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腺肌病ppt课件

子宫腺肌病ppt课件


临床表现
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
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 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 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 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 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 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 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 在。
治疗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
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 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 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要求生育 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药后希望能 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 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担心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子宫腺肌病
定义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
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基层,又 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 “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 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 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 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 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 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 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 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
提高诊断率
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对无典型痛经史
者,盆腔检查子宫增大,质硬或伴有触痛结 节时,考虑到子宫腺肌病可能。 ②提高B超诊断技术。对疑诊病人在月经不同 时期(经前、经期、经后)进行B超检查,动 态观察超声图像变化,综合分析诊断。弥漫 性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 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 性高。
常见误诊原因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群体相同,临床
表现相似且子宫肌瘤又是常见良性肿瘤,故 易将子宫腺肌病误误诊为子宫肌瘤而漏诊。 本组病人术前误诊为单纯子宫肌瘤占32%。 另外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图表现虽有一定特征, 但因其常合并子宫肌瘤,本组39.8%,所以 易忽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B超漏诊率 33.9%。子宫腺肌病的决定性治疗是手术, 此点与子宫肌瘤相同,临床医生常不重视二 者的鉴别。

病理改变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条
状肌纤维带和纤维带, 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区 出现其中,很少有息肉 状子宫内膜可向浆膜层 突出,组织切片可见子 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临床诊断
继发性逐渐加重性痛经,发生在中年生育期
妇女,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经过 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子宫腺 肌病。子宫碘油造影可见在一处或数处进入 肌壁,形成憩室状影,但其阳性率只有20% 左右。最终诊断还靠子宫大体和病理组织学 检查。
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及错误概念,通过连续护理活 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的知 识,纠正错误认识,为病人提供表达内心顾虑,恐 惧,感受和期望的机会,帮助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及 出院后可被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减轻无助感, 使病人确信子宫腺肌病的属于良性肿瘤,并不是恶 性肿瘤的先兆,通常不会出现其他问题,消除其不 必要的顾虑,增强康复信心。
2.观察病情认真护理,应该严密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协助医 生完成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抗感染治疗, 维持正常血压并纠正贫血状态。 3.鼓励参与决策过程,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提供疾病的治疗
信息,与护理对象讨论课利用的资源和自持系统允许病人 参与自己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并帮助病人接受目前的健康 状况,充分利用既往解决问题,由本人评价自己的行为, 认识自己的能力 。 4.提供随访及出院指导 护士努力使病人接受治疗者明确随 访的时间,目的及联系方式,按时接受随访指导,以便根 据病情需要修正治疗方案向接受药物治疗期间讲解药物名 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项的副反应及应对措 施病人任何时间出现问题,及时随诊
症状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见于 约80%的患者。病人多表现为继发性痛 经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 可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 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在月经 前后,仍呈周期性。月经过多是子宫腺 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少 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 性子宫出血。此外,少数患者不孕。妇 科检查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 一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 有子宫肌瘤。若病灶只是生长在子宫某 一个部位(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 非对称性增大。
治疗效果不佳及影响生理功能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长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有 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阴道流血及手术有关。 4.知识缺乏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与担心术后康复,周围环境 改变有关。 6.疼痛 与术后创伤有关。
护理措施
1.提供信息,增强信息,详细评估病人所具备的子
③MRI:常用T2重影像诊断子宫腺肌病,于月经
前后对比检查,图像发生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 义。MRI可以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 诊断两者同时并存,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 这是MRI的主价值,但MRI价格昂贵,只能在必 须时采用。 ④近年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病合 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 瘤患者,以CA125>35kn/L人为诊断子宫腺肌病 或子宫腺肌合并子宫肌瘤的阈值,其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85%。且CA125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 值。
子宫腺肌病பைடு நூலகம்理
1.巨检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 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 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且多累及后壁,故后壁常较前壁 厚。剖开子宫壁可见肌层明显增厚、变硬,在肌壁中见 到粗厚的肌纤维束和微囊腔,腔中偶见陈旧血液。少数 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 类似子宫肌壁问肌瘤,称子宫腺肌瘤。其剖面缺乏子宫 肌瘤明显且规则的肌纤维旋涡状结构,周围无包膜,与 四周肌层无明显分界,因而难以将其自肌层剥出。 2.镜检子宫肌层内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 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因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宫作连续切 片检查,l0%~30%在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故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确切侵袭深度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