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 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人姓名
甄东亮
年 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2014.09.12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单位
丰润区王官营镇中学
教
材
分
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实际问题中发现已经明显不够用,所以引进了负数和负数的加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学生思考回答(亦可小组讨论)
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思维的全面性是比较薄弱的。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可能出现思维的片面性,比如只想到两次都向东走的。此时教师应及时提示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情况,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亲自去体验,并有小组讨论补充多种情况,使问题更好的解决。
探索前复习数轴为下面的数形结合做好了铺垫,有理数的分类为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也提供了依据。问题的引出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4、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_________.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加法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
问题: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游戏:请两位学生参与,教室里一共七排课桌(如不够用可以用板凳代替),以第四排为起点,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提问学生: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全班同学分小组合作讨论、补充有几种情况,列式并探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实数、代数式是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教学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教
学
策
略
与
方
法
(一)教学策略
以《新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敏,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采用了“问题情境—探索新知—解读探究、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经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资源
PPT课件 扑克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名言欣赏
给我最大快乐的,
不是已懂的知识,
而是不断的学习。
----高斯
欣赏
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一、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复习:1.数轴的画法(三要素)
2.有理数的分类
3、比较大小
7______4 7____-4
-7_____4 -7_____-4
学
情
分
析
我校是一农村中学,学生们都很好学,但他们接受新知识并不快,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上课之前我带领大家复习了前几节课的内容,也算是温故知新。学生学习的情况较差,小学基础不扎实,并且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尽量避免以生硬理论为基础的问题,而是采用简单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
由于他们刚刚从小学升上来,好些要求和以前不一样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了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1通过实际问题中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从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众人的智慧,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二、合作交流
推进新课
二、合作交流
推进新课
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这个问题。
情况1:若两次都向东走情况2:若两次都向西走
情况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学生来完成)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探索有理数加法性质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思想。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学习中的被动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