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系统与智能的关系

经络系统与智能的关系


经络定义
中医是这样描述的:“经络是人体经脉和 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 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 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 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 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 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 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 和相对平衡。
经络的类别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主要以纵向运行。经脉分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是经络 的主体。十二经别是经脉的分支部分,它们往往出于经 脉,先与经脉分道而行,称之为“离”,最后又归入经 脉,称之为“合”。 奇经八脉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的较大的支脉,它们的循 行有异于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称为奇经,其中尤以任 脉、督脉最为重要,它们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 十二经脉分为阴阳两大类,阴又有太阴、少阴、阙阴之 分,而阳则有太阳、阳明、少阳之别,这样上下肢各有 六条经脉,而人体左右对称,所以总共就有二十四条经 脉。
做学问的目的与求道一样为了探求真 理,但是两者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一个人的涵养越高,就越能看到这两条 道路是统一的。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 为 ”。 “无为”一定要“少欲”,“清净”与“广博” 相应,真正有力量有正义之为,是在无为中生起 的作为。李所长在其书中引用的林则徐的话“海 纳百川,有容纳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就是这个道理。 学问越好。所学的知识自然也会越多。但是做学 问贵在理解,理解越透,书也就会越读越薄。越 是体会深刻,表达出来就会越简单。
与现代科学不同,东方的科学是紧紧 依附于东方人文精神的。依据东方的 哲学观,科学必须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人文道德, 不受道德制约的科学是危险的。
中国传统科学的人文观
李国杰所长在其《创新与求索录》的最后 一章用“宁静而致远”这句话做题目。这 是出于诸葛亮教子书里的一句话,是中国 学者做学问的准则。
那么为何做学问需要宁静方能致 远呢?
经络的结构、机理与天人合一宇 宙观密切相关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流行 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皇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 岁。 在人体外部,“五脏”又与“五行”相配, 将“六气”、“四季”、“五味”、“五 音”、“五果”、“五畜”等联属在一起, 形成一个天人相应的巨大网络。
年毕业于中科院沈阳林业土壤学院,曾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多年。 他发现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经络的控制系统,创立了植物经络学说。 新华网 (2002-07-18 13:05:15). 比如,他们在哈密瓜和香蕉的体表进行了一千零五十七次
图片来源
/science/biol ogy_place/labbench/lab3/images/stag es1.gif
图片来源
只要有细胞就有经络,经络是比神经系统更 为古老的生命生长的调控网络 植物与动物一样也有经络。生物物理学家侯天侦早
进化历史上经络的最初发源
依据中医研究院经络研究所的该技术的发明者、 生物物理学家侯天侦早年毕业于中科院沈阳林业 土壤学院,曾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多年。他发现 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经络的控制系统,创立了植 物经络学说。张维波教授的研究“在经脉线上存 在着组织液流动的低阻通道”,细胞分裂开始形 成生物体时这种低阻通道就应该已经存在了。又 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谢新才大夫的观点人体的 经络与染色体是相关对应性的。这说明经络在把 基因信息转化为生物体空间拓扑功能结构过程 中起着蓝图与调控通道的作用。在进化历史上 的最初阶段就已经有其雏形存在。
原因很简单因为“定能生慧”。当我们把 心静下来后,许多想不通的问题会自然找 到答案。
为何静能生慧呢?
因为依据东方的传统哲学观,生命与宇宙 有一个“天人合一”的源头。当我们心灵 清净后,就能洞穿宇宙的秘密。
清净还是健康的基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第二。
子午流注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 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 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 / 脏腑 23:00 - 1:00 子时 胆(要上床睡觉) 1:00 - 3:00 丑时 肝 3:00 - 5:00 寅时 肺 5:00 - 7:00 卯时 大肠 (起床要喝水) 7:00 - 9:00 辰时 胃 (要吃早餐) 9:00 - 11:00 巳时 脾 (每小时慢饮一次水) 11:00 - 13:00 午时 心 (开心.快乐) 13:00 - 15:00 未时 小 肠 15:00 - 17:00 申时 膀 胱 17:00 - 19:00 酉时 肾 19:00 - 21:00 戌时 心 包 (适宜散步) 21:00 - 23:00 亥时 三 焦
经络研究的四种学说


现代经络研究已经进行了 4 0多年 ,各种解释经络现象 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 ,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 大类 : 一是神经论。主张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 , 并无独立的经络结构。神经论目前已涉及从皮层、脊髓 到外周传入的各个神经层次以及植物神经。 二是体液论。认为经络就是已知的脉管或间隙性结构 , 包括早期的血脉论、淋巴管论、间隙体液论等 ,以细胞 内液为介质的细胞缝隙连接假说也可包括其中。 三是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电磁波或电子能量的优势 传递渠道。 四是染色人体论。认为人的经络是由人的二十三条染色 体演变而来的。
中国传统的六阶段教育
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
经络的来源
“经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 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又如《灵枢· 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 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