验、实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JW-4、JW-4G型接触网作业车年修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82-2010重型轨道车技术条件TB/T2180-200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技术条件接触网作业车管理规则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大修规则重型轨道车年修规则JW-4型接触网作业车大修范围JW-4型接触网作业车大修标准3 、各总成、系统年修标准3.1NTC290、NTA855发动机(JW-4)3.1.1空气滤清器:壳体内外干净无尘,更换空气滤清器芯。
3.1.2发动机机油:1) 油底壳干净无杂质。
2) 油管挂架螺栓紧固。
3) 更换机油(机油标号满足发动机润滑要求)。
3.1.3更换机油滤清器。
3.1.4更换燃油滤清器。
3.1.5风扇工作状态:1) 所有风叶无铆钉松动、裂纹和碰弯变形现象。
2) 皮带轮无松动、磨损,润滑良好,转动灵活。
3.1.6发动机风扇皮带和发电机皮带:皮带无老化、龟裂,有老化龟裂时更换;发动机风扇皮带和发电机皮带张力为(100±10)N;更换的新皮带张力应达到(140±10)N。
3.1.7燃油箱:1) 燃油箱安装牢固,无渗漏,无开焊。
2) 燃油箱内清洁无杂质。
3) 更换油箱燃油粗滤器芯。
3.1.8水泵皮带张力:(80±10)N;更换的新皮带,张力应达到(130±10)N。
3.1.9更换水滤器芯,冷却水管无泄漏、无老化,必要时更换防冻液。
3.1.10喷油器行程和气门间隙符合要求。
气门间隙:冷调时进气门间隙为0.28mm,排气门间隙为0.58mm。
3.1.11进排气歧管、消音管外部干净无油污。
3.1.12当发动机工作不良或运转小时数达到4500小时及以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喷油器、PT泵校准,符合技术要求。
2) 活塞与气缸间隙,活塞裙上部与缸套配合间隙为0.27mm~0.427mm,下部为0.18mm~0.307mm;组装前各缸活塞环开口应相互错开120度。
3) 水泵和风扇轮毂无晃动、泄漏。
4) 涡轮增压器轴承间隙轴向间隙:0.051mm~0.178mm,径向间隙为0.381mm~0.584mm。
硅油减震器无液体渗漏、碰瘪和晃动,外观无变形,四个减震器厚度差超过0.25mm时需更换减震器。
3.1.13散热片上无污物;风扇叶片与护圈间四周间隙应均匀;风扇叶无裂损和变形。
3.1.14发动机机体干净,无油污渗漏。
3.1.15发动机安装牢固。
3.2WP12.480发动机(JW-4G)3.2.1进、排气系统:1) 进气系统空气预滤器、空滤器、橡胶管、进气管道的连接螺栓和卡箍紧固无松动;橡胶管无龟裂无老化;空滤器滤芯清洁无损坏。
2) 油气分离器滤芯清洁,油气分离器与曲轴箱、水泵、通风连接管完好。
3) 排气管、排气管接头、金属波纹管、排气管道、消音器、隔热垫固定及卡箍状态良好;自带空压机、进出风管、进出冷却水管、润滑油进油管、风压调节器、增压器及其附件(增压器与连接管、润滑油进回油管)状态良好,连接牢固,密封良好无泄漏,各橡胶管无老化无龟裂。
4) 气门间隙符合标准,冷调时进气门间隙为0.40mm,排气门间隙为0.60mm。
3.2.2燃油系统:1) 燃油箱、滤清器、ECU、共轨油泵、共轨管、喷油器各部件安装牢固,连接油管的固定及接头密封良好。
2) 更换燃油粗、精滤器,积水器无积水;燃油箱内无沉淀。
3.2.3润滑系统:1) 摇臂室盖、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座、油底壳状况良好。
2) 更换机油滤清器,更换专用机油(使用“WP-E3(CH-4)/15W-40”潍柴专用机油)。
3.2.4冷却系统:1) 水泵、进出水管、发动机前端盖上水泵皮带、张紧轮、膨胀水箱、各连接管水管状态良好。
2) 水泵皮带张力达到(80±10)N,未达到时,调整皮带,更换的新皮带张力应达到(130±10)N。
3) 散热风扇叶片无变形和破损,叶片与护圈间隙应均匀,连接螺栓紧固无松动;液压马达作用良好。
4) 冷却水符合TB1751的铁路内燃机车冷却液用水要求。
5) 散热器清洁无油污。
3.2.5电喷系统及起动机、发电机:1) ECU表面清洁,插接头固定到位,锁定良好,各线束固定良好,端子连接可靠;起动机及起动继电器、控制模块、发电机工作状态良好。
2) 水温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曲轴转速传感器、凸轮轴转速传感器、喷油器线束、流量计量单元、轨压传感器线束工作状况良好。
3) 轨压传感器初始电压值达到500mV。
4) 发动机和液力散热风扇作用良好;发电机皮带状态良好;皮带张力未达到(100±10)N时,需调整,更换的新皮带张力应达到(140±10)N。
3.2.6发动机测试:1) 发动机各参数显示齐全与实际相符,无故障代码。
2) 测试发动机转速(低、中、高),怠速500r/min~700r/min,中速1200r/min~1500r/min,高速2200r/min~2400r/min。
3) 当发动机在标定转速和全负荷运转时的进气阻力值达到7kPa时,需清洁或更换空气滤芯。
3.2.7发动机安装牢固,各连接处无变形无开焊。
3.3 变速箱3.3.1 变速箱壳体干净,无油污。
3.3.2 更换变速箱润滑油(标号满足要求)。
3.3.3 橡胶气管无老化、龟裂,必要时更换。
3.3.4 双H气阀、电磁阀工作正常。
阀各部无泄漏,阀芯动作自如无卡滞。
3.3.5 变速箱同步器、拔叉轴无机械性损坏,作用良好:1) 各部齿轮、轴承、齿轮齿面无剥脱。
2) 轴承无烧蚀和机械性损坏。
3.3.6高、低档开关作用良好,各指示灯显示正常。
3.4离合器3.4.1 离合器摩擦片无发蓝烧蚀,厚度不低于3mm,翘曲量小于1.14mm。
3.4.2 分离轴承总成无油污,轴承无损坏,转动灵活。
离合器分离轴承自由行程10mm~12mm。
3.4.3 离合器后压板、中压板及摩擦片无油污。
3.4.4 离合器中压板、后压板的磨损、翘曲情况,压板翘曲不大于0.2mm,沟痕深度不大于0.5mm,修复后的中压板厚度不得小于18mm。
3.4.5 中压板驱动耳与接合环的驱动槽的配合,中压板驱动耳与接合环的驱动槽的配合间隙为0.15mm~0.31mm。
转动时,驱动耳与驱动槽之间应为面接触,中压板应能沿轴向自由滑动。
3.5中间换向箱3.5.1 箱体外部干净,无污物。
3.5.2 更换润滑油。
3.5.3 换向气缸密封无泄漏。
3.5.4 换向气缸动作灵活无卡滞,位置到位准确:1) 橡胶气管无老化、龟裂。
2) 电磁阀作用良好。
3) 电气接线无松脱和破损。
3.5.5花键轴、齿轮、轴承、换向拨叉工作正常:1) 花键轴、齿轮无异常磨损,各轴齿轮啮合面无剥脱,轴承润滑良好,无烧蚀和机械性损坏。
2) 换向拨叉无变形、拨叉头无烧蚀和异常磨损,拨叉与齿轮定位槽两侧间隙在0.3mm~0.5mm;换向定位销完好且作用良好。
3.5.6中间换向箱各端盖、密封盖无渗漏;各输入、输出法兰锁紧螺母,防松止点入槽良好。
3.5.7中间换向箱安装座、安装螺栓及减震胶垫:安装座无变形,各部焊缝无开焊无裂纹,安装螺栓无松动、防松件齐全完好,减震垫无破损。
换向箱差速器无异常磨损,紧固螺栓无松动。
3.6传动轴3.6.1传动轴磁粉探伤无裂纹:1) 轴管外观无扭曲变形。
2) 花键齿、万向节叉和万向节十字轴无异常磨损。
3) 花键齿与滑动叉和突緣键槽的配合侧隙不超过0.3mm。
3.6.2传动轴万向节润滑良好。
3.6.3传动轴突缘叉锁片无断裂、缺损,断裂、缺损时更新锁片。
3.6.4传动轴上加装的平衡块完好,平衡块补装、补焊后需进行动平衡试验。
3.6.5传动轴保险架紧固件完好、无松动,无开焊。
3.6.6各传动轴安装螺栓紧固力矩达到标准。
更新传动轴螺栓、螺母,防松标识应清晰。
3.6.7固定轴轴承座安装紧固,固定轴轴承转动灵活,润滑良好,各部无漏油。
3.6.8传动轴万向节润滑良好,油嘴齐全,万向节转动灵活无卡滞。
3.7 车轴齿轮箱3.7.1 箱体表面清洁无油污,透气孔无堵塞。
3.7.2 更换润滑油。
3.7.3 箱体各部结合面无渗漏。
3.7.4 油泵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侧隙在0.15mm~0.3mm 间,转动油泵齿轮,各出油点应出油。
3.7.5 各部齿轮啮合面无剥脱,轴承润滑良好无烧蚀和机械性损坏。
3.7.6 前箱体油道孔通畅无堵塞,输出轴轴端锁紧螺母紧固,防松止点无变形,止点入槽良好。
3.7.7 悬挂吊杆无弯曲变形等,减震弹簧无折断、簧丝间隙均匀,减震胶垫无老化龟裂、破损。
3.7.8 调整车轴齿轮箱悬挂高度,箱体输入端比车轴端高25mm~30mm。
3.8 轮对3.8.1 按照轨道车在役车轴超声波探伤方法对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无裂纹,裂纹时进行更新。
3.8.2 车轮辐板裂纹时报废,踏面形状在允许范围内: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高度不小于28mm,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1mm,剥离长度一处时≤50mm,二处时每处≤40mm;同轴轮径差不大于1mm,同车同转向架轮径差不大于2mm。
3.8.3 轮对内侧距为(1353±3)mm,三处测量,三点差值小于3mm。
3.8.4 车轮与车轴的弛缓线清晰无错位,轮轴压装部位无透油透锈现象。
3.8.5 车轴外露轴身状态:车轴表面应无磕、碰伤,擦伤和电焊打火。
3.9 车轴轴承箱3.9.1 车轴轴承箱油嘴齐全,轴箱内润滑脂量充足(轴承余隙的2/3),颜色应光亮,不干结。
3.9.2 轴头压板锁紧螺栓紧固无松动,防松锁丝无损伤,作用良好。
3.9.3 车轴轴承箱单侧轴向间隙2.4mm~3.6mm。
3.9.4 车轴轴承箱金属圆柱减震弹簧无折断,簧丝间隙基本均匀,最小间隙不小于5mm。
3.9.5 车轴轴承箱弹簧调整胶垫无破损和老化变形。
3.9.6 轴箱上、下拉杆胶垫无破损、卡圈无脱槽,拉杆两端高差呈水平或非轴箱端比轴箱端略高状态。
3.9.7 车轴轴承箱侧档磨耗板上下重合面大于30mm,左右侧档间隙之和在4mm~6mm。
3.9.8 垂向液压减震器无渗漏油,外壳罩、销轴胶垫等完好,安装紧固。
3.10 空气制动3.10.1 更换空压机润滑油。
3.10.2 空压机空气滤芯清洁或更换。
3.10.3 空压机皮带应无老化、龟裂和磨损,皮带张力为400N~750N,同一带轮上的张力差值不超过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