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淝河内源污染氮、磷释放规律及生态清淤模式

南淝河内源污染氮、磷释放规律及生态清淤模式


出波动状态。总体而言 , 大多数 N H 4 一 H , D T P释放 曲线在 5天后
进入释放~ 吸 附动 态 平衡 。
图1 静 态 模 拟 实 验装 置 图
( 3 ) 实验结果分析 I 沉 积物 中磷释放风险评价 沉积物共 2 8 个样 的 Q ma x 、 D P S 及 P S I 数据见表 2 - 5 。
1底泥 氮和磷 释 放规律 分析
( 1 ) 底泥采样 点的选取
采样。 ( 2 ) 静 态 模 拟 实 验
从表 2 - 6可见供试表层沉 积物磷释放 风险指数 E R I 属高 度 风险区的有 1 3个 , 占到总量的 5 4 . 1 7 %; 较高风 险的有 3个 , 占总 样中属于较低风险仅有一 个,且最 大值 5 6 . 9 3 %出现 在位 于清 I 冲、 清 Ⅱ冲附近 的 1 0号采样点。 最小值则 出现在 1 5号采样点。 总 南淝河 中段南淝河 污水泵站 的排 污 口附近 确定采样点进行 量的 比重为 1 2 . 5 0 %; 中度风险为 7个 , 占总量 的 2 9 . 1 7 %, 而所 有
泥中 D T P含 量 的 梯 度 有 关 。 表 3实验 柱 样 河岸 、 河 中部 不 同深 度 底 泥 N H4 + 一 N、 D T P 释放速率[ mg / ( m2 . d ) 】
项目 柱样 测点 释放速 N H ; 一 N O o c i n 2 0 4 0 c m 河中部
图 2河 岸及 河 中部 三 层 底 泥 DT P和氨 氮 释 放 量 比较
( g / k g )
k g )
k g ) ( m C k @
河岸 、 河 中部底泥氨氮释放方面 : 河岸 、 河中部不同柱样底泥
氨 氮 释 放 量 均 是 中层 最 大 , 两 头较 小 。 这种 底 泥 释放 差 异 可 能 与 底 泥 中氨 氮 含 量 的 梯度 有 关 。 通 过 底 泥 静 态模 拟 实 验 得 到 的氨 氮
较低风险区( E R I < I o Hale Waihona Puke 1 4 . 1 7
结合上表及示范段实际富营养发生情况 , 将南淝河表层沉积
E R I > 2 5 ) 、 是巢湖 的入湖河流。南淝河水 的生态恶化和破坏严 重影 响生活生 物磷释放诱发 富营养化风险的评价等级分成高度风险( 较高风险 ( 2 0 < E R I < 2 5 ) 、 中度风险 ( 1 0 < E R I < 2 0 ) 和较低风 险( E R I < 态环境 , 制约着 当地经济 的发展 。因此城市 中小河流环境治理势
在必行 , 而城市中小河流底泥有效清淤是其重要 的一环 。
1 0 ) 等 4个等级 。由表 2 - 5可知 , 对南淝河示范段表层 2 8个沉 积 物样分 析得出所有供试样 的 E R 1 变化 范围为 8 . 2 0 — 5 6 . 9 3 %之 间 ,
平均达 2 8 . 8 2 %。
南淝河 内源污染氮 、 磷释放规律 及 生态 清 淤模 式
刘 志 刚
陵 徽省城建设计研 究院安徽省 安徽合肥 2 3 0 0 0 1 )
表 2表 层 沉 积物 E R 1 分 布 表
风 险 区分 类 数量 ( 个) 百分比( %)
高 I 风险 区 ( 3 0 > E P I > 2 5 )
较 高风 险 区 ( 2 0 < E R I < 2 5 ) 中度 风 险 区 ( 1 0 < E R I < 2 0 )
1 3
3 7
5 4 . 1 7
l 2 . 5 0 2 9 . 1 7
内源污染 已经成 为一个威胁人类及 环境健康 的全球性 问题 。
根据美 国 E P A的统计 ,全美 1 0 %的底泥 已经足 以对鱼类及食用 鱼类 的人和野生 动物构成 威胁。南 淝河源于江淮分水 岭东南侧 ,
释放规律和前期测得的底泥 中总氮的含量相符合 。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 0 1 3年 第 5 期
河岸 、 河 中部底泥 D T P释放方 面 : 河岸 , 河 中部不 同柱样底 泥 小河流 自净系统 的建立创 造条件。为此除考虑上述关键技术外 , D T P释放量也是 中层最 大 , 两头小 。这种底 泥释放差异可 能与底 还需考虑更多 的其他 因素 , 因此制定 以改善水环境 为 目的的生 态
( 1 ) 沿河截 污 、 控 污 和 近 时应 进 行 近 岸 带 生 态 环 境 的 修 复 , 包 括 岸 带植 被 系统 构 建 缓 冲带 、水 陆 交 界 面 植 被 系 统 的构 建 ,
静态模拟实验是在高度为 1 m,直径 为 1 0 c m的 P V C管 中进 行, 实验装置如图 1 。
体看来 , 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 的风险处 于高度
风险范围。
I I 氮磷释放模型 由图 2可以看出: 河岸 、 河 中心不同深度柱样底泥 中 NH 4 一 H , D T P初始均有剧 烈的释放 , 释放 曲线几 乎呈直线上 升 , 稍后 呈现
表 1示范 段 表 层 沉 积 物 的 理 化性 质 2 8 个 泥样描 有机质 全 氮( T P ( m g / Q m a x D P S % P S I % E R I % 试样 述
近岸带
均值 表层一 2 1 . 9 3 河中部 2 . 6 3 8 3 4 . 2 4 7 3 . 3 0 7 . 4 4 2 7 . 8 4 2 8 . 8 2
5 - 2 5
清淤模式 。
表 5生 态 清 淤模 式
要 求
4 0 — 8 0 c m 河岸 河中部
1 - 4 7 4 . 5 3
河岸 河中部 河岸 3 O 2

包 括 点 源 和 面 源 污 染 的 截 流 和 控制 , 同
4 . 1 8
3 . 9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