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汽车新技术

现代汽车新技术

2009年度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
申 报 表
课程名称现代汽车新技术
公共课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特色课

课程类别
负责人郑松林
职称教 授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
机 械学院(系、部)车辆工程专业
填表日期2009年8月8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面向专业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总学时
讲授课时
习题课时
课程组成员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1人;教师中40岁以上7人,30~40岁2人;教师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课程组教师在学习和工作经历方面均具有“汽车”背景,目前在研究方向上又各有侧重,如汽车轻量化设计、汽车动力学、汽车电子技术、汽车CAD/CAE、汽车发动机及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检测、汽车造型等,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综上所述,本课程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均是合理的。
三、课程建设申请负责人及主要合作者情况
姓名
年龄
学历
所学专业
职称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及获奖情况
郑松林
51
博士
车辆工程
教授
2008年度,上海市育才奖2007—2008年度校“先进工作者”
冯金芝
36
博士
车辆工程
讲师
2008年度,荣获学院优秀教学奖
张振东
41
博士
车辆工程
教授
2008年度,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褚超美
课程负责人先后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第1、4、5完成人),三等奖1次(第2完成人);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次(主要完成人)。近几年来,2003年“新型特种工程车举升系统研制”项目获上海国际汽车城首届创新人才精英赛创新奖(第1完成人);2005年“上汽集团Benchmarking工作流程与能力建设”项目获上汽集团技术创新奖(第1完成人);2009年“汽车传动系齿轮低载强化特性与机理研究”项目上海市获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应开实验数
实开实验数
32
32
课程是否校级重点课程学校精品课程
名称
出版社
主编
主编学校
现使用的教材情况
现代汽
上海交通出版社
钱宇彬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麻友良,丁卫东
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教学文件(大纲、教案、参考书目、习题集)情况
课程教研室
师资情况
职称结构
人数
学历结构
人6
55岁以上
1
讲师
2
硕士生
2
45—55岁
2
助教
0
本科生
2
35—44岁
7
教员
0
专科生
0
35岁以下
0
二、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与落实情况(包括主讲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课程负责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车辆(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摩托车等)及其零部件的强度、振动、可靠性方面的设计、试验、研究工作。曾负责和参与完成原机械工业部科技发展基金共6项;参加完成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负责完成国家和部颁标准9项;负责完成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汽车前桥和后桥壳疲劳强度最佳设计参数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3项。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汽车传动系齿轮低载强化特性与机理研究”(50375101)、“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强度限值研究”(50875173)、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3323)、上海市重大产业化项目(20051020DLSJ04-C)、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02QK01)(07ZZ86)(09ZZ157)、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08DZ1150300)、上海汽车工业发展基金(0329)(0401)(0709)(0906)等十余项汽车研发领域的高水平科研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布)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51
本科
车辆工程
教授
2008年度,荣获学校优秀教学奖
陈道炯
59
硕士
车辆工程
教授
孙跃东
44
博士
车辆工程
教授
卢曦
41
博士
车辆工程
副教授
周萍
43
硕士
车辆工程
副教授
孙涛
35
博士
车辆工程
讲师
名称
已使用几届
使用效果
《现代汽车新技术》大纲
5
很好
《现代汽车新技术》教案
5
很好
《现代汽车新技术》习题集
5
很好
CAI课件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网站
1
很好
现有教学条件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实践
教学、网络教学)情况
课程组开发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适合学生自学的网络课件,将影像和照片、图片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效果良好。辅助学生学习的图书、期刊等资料,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学习网站、电子期刊等,均在课程网站上予以列出。利用学校“网络学堂”资源,建立了本课程的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