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合同协议书无效制度修订稿

论合同协议书无效制度修订稿

论合同协议书无效制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论合同无效制度

作者:范冰清

摘要]对无效制度,在不同的阶段和背景下,有不同的制度模式。文章试通过对古代、近现代合同法和当代合同法上合同制度的客观历史考查,分析并提炼合同无效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当代合同法的合同无效制度现状,并试图构建出一种完善的理论模式。

[关键词]合同无效意思自治客观对等主观诚信

一、合同无效制度的线性考查[1]

(一)古代合同法上的合同无效制度[2][3]

古代合同法以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合同法为研究对象。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而又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涉及合同领域与买卖有关的规范有150多条,奉行严格的新式主义,订立合同必须由证人到场;有关买卖土地、房屋等主要财产的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即所谓的“泥板条约”,否则不生“诉权”,也就是我们现在谈的“因合同无效而不生救济问题”,合同的效力完全取决于合同订立的形式,严格遵循“[形式违法]→[合同无效]”的单向思维路线。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将合同视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用合同作为确定当事人相互间的债权关系的“法锁”。“在盖尤斯的《阶梯》中,……盖尤斯说:这些债或者产生于物(res)(即通过物的转移,这是契约范畴中最初的实物债),或者产生于话语(verbis)(即像在要式口约中那样使用程式用语),或者产生于文字(literis)(即采用文书的形式),或者产生于合意(consensu)(即我们前面介绍的合意契约)。优士丁尼在他的《法学阶梯》中,除扩大了实物债的范围外,继续遵循盖尤斯的分类,并且根据习惯把契约分为实物契约,口头契约,文字契约和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属于要式契约,即当事人必须且只需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式(或口头或书面),契约才会在他们之间生效。以要式口约(stipulatio)为例。“在这种最早的程式中,未来的债权人文:”你答应向我支付500元,或者,给我你的马吗(Spondesne……)‘未来的债务人回答:“我答应(Spondeo)’。然而,要式口约的效力,同其他要式行为一样,产生于它的形式,而不是产生于该形式所无疑体现的协议。协议既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充足的。协议不是充足的,因而,如果形式出现缺陷(例如:债务人说”我承诺[promitto]“,而不是说”我答应[spondee]“),债务人不能抗辩说:尽管如此,已存在实质性的协议。”可见,对要式契约而言,合同效力的有无完全取决于订立形式的合法与否,只要形式合法,不问内容,不问当事人主观意思表示,合同当然生效,反之,合同当然无效。

非要式契约包括实物契约和合意(诺诚)契约。实物契约有四种:消费借贷(mutuum),使用借贷(commodatum),寄托(depositum),质押

(pignus)。它们的共同点是债不是产生于协议本身(虽然协议是重要的条件),而是产生于对有形物(res corporalis)的交付。诺诚契约有四种:买卖(emptio venditio),租赁(locatio conductio),合伙(societas),委托(mandatum)。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产生于单纯的协议(nudo consensu),也就是说,不需要任何的形式或者任何的人体行为(例如像实物契约所要求的交付行为)。由此可见,对实物契约而言,正如萨维尼所言:“交付本身就是一项契约。”合同生效与否直接取决于实物是否交付,而对于诺诚契约而言,合同生效与否直接取决于协议的达成。

一种形式(要式契约)、数种类型(八种非要式契约)构筑了前期罗马法契约体系的主干,但由于列举方法产生漏洞,罗马法上又出现了“以物换物(给付某物[债因]是为了对方给付另一物[标的]),以物换做(给付某物是为了对方做某事),以做换物(做某事是为了对方给付某物),以做换做(做某事是为了对方也为自己做某事)”形式的无名契约。无名契约是对“一种形式,数种类型”的突破,但它不意味着当事人自己可以任意创设契约类型,因而在合同生效标准问题上也不会出现创新。

不生效力的那一部分契约,即简约。简约是一种单纯的合意。罗马法上不产生债,只产生抗辩。这类企业不产生现代意义上合同的效力,即“单纯的合意(非诺诚契约)→合同无效”模式。

小结:通过罗马法上各种类型契约效力的阐述,我们会发现合同是否生效在古罗马法上几乎可以直接取决于“合法形式”。当然,诺诚契约的存在似乎证明了合意在合同生效中的重要作用,但诺诚契约在罗马法中因为类型法定的制约形成一种封闭的体系,作用甚小。特定历史条件早就了罗马法上合同无效制度的形式主义特色,以我们现在的思维可能不可理解,但不能否定其在当时的历史价值,同时,笔者在此乐此不疲的地陈述史料,也是要为下文构筑理论体系寻求一种历史的考证。

(二)近代合同法合同无效制度

1、中世纪原因理论对合同效力认定的影响[4]

随着要式口约的衰退以及简约制度的成长,古典罗马法契约制度逐步瓦解。中世纪注释法学家在重构合同概念的过程中,利用《学说汇纂》中有关“如果存在原因,那么没有名称的契约也可产生债;不存在任何原因时,协议(cinventio)不产生债的阐述,以”原因“来为”简约“穿衣。简约一般不是契约,不能产生诉权,但在船上”原因“这一衣服后,即成为可受诉权保护的契约。

14世纪以后形成的合同概念,就是通过“原因理论”,把意志附加于当事人的意志之上。17世纪自然法学派,把单纯的合意提升为合同的普遍范畴。在那时,“单纯的合意即形成债”成为了建立新的契约体系,并最终形成摆脱法定形式约束的统一企业概念的最大可能。

2、近现代法上的合同无效制度

近代合同法,以1804年法国典中的合同制度为典型代表,以合同自由原则为明显标志。在法国,自由主义原则在18世纪得以确立并在大革命时期的立法中得以体现。自由经济的基本观念是允许人们依照自己的意愿交换相互的财产或服务,也即:允许人们依照自己的意愿订立合同。康德在《法律理论》一书中言到:“当某人就他人实物做出决定时,可能存在某种不公正,但当他就自己的事务做出决定时,决不可能存在任何不公正。”[5]因为任何理智的人不会损己利人,所以在自愿接受义务的情况下,不公正则被假定为不可能存在,个人意志也就没有必要依从“客观公正”的矫正。合同自由、意思自治意味着当事人意志主导合同效力,法官的权力仅在于对订立合同的客观因素进行审查,而这些客观的因素对相同类型的合同的任何当事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但同时,《法国民法典》第1108条规定:“下列四项条件为契约有效成立的主要条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的同意;上述当事人的缔约能力,构成义务客体的确定标的;债的合法原因。”将“合法的原因”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成为限制意思自治的工具。第1108、1131-1133条明确将“合同的原因”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而第1131条规定:“无原因的债,基于错误原因的债或不法原因的债,不发生任何效力。”第1133条规定:“如原因为法律所禁止,或原因违反善良风俗或秩序时,此种原因为不法原因。”民法典中始终没有对原因有个明确的解释。法学界先后出现了“客观原因说”和“主观原因说”。传统原因理论认为,任何人进行交易均有直接目的(近因)和最终目的(远因)。近因与合同缘何订立直接相关,因而,对合同效力的衡量应从“当事人为何进行交易”这一主观出发,以经济因素即交换的理念作为根据,衡量合同有效抑或无效。用法律的公式可表述为“[客观因素(对等交换)]——缺失→合同无效”。现代原因理论把近因、远因均纳入原因范畴。在现代法

者眼中,随着个人主义和意思自治的衰落,人们不再将视为合同本身的目的。所谓的契约自由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原因应当成为审查当事人运用契约自由欲达到的目的的方法,成为淳化合同关系的手段。[6]对原有进行考量过程中,就是对当事人诚信的考量的过程。当事人的诚信既包括对对方;利益的尊重,也包括当事人对利益的尊重。

小结:法国典总体精神是意思自治、契约自由,但同时,又在合同生效要件中载入“合法的原因”加以规制。借法者莱尼?达维德观点我们可以做如下表述:当事人可以自由的缔约,但在没有考虑当事人为什么做出这种许诺的理由和许诺者的目的时,你不能对一个许诺赋予的效力。在这里,合同无效制度已经初步显现其主观因素要求。笔者将这一时期的合同无效制度模式概括为“[自由意志(对等交换+主观诚信)]——缺失→[合同无效]”。

这样,近现代合同无效制度挣脱了绝对形式主义的桎梏,而着眼于经过几代家努力精心、逐步提炼的“意志”和“客观公正”因素的考量。在合同主体方面,认为人人都有不可剥夺的法律人格,对合同效力造成影响的唯一主体事由是:主

体的行为能力。在合同内容方面,认为合同时当事人之间自由意思的选择或真实意思的表现。在合同形式方面,主张当事人自由选择合同形式,严格的形式主义被抛弃。合同只因主体不适格及主体意志不自由真实表示以及违背社会利益而无效。合同无效制度至此有了质的飞跃和突破。

(三)当代上合同无效制度

当代合同法与近现代合同法并无明显的发展界限和本质差异。这是因为,支撑和构筑当代合同法的基础并没有质的改变。“私法自治”仍处于相当重要的基础地位,“契约自由”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客观的变迁仍不可避免的催生了新的制度景象。

1、标准合同中特殊的无效合同制度

当代社会,邮政、电信、电业、自来水、铁路、公路等公用事业居于独占地位,欠缺真正的缔约自由的基础,法律规定了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消费者和用户的缔约请求,这就是所谓的“强制缔约”。

强制缔约的场合,一方以标准合同的方式在当事人之间确立合同关系,而标准合同的效力认定主要取决于格式条款的内容和形式。格式条款的提供方须尽提醒和说明义务,以及在拟定条款是应力求公平的义务,否则合同(全部或部分)无效。与以往的合同不同,标准合同由于其集广泛适用性与一方拟制性于一身,所以,合同法在合同无效制度上设置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2、司法实践对合同无效制度的补充

在法国,自20世纪初始,随着国家对社会干预的不断加强,意思自治及合同自由原则相对衰落。合同效力又探寻当事人意志自由逐渐向维护社会公正的角度转向。在实践中,法官解释合同时,常常不去刻意的寻求当事人通过合同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而是倾向于使合同产生法官所希望的产生的那些法律效果。事实上,当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表达不清楚或不完整是,法官完全是根据“当事日的意愿是要订立公正的和符合社会利益的合同”这一推定对合同作出解释的。除此之外,法官在处理合同纠纷时,不仅将某些规范及经济规则直接运用于审判过程,完全根据公平和最大限度地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对纠纷做出判决,而且,在涉及当事人意思表示瑕疵的评价问题时,不再煞费苦心地去考虑寻找一种判断意思表示是否自由,是否清晰的具体标准,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当事人一方是否使用了不诚实的手段或取得了不正当的利益,以此决定合同应否无效。[7]

3、前苏联特别的合同无效制度

前苏联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法律行为一律无效。这里的法律不仅指立法文件,而且也指任何其他的规范性文件。例如政府决议和命令、国家计划

和任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秩序,扩大国家对民事社会私生活的干预。合同无效制度打上了浓重的干预和命令色彩。

小结:当代合同无效制度趋向于衡量合同双方利益的公正保护,以公平诚信原则为核心要素,同时,重申社会利益不可侵害性。尽管前苏联的规定过于苛刻,但一种蕴含的把“强行法规不可违抗性”嵌入合同无效制度确实有其可资借鉴之处。

至此,合同无效制度经历了“形式违反→合同无效”,[自由意志(对等交换+主观诚信)]——缺失→[合同无效]“,”公正利益+法律强行规定——缺失或违反→合同无效“,逐步完善并与现实和理论相适应,进而也为我们今天思考合同无效制度的理论重构留下了可考的足迹和可鉴的典范。

二、合同无效制度的理论结构

(一)英美法上的约因理论对合同无效制度的影响

约因这一概念萌芽于英国。霍姆斯说,契约的全部意义在于其正式性和外在性,约因在支持契约效力方面的说明,正是从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观点去寻找契约的效力根源的。在英美法系,讲到契约的成立,必须是合意+约因。普通法国家关于约因的传统理论认为:约因(对价)是指一方得到的某项权利、利益、利润、利得或者另一方作出的容忍,即不行使权利遭受的损失或承担的义务。也就是说,成为合同法上的“约因”的必须是“合理的允诺(交换对价)”,只要

在被告的允诺具有良好的、充分的或者足够的对价缺失,合同无效。

对约因的认定,英美法系上,有“获益-受损”式约因、“互惠”约因理论以及后来的对约因理论进行限定性完善的“禁止翻供规则”。“获益-受损”约因理论的基本内涵是:如果是要约人从交易中获得利益。那么,这种利益就是其作出允诺的充分的约因。另一方面,如果承诺人因立约而受损,那么这种损失也是其作出允诺的充分约因。简言之,获益或受损均为允诺的约因。其不足之处在于,“获益”“受损”内涵的模糊性。霍姆斯从对“获益-受损”公式的批评中导出了自己的规则,他指出:“当一件相同的事涉及到具体的人时,它可能并不总会成为对价,有时是对价,有时又不是……但是,通过协议的条款来看,对价的本质在于它是对价之给付的诱因。整件事的根本在于对价与允诺之间的互惠利诱关系。”[8]霍氏的对价理论对合同无效制度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表述为无对价的交换,合同无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对价”的认定则完全取决于契约自由的内容。(约因)对价的价值不必与允诺的价值对等。

我们发现,到霍氏的对价理论止,契约自由原则仍牢牢主导着合同无效制度。合同无效制度的核心要素是:失去自由的对价失衡。用法律的可表述为:“[(契约自由=)自由的对价]——缺失→[合同无效]”。

丹宁法官创立的“约定禁止翻供原则”对传统理论提出挑战。在这一原则下,没有约因的允诺也产生了效力。然而,这一原则究竟是对价理论的实质违背,还是限定修正,也许科宾的思想能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崭新的思维。科宾指出:在允诺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其约定在被允诺人一方诱发具有明确且实质性的作为或不作为,并且实际上已经诱发了上述作为或不作为的场合下,只有通过强制执行该约定才能避免不正义的后果,其允诺是有约束力,

可以看出,约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为合同无效制度注入了新的内涵:所谓“允诺者有理由相信”并“实际诱发”到“强制执行”,体现的是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无效制度的指导。建立在“诚实信用”指导下的“自由的对价”有了更为严格的内涵,它不仅包含当事人自觉自愿的表示行为,而且还纳入合理信赖的我利益保护,用法律公式可表示为“[自由对价+合理信赖]——缺失→[合同无效]”。

(二)与大陆法系原因理论对合同无效制度的影响的比较

大陆法系的原因理论如前所述,经历了“客观原因说”到“主观原因说”的发展历程。与英美法比较,对合

同无效制度的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理论的演进中,无效制度的模式也随之浮沉。用公式可概括为“[客观因素(对等交换)]——缺失→[合同无效]”到“[自由意志(对等交换+主观诚信)]————缺失→[合同无效]”。

不难判断,对合同无效制度,两个大的法系实质上都经历了“纯客观衡量”到“注入主观因素的客观衡量”的过程。

三、我国的合同无效制度的理论建构

(一)合同无效的概念简析

合同无效指当事人之间以达成的协议或者已经完成的交易不发生预期的法律效果,或者约定的条款不能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力。

罗马法上“适法行为德无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区别如下:或者行为缺乏某项基本的要件,以至法律不能承认它并保障它的结果,或者根据法律自己规定的其他手续,某人有权要求宣告行为无效。在第一种情形中,适法行为在法律上当然地绝对地无效;在第二种情形中,行为可因抗辩而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因为人们运用自己的权利以求排除另一权利的诉讼形式一般为抗辩。”现代民商法一般沿袭罗马法上对合同无效的分类,将合同无效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在英美法上也称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是指根本不具有合法存在或法律效力的合同,而且这种合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注入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缺少合同成立的一切正常要件”也可能是“虽然合同具备合同成立的一切正常要件,但因为法律不认可合同的标的,或它欲达到此目的而使用的条款,从而使使它成为无效合同。”[9]可撤销合同是指“其一番以上

当事人有权通过明确表示撤销只选择而阻止法拉关系由该合同产生,或者通过该合同的认可而使之成为有效并能够强制执行。”[10]理解合同无效制度,法国经典作家采用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比喻:合同相当于某种“机体”,无效则是这一机体所具有的特殊状态,而绝对无效于相当无效的确定就取决于这一状态的严重程度。当合同的特殊状态极其严重时,即绝对无效,由于绝对无效的合同缺乏合同成立的条件,故其犹如“死产儿”,一开始就注定没有生命存在;当合同的特殊状态不严重时,为相对无效。相对无效的合同只是不健全、有缺陷,是可以治愈的。法国现代通行理论就合同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区分确定了这样的标准,在法律有关合同无效的规定中,某些规定是基于保护利益的需要,当合同违反法律的这些禁止性规定时,为绝对无效;而另一些规定是基于保护个人利益的需要,当合同违反这些规定时,为相对无效。[11]

(二)、我国合同无效制度的现状及分析

在我国,规范合同制度的特别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性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利益;(五)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53条规:“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第54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与《民法通则》第58条相比,有如下变化:(1)欺诈、胁迫原则上为可撤销合同,仅损害国家利益者为无效合同;(2)乘人之危的合同不再是无效合同;(3)限制行为能力人超出行为能力范围订立的合同不再是无效合同;(4)删除了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内容。与《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相比,扩大了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包括了:(1)重大误解;(2)显失公平;(3)一般的欺诈;(4)一般的胁迫;(5)乘人之危。

(三)、遐想:以传统理论构造新型的合同无效制度

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与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关于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规定相差无几。法国法规定的引起合同绝对无效的原因有:(1)合同标的或原因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2)合同违反有关法规;(3)合同缺乏同意;(4)合同违反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利益的规定。德国民法典规定的绝对无效的原因是:(1)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2)在对方知悉的心意保留、虚假行为、或者戏谑行为;(3)欠缺相应的行为能力;(4)法定形式欠缺。而克撤销的合同则是因胁迫、欺诈、和错误。[12]我国合同无效制度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同时,却又恪守着一些错误的信条。其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同样是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在损害国家利益是,合同无效;在损害私人利益

时,合同可撤销。这不禁使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民事生活领域,私人和国家究竟应否有平等的主体资格和地位?现代法理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而合同无效制度的设置却是背其道而行的。

事实上,从古至今,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制度,反映的是国家通过对合同效力的规制而对司法加以干预。我们不妨大胆地、批判地,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形式违反→ 合同无效”,“[自由意志(对等交换+主观诚信)]——缺失→[合同无效]”,以及“公正利益+法律强行规定——缺失或违反→合同无效”,抹去国家利益的特殊保护,重构合同无效制度。当然,亦有必要适当引入我国及法德的各种无效事由。据此,笔者分析,应依合同关系的要素入手,提炼出“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法律因素有”,在各自的项下具体分析与合同无效制度的衔接。

“主观因素”包括欺诈、胁迫、错误,“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利益、公序良俗、双方利益(是否显失公平)以及法律强行规范(是否违反),“法律因素”特指法定形式(是否遵循)。

对具体合同效力进行界定时,应具体分析,但作为制度设应有一种普遍的规则。上述“主观因素”出现在合同订立中时,合同是否生效应由当事人决定,因为行为人自己才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所以,欺诈、胁迫、错误的主观意志状态存在于合同订立时,对之的矫正和再衡量,应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是否撤销。“客观因素” 在合同无效制度中最主要的表现为社会利益的背弃。在这种情况下,契约绝对自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要求国家公权,合同无效,而不问当事人缔约时,是一方欺诈、胁迫还是错误。“法律因素”,是法律(不论立法者处于何种立法考量)对某些类型合同以法定形式加以特别规定,要求行为人当然遵守,对之的违反当然合同无效。

把“合同无效制度”试图用“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法律因素”予以构造,笔者的初衷在于明晰这一制度领域的基本精神,即:契约自由的限度,在于对相对人的相对尊重及其他人的绝对尊重。而无意挑战现行立法规范。相反,现行立法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法律根据。但笔者仍然认为现行合同无效制度对国家、私人利益保护区别对待是不可取的。

四、结语:合同无效制度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特种类型合同——标准合同出现,合同的发展也必然呈现新的面貌: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合同标准条款制定方式提供方要求的提高。前已述及: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必须谨提醒义务与说明义务,以及在拟定条款时,应力求公平的义务,否则合同无效。与传统的合同无效制度比较。强制缔约领域合同无效制度呈现“无效事由单方性”,也就是说“只要提供方违反上述义务合同即(全部或部分)无效”的特点。在一些学者惊呼“契约死亡”的同

时,似乎合同无效制度则在合同效力领域极力挽救,而事实上契约没有也不可能死亡,合同无效制度也没

有必要去挽救。

一个非常重要的法理可以解释这一切: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在基于效率、安全、政策价值的考虑设置标准的同时,当然会在合同效力领域,相对方利益保障上强加给提供方以一定的义务,而这些义务实质上仍未突破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法律因素的范畴,仍然是从实质上要求缔约方的诚信、缔约效果的公正以及缔约形式的法定。

注释:

[1]为论述方便起见,笔者在自己叙说部分,同样使用“合同”一词,而不严格区分古代法上的契约与我们现在所言之“合同”的内涵差异。3有关简约、无名契约的资料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0—— 392页。

[2]古罗马法有关要式契约、非要式契约的资料参见[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208页。

[3]有关简约、无名契约的资料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0——392页。

[4]参见徐涤宇:《合同概念的变迁及其解释》,载《研究》2004年第2期。

[5]参见尹田着:《法国现代》,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6]参见[美]詹姆斯·高得利:《法国典的奥秘》,张晓军译,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568页。

[7]参见王利明、崔建远着:《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

[8]Holmes:Common Law,P289,转引自傅静坤着:《二十一世纪契约法》,1997年版,第74页。

[9]参见:P·S阿蒂亚着:《合同法概论》(程正康译),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35-37页。

[10]参见:Contracts Restatement,§13,转引自王卫国:《论合同无效制度》,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1]参见尹田着:《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12]参见李永军着:《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390-391页。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说明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说明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说明关于就业协议书填写的说明 一、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规范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按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在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愿意去用人单位就业的,并经用人单位所在地就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局、人才交流中心或教育局等具有人事档案关系接收权力的部门)同意接收的一种就业合同。 1.毕业生情况及意见姓名、性别、民族、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自行填写。 学制:两年。 政治面貌:团员或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 培养方式:并轨。 健康状况:良好。 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历:专专科。 毕业时间:6月。

应聘意见:同意到XXXX公司就业(针对到公司企业等单位就业);或者同意到XXXX局就业(针对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 本人亲自签名并落款时间。 2.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单位名称:自己就业应聘的单位名称。 单位隶属:一般不写(用人)单位自身知道情况)。 联系人、)联系电话(必须写固定电话)、邮政编码、通讯地址)(精确到门牌号)、、Email为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 所有制性质:全民(行政事业单位)、集体(大型国企)、合资、股份制、其它(用人单位知道自己单位的所有制形式)。 单位性质:用人单位清楚自己单位的单位性质。 档案转寄详细地址:暂时不填,此地址为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地址。 用人单位意见:单位盖章必须为单位公章(单位的人事专用章、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或带单位全称的公章),不能盖带有财务专用章、发票用章等字眼的章。 一般不能是椭圆形、方形、菱形。 的章,要为圆形的章。 合格的章:XX公司人力资源部、XX公司人事专用章、XX公司、XX 局人事科、XX局。

施工单位如何行使施工合同解除权

施工单位如何行使施工合同解除权 作者:周善良王滨来自:本站原创 2007-3-7[浏览:2388次] 合同解除,广义上包括协议解除与法定解除,其中协议解除由于是基于当事人双方共同意思表示而产生的,一般不会在合同双方之间引发纠纷;而法定解除(也即狭义的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且有效后、没有履行或完全履行完毕前,一方当事人通过行使法定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我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它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五)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上述规定对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进行了原则性的界定,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合同当事人一方才有权通过法定的程序解除合同。 而建筑施工合同与一般的合同相比,不仅涉及的标的金额巨大,而且往往涉及多方利益,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系列经济主体的生存。因此,在其解除权的行使上,法律采取了较一般合同解除更为慎重的态度,特别是根据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在合同订立及履行中的优势地位变化规律,对施工单位单方行使解除权的行为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定。 一、施工单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9月颁发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九条中,具体规定了承包人(也即施工单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具体条件。根据该条规定,施工单位在发包人具有下列违约(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施工,并经施工单位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履行时,可以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 1、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除合同约定需由施工单位带款垫资的情形外,按约定金额及期限支付工程款是发包人的主要合同义务,如果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项,导致施工单位无法继续施工,施工单位可向发包人发出通知付款的催告,给对方以合理期限,只有在合理期限届满后发包人仍不履行支付义务的,承包人(施工单位)方可行使合同解除权。 2、发包人提供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为此,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件》第14条规定,由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同时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等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否则,除需承担赔偿责任外,还会受到较重的行政处罚。而根据国家《标准化法》及《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最低质量标准,在发包人提供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或设备不符合该标准时,施工单位应当要求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进行更换修理,发包人拒绝履行的,施工单位有权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施工合同。 3、发包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协助义务的。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承揽合同的特殊形式,因此,《合同法》第十五章中有关承揽合同的一些规定,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同样可以适用,依照《合同法》第259条的规定:承揽工作需要定作人协助的,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揽工作不能完成的,承揽人可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义务;定作人逾期不履行的,承揽人可以解除合同,该条款反映在《解释》中即形成了本条规

关于就业协议书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我一朋友606毕业换了新单位(国企)还是用旧的协议回学校换了份新的!所以这个你还要保留着!万一将来签了国企就用的着了!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 作为学校列入派遣计划依据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s vs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表现在: 11、《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22、《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划进行派遣。 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3、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4、《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 三、了解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 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上后,均须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完整篇.doc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行使- 一、法定解除权产生的情形 ; ;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已经依法成立而且生效的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形,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付出代价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规定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经过解除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向将来终止法律效力或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特点在于: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换言之,法律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当事人享有法定的解除权,通过行使解除权,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方当事人享有仅凭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当事人双方间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约定解除则是通过双方协商或事先约定解除的条件,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第69条、94条规定了合同的法定解除情形,符合这几种情形的,当事人即可行使法定的解除权。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 (一)因不可抗力产生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94条第1项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发生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合同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应该解除,并非一出现不可抗力情形就产生法定解除权,如果不可抗力对合同的影响程度不严重,没有影响到合同

目的的实现时,就不能解除。这个法定解除条件实际上是在出现不可抗力以后,对合同解除作出了限定的条件,只有在影响到合同目的的实现时才能解除,而不是只要出现不可抗力就可以解除。 ; (二)因预期违约产生的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94条第2项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实际是对明示和默示预期违约的规定,在一方当事人明确或以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非违约方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选择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合同对双方不再有约束力。规定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让预期违约的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以解除合同的方式,尽快从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 (三)因迟延履行产生的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94条第3项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4项的前半部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两种情况下的迟延履行,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履行期限到来后未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致使对方订立合同目的落空,没有继续履行的意义,这种情形可不经过催告程序。这两种情况其实质都是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均构成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体而言: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行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诈下陷于某种错误认识而为的民事行为。 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立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诸如,债务人为规避强制执行,而与相对方订立虚伪的买

卖合同、虚伪抵押合同或虚伪赠与合同等;代理人与第三人勾结而订立合同,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亦为典型的恶意串通行为。该类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因而也具有违法性,对社会危害也大,所以《合同法》将《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所规定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纳入到无效合同之中,以维护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维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一是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 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 三是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就要进行干预。 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一般的绝对无效合同的原则处理,而是按照《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将双方当事人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者返还集体或者个人。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同意解除合同的承诺书

同意解除合同的承诺书 现就本案发表如下代理意见,恳请支持采纳。 一、涉案合同合法有效,应该尊重当事人约定。本案当事人已经约定:赎楼费和其他实际发生的费用均由原告承担,被告是净得625000元。这是本案的关键事实也是市场交易惯例。 1、根据双方签订的合法有效的《房产买卖合同》第一条约定:“房产有抵押,买方已经核实产权相关文件记载信息”,即原告理应知道抵押情况。 2、据原告提供的证据《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原告不明知该套房产与其他两套房产共同抵押,不是事实,不符合常规常识。因该份合同第条款明确写明:“专项用于购买城市主场公寓a座1411、2412、2413物业(期楼或现楼)。”第条款写明:“贷款期限120个月。”而该合同签订的时间是2015年9月19日,那么显然,该贷款期限应该到2016年止。应该说,原告不知道银行有这么霸道,竟然不同意只赎回其中一套房产,而只同意捆-绑赎楼。 3、根据双方签订的《房产买卖合同》第八条第五款明确约定:“以上税、费,双方约定由买方承担其中第(1)---(24)项税、费,买方承担第/项税、费”,即本案双方已经约定一切税费均,包括其他实际发生的费用均由买方承担,卖方无需承担任何税费。其中第(20)项就是赎楼费,

第(24)项是其他(以实际发生的费用为准)。之所以约定其他实际发生的费用,就是预防没有想到的一些项目的收费情况。这也就是立法技术上的兜底条款。既然已经有明确约定,就应该严格按照约定办理。 4、认为赎楼是买方的责任,其实是一个误区。无论赎楼是哪方的责任,但缴纳赎楼费和其他实际发生的费用,按照合同明确约定,是原告的责任。 赎楼,就是付清卖方该物业的抵押贷款本息并注销抵押登记的行为。 赎楼费是按赎楼金额和担保方式来算的,赎楼有现金和担保两种,一般最多的是担保赎楼。担保赎楼收费是赎楼金额的1%,现金赎楼是2%以上。 赎楼所需资料: 卖方所需资料: 1、卖方身份证复印件; 2、房产证复印件;(有房产证才可赎楼) 3、抵押借款合同原件; 4、卖方供楼存折原件加密码;(银行扣款时用) 5、银行欠款清单;(业主去银行打印时,同时向银行提出书面提前还款申请) 6、产权查档单; 7、买卖协议; 8、公证委托书。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等有关就业证明材料的说明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等 有关就业证明材料的说明 根据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就业协议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非协议类就业登记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均能用于证明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对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调查,有一定程度了解,充分与用人单位沟通,争取在毕业(2014年7月)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其中一类(三类只需提供一类即可视为学生就业),为毕业生就业的个人权益得到保障与维护,学院、各系相关就业工作人员要积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正确引导毕业生填写有效的就业证明材料,并认真通过各种途径核实与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三类就业证明材料详细说明如下: 一、协议类就业的形式 (一)、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三方协议书),到用人单位就业 1.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领取后签,在封面左上角填上编号(编号格式为:13642+学号,如:学号是1010123,则编号为:136421010123); 2.毕业生就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待甲方(用人单位)与乙方(毕业生)签订协议后,三份协议书由毕业生本人或用人单位同时寄回或送回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让签证登记方(学校)盖章后生效。学校盖章后留存一份(黑色),返还两份给毕业生或用人单位,一份毕业生留存(绿色),一份用人单位留存(蓝色),签订就业协议具体流程(附件一)

(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经劳动(人事)部门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三)、毕业生参军、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含入伍预征、基层项目等)就业 1.参军、入伍预征要有生源所在地或高校所在地县(市、区)级武装部的入伍证明材料,或通过体检成为入伍预征对象,提供学校及兵役机关审核盖章的《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证明材料; 2.基层项目要有用人单位接收证明材料; (四)、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的;要出具定向委培协议 (五)、出国、升学,包括考取研究生、专升本、考取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出国留学、工作 1.出国留学、工作要有出国留学、工作相关的证明材料; 2.升学要有录取通知书或调档函; 二、非协议类就业的形式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尚未签订协议书,只提供按要求填写《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非协议类就业登记表》(附件二)到用人单位工作 附件二说明: 1.此表可用于证明毕业生就业情况; 2. 用人单位盖章须与填写的单位名称(可为简称)一致,否 则为无效证明; 3. 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基于诚信原则填写本登记表;

合同无效起诉状通用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无效起诉状通用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原告:_______,____(性别),____族,________年 ____月____日出生,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被告:________________公司,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风险提示: 诉讼请求必须具体﹑明确,该写的一定要写,因为其事关法院审查的范围。但千万不可不加思考地乱要求,如果无相应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势必遭到败诉的后果,通常还会因此而向法院支付相应的诉讼费。 另外,诉讼请求应提出具体的数额,不能笼统地说赔偿原告的一切损失之类。虽然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并不等于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多多益善,比较切合实际的请求数额,不仅可以减收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调解和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减少讼累。诉讼请求 一、依法确认原、被告签订的关于__________小区_____号______单元 _____楼_______号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二、判令被告返还原告购房款__元; 三、判令被告返还原告交纳的入住等费用_______元; 四、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风险提示: 诉状是个利剑,挑起战争。如果没有写好,那么势必倒过来伤到自己。因此,要摆事实,讲明道理,引用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为诉讼请求的合法性提供充足的依据。摆事实,是要把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发生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特别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实事求是地写清楚。讲道理,是要进行分析,分清是非曲直,明确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条款和政策规定。事实与理由被告在__________区开发了___________楼盘公开销售,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原被告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原告购买了__________小区_____号______单元_____楼_______号的房,并向被告交付了全部购房款__________元。现被告又

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目前中国合同解除制度问题研究 【引言第一章】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第二章】合同解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结论/参考文献】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引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合同的内核,客观表现在双方当事人的羁绊性,合同法亦是立足于意思自治原则而展开,法律制度不仅要保障缔约的自由,更要保障解约的自由。合同解除制度的价值就体现在综合多重价值取向确定合同解除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引和调整。合同解除制度的周延,能够有效降低当事人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有利于在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层面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进行指引,进而形成相应稳定的交易秩序。 2 研究现状 关于合同解除制度研究的学术成果蔚为大观,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崔建远教授的《合同解除的疑问与释答》一文中以风险负担规则

为背景,厘定不可抗力解除、协议解除、违约解除,并提出合同撤销权在特定条件下与合同解除竞合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亦阐明了可撤销合同在行使撤销权之前系有效合同方可解除的立场,同时又提出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可以作为解除对象,亦说明了成立且“有效但并未生效”的合同状态存在的必要性。对违反从给付义务、附随义务时,唯有符合致使合同目的不能的情形下方可解除。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贺剑在《合同解除异议制度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4 条将异议权作为实体权利,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旨在限制异议权、稳定合同关系的合同解除异议制度,无论是逻辑层面还是价值层面均存在不足,更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影响,适用《解释二》第24 条时,应对解除权的有无进行实质审查,并据此判定解除行为的效力,从而致使该条规定形同虚设,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合同解除异议制度的相关建设性意见。华东政法大学杨静在《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一文中,站在违约救济的立场上,结合实务操作,论述了附条件赋予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结合外国理论研究与立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英国违背“要件条款”的规定,还是德国“债权人无被苛求遵守的可能性” 的规定,均以合同目的实现的可能性为根本。我国合同制度较多地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相关规范,尤其体现在我国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中,融合了大陆法系不安抗辩与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此外,日本民法典规定了单独针对合同履行的强

承诺书协议书

承诺书协议书 承诺书协议书篇一:承诺协议书 承诺协议书 甲方: 乙方:湖北荣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共同为乙方解决实际问题着想,履行好各自的承诺,落实双赢的目的,特签订承诺协议书如下: 一、甲方有偿为乙方解决湖北煤碳地质局片项目中存在的决定项目成败(来自:http://biz.doczj.com/doc/7e14500770.html, 厦门培训考试网:承诺书协议书)的重大阻力问题(乙方的目地先得到落实,先得利后付出,无风险)。 二、乙方承诺给予甲方在洪山项目中的建筑面积m2作为补偿(如甲方不要房屋,则按市场价折款后付给甲方)。 三、双方协议履行时,以关系疏通后开始谈协议阶段时乙方应付万元费用给甲方;协议签订后付50%给甲方,其他在项目销售时付清或甲方需要产权时给予办两证(均以双方核定的基数抵扣和结算)。 四、甲方为解决乙方的根本利益承担着全部责任,乙方必须为甲方所承担的责任安全负责,保密好过程和结果,遵守信誉,恪守诺言,一诺千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个人信誉,为以后的进一步合作建立良好的诚信关系。 五、双方应严格遵守承诺,违者必须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备案 。 甲方: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 承诺书协议书篇二:协议承诺书 信访人自然情况表 案情简介及调查处理表 审查意见表 发放救助金承诺表 承诺书协议书篇三:合作协议承诺书 合作协议承诺书 在邓清海、张进冲、张建长三方的共同友好协商下,秉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双方达成以下共识: 一、三方一起共同合作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异地扩建项目门诊楼及住院楼幕墙、门窗的安装与制作(合作时间:从工程进场至工程验收合格,工程结清为止)。 二、工作安装: 1、经协商指定,由邓清海、张进冲二人全权负责,张建长不得参与管理。 2、资金领款必须由邓清海、张进冲、张建长三人签字才能领取。 3、邓清海委托谢中华全权负责工地上所有事项(领款除外)。张进冲、张建长必须认可。 4、工程所有资金打入张进冲指定帐户(娄底市娄星区

有关就业协议书集锦九篇

有关就业协议书集锦九篇 有关就业协议书集锦九篇 现如今,用到协议书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协议书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纠纷。到底应如何拟定协议书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就业协议书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就业协议书篇1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说明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签订的就业意向书,是学校统计就业率,在网上进行就业登记的依据,同时也是省人事厅开具报到证的凭证。因此,毕业生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 1、甲方:由企业填写,其中档案接收单位及地址由档案接收方填写,户口迁移地址不用填。如果档案放福建建筑人才的,单位地址先不填。 2、乙方:由毕业生本人填写 3、盖章处:凡是要盖章的地方只需盖章,其余的可不填。 4、学校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请毕业生自己如实填写。联系方式:2660077联系人:金浩 5、协议条款:可不填 6、协议书需用水笔填写,如果填错可涂改,但不能太严重。

二、关于就业协议书的盖章 1、协议书都必须盖章,同时凡是要盖章的地方都必须盖章,不能遗漏。 2、的章。如果打算档案放到福建建筑人才市场,且盖不到公司公章,只能盖到项目部章,那要将项目部成立批文或《施工许可证》复印件一一起交到福建建筑人才。 3、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意见:详情见三。 4、学校院意见、学校就业工作部门意见:都已盖完。 5、甲方:盖公章。 三、关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意见的说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为毕业生档案存放机构,所以要求大家在盖此章之前务必先考虑好自己的档案要放到哪。 1、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说明 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找就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盖章; 国有企业:盖公司的公章;且第二处的章一定要盖公司公章。 私企:找人才市场盖章,切记不要将企业的章盖进去。如果已经盖了企业的章,只有到人才市场加盖章在旁边。 2、就业区域情况说明 厦门就业:找福建建筑人才市场 福建省其他城市就业:找福建建筑人才市场、各地市人才交流市场、海峡人才市场 省外就业:

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当我们说到合同的单方解除权,首先要从合同解除说起。广义上说,合同解除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没有履行或者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协议或者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方式,使合同关系提前消灭。它包括双方协议解除和单方行使解除权解除两种情况,即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是合同解除的一种方式。狭义的合同解除仅指单方行使解除权的解除,即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或约定的接触权,使合同的效力消灭。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含义及立法体例指的是广义的合同解除,即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是我国合同解除的方式之一。关于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我国民法学界对于单方解除权的行使和解除之后效力问题一直观点不一,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合同关系当事人屡屡诉诸法院。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单方解除权包括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两种类型。约定解除权根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发生的解除权。此种解除权往往事前约定:主要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若发生了一定情形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对于约定解除,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即约定解除的发生条件是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的,只要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该条件成就了,符合双方当事人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当事人便可行使单方解除权。 法定解除权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了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而发生的解除权。其实关于单方法定解除,我国《合同法》有较详细的规定。 《合同法》第94条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其中一、二、四项要求已构成了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非违约方不须经催告即可解除合同,而第三项则要求必须经过催告。其中第五项“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是个兜底条款,包含了《合同法》分则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形。法定解除权又可分为任意解除权和一般解除权,《合同法》分则中规定的承揽合同的定做人、委托合同和不定期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等

关于合同协议书无效的法律规定

关于合同协议书无效的 法律规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体而言: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行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诈下陷于某种错误认识而为的民事行为。 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立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诸如,债务人为规避强制执行,而与相对方订立虚伪的买卖合同、虚伪抵押合同或虚伪赠与合同等;代理人与第三人勾结而订立合同,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亦为典型的恶意串通行为。该类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因而也具有违法性,对社会危害也大,所以《合同法》将《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所规定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纳入到无效合同之中,以维护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维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一是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 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三是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就要进行干预。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原因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原因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原因 【摘要】合同解除作为一项合同法律制度,是提前终止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原因或情形。根据合同解除的不同原因,合同解除可分为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和合意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合同解除的条件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仍有合同当事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笔者认为对“合同的法定解除”这一论题加以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增强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严格限制解除权的行使、禁止解除权的滥用,使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在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实现合同的目的,保障交易安全。本文主要从探讨合同法定解除的现实意义、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条件及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法定解除权的消灭、适用法定解除条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条件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消灭 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当事人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全面、适当地履行,不得擅自

解除。过去,在我国由于在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上存在规范简单、体系不严、分类不明、用语混乱等弊端,曾一方面存在当事人滥用解除权,另一方面又存在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审理案件中对合同解除适用标准不同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合同法律法规方面的各项制度和规则也在不断发展。如何完善合同解除制度,使其在立法上规定得更科学、更完善,在实践中得到更正确有效地执行,成了我国合同立法的当务之急。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合同解除及其条件、效力、行使、后果作了较为系统、更为完善的规定,肯定了合同解除制度的价值,强调了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严肃性,有利保障市场交易的安全。但在实践中仍有合同当事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及其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有利于增强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提高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法定解除的理解,从而使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在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鼓励市场交易、保障交易安全,实现合同目的,增加社会财富。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买卖合同承诺书

承诺书 有限公司: 我方与贵司通过长期的业务往来,建立了良好的买卖合同关系,为了规范双方的管理和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方特向贵司郑重承诺: 1、交货时双方应做好书面记录,明确品名、数量、质量、规格等货物基本情况及交货时间、地点,我方同意按照贵司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结算工程款,在合同约定货物送完后3个月内,我方必须与贵司办理结帐手续,否则视为我方放弃结帐,超过3个月后结帐的,贵司可以不予认可。 2、我方委托(身份证号码:)作为结算凭证的经办人,受托人在结算凭证上的签字行为,视为我方确认。我方每次送货时,必须使用经双方认可的送货单,并由我方委托人员(身份证号码:)在送货单的结帐联上签署名字并确认送货数量,贵司库管人员才予以开始验收。若验收出我方虚报货物数量,则我方自愿按虚报量的20倍向贵司承担违约责任。同时,我方须在五日内凭按附件要求完善后的送货单、材料入库验收单到贵司开具内部结算付款凭证作为结算依据之一,否则贵司有权拒绝支付当次货款。从相应送货单开票之日起90日内,我方须按贵司财务制度完善审批及挂账手续,否则本单据自动失效,并视为我方放弃收取该笔货款的权利。 3、我方明确地知道,贵司任何工作人员 (包括但不限于施管人员、项目经理、处长、库管员等)任何时候以贵司或贵司相关项目部的名义向我方出具的欠据、收据、承诺及其他任何经济法律文书等,必须经贵司分管、主管领导审核确认后,并在5日内到贵司加盖公章方为有效,否则无效,由此产生一切后果由我方自行承担,贵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我方与贵司建立买卖合同关系以来,就已明确上述特别约定(以前的合同没明确约定,但我方认可且实践中也一直是按特别约定履行的)。故本承诺对我方与贵司此前订立的任何一份《买卖合同》(含《材料设备采购合同》)均有效。若我方违反上述承诺,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我方自行承担。 特此承诺

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文集合八篇

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文集合八篇 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文集合八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各种协议书频频出现,签订了协议书就有了法律依靠。那么写协议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就业协议书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就业协议书篇1 甲方:_________大学学生处 乙方: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 为保证就业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甲乙丙三方本着自愿合作的原则,经慎重协商,甲乙丙三方承认《_________大学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规定》对三方均有的约束力,并达成如下就业实习协议: 一、乙方要求甲方为其介绍丙方从事就业实习工作,其中 1.工作内容:_________ 2.工作时间:_________ 3.就业实习报酬和福利待遇:_________ 二、在办理实习信息登记时,乙方在就业实习报酬外应向甲方支付管理费用_________元。管理费用于为丙方购买人身保险等。 三、乙方在丙方实习期间,不得无故克扣丙方的劳动报酬。无论乙方辞退或丙方辞职,乙方均需付足学生自劳动开始之日至离开之日

的全部报酬。乙方有权根据其用工需要而终止与丙方实习用工关系,乙方终止用工关系需提前10天通知甲方、丙方。如丙方因无故离职,或因表现不佳被辞退,学校将按考勤等校规处理。 四、乙方在_________日以前,将丙方的报酬付给甲方,统一由甲方发放,乙方不直接与丙方发生经济关系。 五、丙方就业实习依法享受劳动保护,乙方不得安排丙方从事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危险的特殊行业或专业的劳动及违法活动;乙方应对丙方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不得损害或变相损害丙方在劳动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责。但是,甲方应为丙方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乙方对丙方的医疗不承担责任。在工作期间,乙方对丙方的故意行为造成的自身人身伤害事故不负责任。有关劳动保护的其他内容参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甲方是具体负责指导大学生就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工作中甲方教育丙方遵纪守法,执行用人单位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就业实习协议中的各项义务,如乙方与丙方发生纠纷,甲方主持调解双方的争议。在调解前,乙方或丙方不可申请仲裁和诉讼。 七、乙方有权与丙方签定有关知识产权、保密义务等协议。甲方督促丙方执行上述协议。 八、本协议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成立以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经当事人协议,或当合同具备解除条件,由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自始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通过主张情势变更作为实务中常见的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的手段,适用条件较为严格,在此不做展开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作为一般法定解除权中的“钻石规则”载明了作为违约方的对方当事人享有解除权,即使在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自己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之中,亦是释明一方当事人预期违约的,由对方当事人将解除合同作为一种救济途径。那么在司法实务中,作为违约的一方,是否可以主张合同呢?对此,下列两处法院在针对《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分别进行了阐明。 公报案例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上诉人冯玉梅与被上诉人新宇公司签订的商铺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新宇公司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已构成违约,又在合同未依法解除的情况下,将2B050商铺的玻璃幕墙及部分管线设施拆除,亦属不当。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从这条规定看,当违约情况发生时,继续履行是令违约方承担责任的首选方式。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于继续履行比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者支付违约金,更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但是,当继续履行也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就不应再将其作为判令违约方承担责任的方式。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此条规定了不适用继续履行的几种情形,其中第(二)项规定的“履行费用过高”,可以根据履约成本是否超过各方所获利益来进行判断。当违约方继续履约所需的财力、物力超过合同双

无效合同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协议书的法律 效力 文件编号TT-00-PPS-GGB-USP-UYY-00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之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经济合同中,无效经济合同约占经济合同总量的10%-15%,大量的无效合同致使每年约有3000亿—4000亿元的合同金额得不到履行。 这种现象引起的不良社会后果是:第一,发生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第二,商事主体对合同产生不信任感,不能自觉履行合同;第三,有利于违约当事人,给违约当事人提供可靠 的避风港,合同一旦认定无效,还可获得返还,这必然侵害守约方的利益;第四,从效率的标准看,过多地宣告合同无效,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 无效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是指不发生该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而不是不发生任何其他意义上的效果。我国合同法第58条、59条对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尚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解释与完善。 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 无效合同与合同无效并非同一含义。无效合同是合同的种类之一,而合同无效则为合同的法律效果。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虽然以“合同无效”进行表述,但其实际上就是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无效合同是绝对无效、当然无效、自始无效,而合同无效并非都为自始无效,一般认为继续性合同的解除不发生溯及无效的法律效果。虽然无效合同其无效为当然无效,但是合同是否有无效原因,当事人间有争执时,主张合同无效的当事人,不妨提起无效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确认。 无效合同的对内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经主张无效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之后,依我国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当事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条规定可以认为是无效合同的对内的法律效果。 无效合同的对外法律效果 虽然我国合同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因此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第三人,但是该规定并不能认为是关于无效合同对第三人的法律效果,而只能认为是无效合同中当事人之间恢复原状的排除适用,因为当事人基于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原本就应属于第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