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考试管理工作条例修改3稿

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考试管理工作条例修改3稿

2.各院(系)自行安排的课程考试,应与教务处统排的考试和开课院(系)统排的辅修课程、双学位、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课程的考试时间错开。在时间排序上,统排考试课程优先。
3.各院(系)凡安排分散进行的课程结束性考试,必须填报《课程考试安排表》,至少提前两周向教务处申请考试教室,教务处不接受电话申请考试教室的要求。
见原条例第十四条
未改
第十四条 统排统考课程考试,学生考试卡由各学生班班长在考试开始前交监考教师,监考教师用考试卡编排学生座位。考试卡在考试结束后由学生班班长收回。非统排统考课程考试的考试卡由监考教师收发,考场巡视(评估)人员进行抽查。
原原条例第十五条
未改
第十五条 编排考场座位办法为:①非阶梯教室,考生左右间隔两个座位;②阶梯教室,除左右间隔两个座位外,前后还须间隔一排空位(若人数较多可前后不隔)。各考生座位必须用考试卡随机编排。
根据考试周的设立,和相关文件,对第一款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根据考试周要求取消了原条例中的第二款和第三款;
按照考试周条例合并成为新条例的第二款
第十一条 考试安排一旦确定并公布后,主考教师必须按考试安排履行主考职责。确因故不能履行主考职责的教师应书面申请并经所在院(系)批准同意后,可请相同学科的教师代为主考。
原第二十条 闭卷考试时,学生应于发卷前将书包等物品全部集中放置。除考试必需的文具用品外,学生不得携带其他物品(也不得存放于课桌屉内)。不得随身携带手机、呼机、手提电脑,也不得携带计算器(考试允许携带的除外)和自备草稿纸。
根据现在情况对不能携带物品进行了修改
第二十条 学生拿到试卷后,应先写上班级、姓名,然后答题。考试开始时,如试题字迹不清,学生可举手询问。理论课程考试结束时,学生必须立即停止答卷,全体起立,将试题、试卷、草稿纸合上,放在桌子上,退出考场。
1.统排考试:教务处根据开课院(系)教务科提供的考试班级和人数,统一安排统考课程考试并上网公布。开课院(系)报送考试安排时,院(系)负责人必须在报送的材料上签字。
2.各院(系)安排的课程结束性考试:各院(系)应填写《课程考试安排表》,至少提前两周提交教务处。除特殊情况外,各院(系)安排的课程结束性考试一律安排在本课程开课学期的两个考试周中进行。
原条例第十六条
未改
第十六条 学生持《学生证》按时进入考场,按考试卡编排的座位就坐,考试中途不得擅自挪动座位。《学生证》和考试卡放在桌面的角上。凡遗失《学生证》者须由所在院(系)开具证明,并注明学号,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原条例第十七条
未改
第十七条 理论课考试时间一般为150分钟(外语为120分钟)。个别课程的考试,可根据实际情况缩短或延长30分钟。
未改
第五条考试命题应同时命内容和难易程度相当的A、B两套试题(试卷),一套用于本学期本课程结束性考试(即学生的正常考试),一套用于不及格学生在下一学期初的补考。试题的难度要恰当,分量要适中。一般应有基本题和一定比例的提高题。试题的措词要严谨明确,避免引起多义、歧义或误解的情况出现。开卷考试的试题,其答案不应含有可从教材或其它允许携带的资料上直接抄录的内容。同一份试题中不应当出现有重复的内容。不得有不加任何改动直接选用近三年已在同类考试中用过的试题。
未改
第七条 各门课程考试命题完成后,院(系)负责人或课程组负责人应根据命题要求审查签字。未经审查签字的试卷不得付印。付印时,应根据考试学生人数印制足够的试卷。试题付印后,命题人员应认真校对,发现错误必须在考前更正。
未改
第八条 理论课考试的试卷卷面上要注明“开卷”或“闭卷”字样,设有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栏、题首分和得分栏。试卷卷面应留有充分的答题空白位置。除文科类课程因论述题较多可采用试题、答题纸分开的办法外,其它课程原则上一律不单独使用答题纸。
未变
第十二条 有以下情况时,院(系)可正常向教务处申请变更考试安排:
1.与国家节假日调休时间发生冲突;
2.与国家考试安排时间发生冲突;
3.与全校性活动安排时间发生冲突。
对已安排了又因故取消的课程考试,院(系)应至少提前一天向教务处报告,并说明取消考试的理由。
根据考试周条例取消原第十二条
第四章 考场管理与纪律
原第五条:
试题的难度要恰当,分量要适中。一般应有基本题和一定比例的提高题。试题的措词要严谨明确,避免引起多义、歧义或误解的情况出现。开卷考试的试题,其答案不应含有可从教材或其它允许携带的资料上直接抄录的内容。同一份试题中不应当出现有重复的内容。不得有不加任何改动直接选用近三年已在同类考试中用过的试题。
未改
第二条 考试方式要为考试目的服务。考试方式可分为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等。各门课程的考试方式,由开课院(系)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确定。
未改
第二章 考试命题与出卷
第三条 命题要充分体现考试目的,应能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体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未改
第四条 全校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行分类统考。凡实行统考的课程,均应成立3人以上的命题小组,负责命题工作。
第三十一条 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束性考试成绩折算而成。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讨论、作业、实验报告、论文、出勤等,所占课程综合成绩的具体比例由课程组根据所开课程的性质确定,原则上不超过40%,并应有详细的平时成绩记录备案。鼓励院(系)和课程组积极开展课程形成性评分方法改革,探讨平时成绩评分方法和标准。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试卷,并按课程组确定的比例评定学生课程综合成绩,不得自行提高或压低学生成绩。教师发现学生考试试卷雷同现象,应移交教师所在院(系)上报教务处处理。
原条例第三十二条
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束性考试成绩折算而成。平时成绩一般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以内,其具体比例由开课院(系)根据所开课程的性质确定。教师必须格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试卷,并按院(系)确定的比例评定学生课程综合成绩,不得自行提高或压低学生成绩。教师发现学生考试试卷雷同现象,应移交院(系)及教务处处理。
原条例第二十三条
未改
第二十三条 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必须提前书面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缓考。院(系)审核批准学生的书面缓考申请后,于考试前将申请交教务处学务指导科备案,否则作旷考处理,成绩登录时以“旷考”记。按规定办理了缓考手续者,再次通过所在院(系)教务科进行注册,可参加后续同类课程的考试,成绩按正常考试规定记。学生因课程考试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以正常的主修课程考试为主,辅修、重修次之。
未改
第九条 学校依据《华中科技大学考试命题与审查工作评估表》(见附件1)每学年组织两次试卷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未改
第三章 考试安排
第十条 每学期的课程结束性考试,在时间上分为学期中集中安排的考试周考试和学期末集中安排的考试周考试;学期中集中安排的考试周一般为每学期的第13周。考试安排分为:教务处统排的考试,开课院(系)统排的辅修专业课和双学位、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课程考试,各院(系)自行安排的专业课程结束性考试。
原条例第二十四条:
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必须事前书面向院(系)申请缓考,否则作旷考处理。学生因课程考试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以正常的主修课程考试为主,辅修、重修次之。
对办理缓考手续进行规定(便于进行成绩录入方面的管理)
第五章 主、监考人员职责
第二十四条 主考教师必须按考试安排表要求的时间、地点提前到达考场,将试卷分发给监考人员。
见原条例第二十六条
未改
第二十六条 在考试进行期间,主考教师要认真巡视自己所负责的考场,监考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维持考场秩序。主、监考人员均不得擅离岗位,不得看书报杂志和聊天,不得做与主、监考无关的事情。
见原条例第二十七条
未改
第二十七条 主、监考教师发现考生有作弊行为,应立即中止该考生的考试,没收试卷。在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写出学生的作弊经过,连同学生的作弊材料、试卷一并交教务处。
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考试管理工作条例(修改3稿)
修 改 对 照 说 明
2008年10月修改3稿
2002年10月原条例
修改说明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规范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条例。
未改
第一章 考试目的与方式
第一条 考试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与创新能力。
原条例第二十一条
未改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答卷),考试中不得左顾右盼、互借文具(包括计算器),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开卷考试时,学生之间不许相互讨论问题、借阅资料,违者按考试作弊处理。
原条例第二十二条
未改
第二十二条 凡有考试作弊行为的,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
见原条例第二十五条:
主考教师必须按考试安排表的时间、地点到达考场,将试卷分发给监考人员。
增加主考到场时间要求
第二十五条 监考人员必须提前20分钟进入考场,清理教室,督促学生除考试必需的文具外,将书包和一切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全部集中放置;随机发放考试卡安排学生座位,核对学生的学生证、重修学生的重修单。清理教室完毕后,宣读《考场规则》。开考前三分钟,依次发放考试试卷和草稿纸。
见原条例第二十八条
未改
第二十八条 考试结束时,试题、试卷、草稿纸由监考教师负责收齐,并由主考教师当场核收。
见原条例第二十九条
未改
第二十九条 在考试时间内,考生所在的院(系)除教务员外,至少还应有一位负责人亲临考场巡视,督促本院(系)主、监考教师尽职尽责,处理突发事件。全校公共课考试时,开课院(系)分管领导及教务员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巡视,协助本院(系)主考教师工作,处理突发事件。
第十二条全校各类考试,包括学期中考试周考试和学期末考试周考试,统排统考考试和非统排统考考试,考场管理要求和考场纪律均相同。
第十三条全校各类考试,包括期末考试和分散进行的考试,统排统考考试和非统排统考考试,考场管理要求和考场纪律均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