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选料→清洗→脱皮→护色→预煮→分选、整修→配汤→装罐→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擦罐、入库→检验出厂
(二)操作要点说明
(1)选料:选用新鲜饱满、直径在25~28毫米,肉质致密,煮熟后不开裂的马铃薯为原料,剔除带青绿色、伤烂、抽芽及病虫害的薯块。

(2)清洗:将选好的马铃薯入清水池内浸泡1~2小时,再用刷子逐只刷净泥沙。

(3)脱皮:将洗净的马铃薯放入浓度为12%的沸碱液中浸泡2~4分钟,搅拌至表皮呈褐色糊状,捞出摩擦脱皮,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再在清水中漂洗1小时,以洗净残碱。

(4)护色:如来不及加工,要将马铃薯立即浸入2%的稀盐水中,以防马铃薯变黑。

(5)预煮:将马铃薯倒入沸水中煮沸10分钟,煮透后立即捞入清水中冷透。

(6)分选、整修:按色泽和大小分类,修净芽窝、残皮及斑点,削平切面,使其光滑。

(7)配汤汁:在沸水中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添加0.01%的维生素C。

(8)装罐:9121号罐装马铃薯520克,注入85℃以上汤汁330克;7114号罐装马铃薯265克,注入85℃以上汤汁160克。

(9)排气、封罐:装罐后将其放入排气箱内加热排气,罐中心温度达80℃,及时在封罐机上封罐。

(10)杀菌、冷却:封罐后,在116℃的杀菌锅内杀菌35~40分钟。

然后反压冷却至40℃以下。

(11)擦罐入库:杀菌后擦干罐身水分,抽样在30℃下存放7天检验。

合格者入库贮存或外销。

(三)产品质量标准
色泽呈浅黄或乳白色,色泽大致均匀;汤汁较清,稍有沉淀。

每罐的马铃薯大小较一致,允许少量开裂。

固形物不低于净重的60%,氯化钠含量为0.5%~0.9%。

红烧茄子罐头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进料→去萼及柄→去皮→切片→刺花→油炸→配料汁→装罐→排气→封口→杀菌→冷却→保温→擦罐→打检→贴标→打检→装箱→入库
(二)操作要点说明
①原料:以无籽、个大,成熟适度的老来黑等晚熟品种为好,但有籽的照样可使用。

②去萼及柄:用刀尖挖去柄,除去萼片,接着去皮,一定要削净。

③切片:此过程要及时进行,以免果肉变黑。

切片厚度为1.5厘米,要求厚薄一致,以利加工质量的统一。

④刺花:在片的正、反两面错开,用刀尖刻线使呈菱形但不切断,这样切后既美观又利于油炸。

⑤油炸:最好运用“抗哈”品种的油,以棕榈油为佳。

待油烧到150℃以上时,放入茄片,1分钟左右茄片发黄即可,以软而不烂为准。

⑥配料汁:此工序在油炸工序时同步进行。

先上油加热,油热后放姜丝、葱花、大料,接着烹酱油,稍加一点醋,待开锅后再添加热水煮沸30分钟,待香味散出汤显粘稠时,起锅备用。

⑦装罐:固形物占净重的60%以上。

⑧排气:在95~98℃下,排气15分钟,使罐内茄片达80℃。

⑨杀菌:杀菌公式为20'—40'—40'/105~115℃,反压冷却到40℃。

五香大头菜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主要原辅料
盐渍阶段:鲜大头菜100千克,食盐18千克。

卤制阶段:咸坯100千克,酱油100千克,五香粉0.3千克,苯甲酸钠0.03千克。

(二)工艺流程
鲜菜修整→盐渍→一次晾晒→一次卤制→二次晾晒→二次卤制→三次晾晒→拌五香粉→后熟→成品
(三)操作要点说明
①修整:将鲜大头菜剥去根须、尾根、叶基部,削去表皮后切块。

②盐渍:削皮大头菜100千克、食盐18千克,一层菜一层盐腌渍。

次日转缸翻菜1次,并将原缸内未溶食盐、菜卤浇到菜面上,以后每隔2~3天转缸翻菜1次。

经20天后并缸压紧,灌入补充盐分浓度为22%的菜卤。

③一次晾晒:将菜坯移至芦席上晾晒,每天翻菜2次,3~4天晒至菜变形弯曲。

④一次卤制:在酱油中,加入酱色及苯甲酸钠、五香粉的一半,混和搅拌均匀。

将1次晾晒的菜坯装进空缸内,灌入上述卤汁的一半,每2~3天转缸翻菜1次,20天后捞出沥去菜卤。

⑤二次晾晒:同第一次晾晒。

⑥二次卤制:将第二次晾晒的菜坯装进缸内,压实,灌入预留卤汁的一半及一次卤制剩余的卤汁,1个月后捞出沥去卤汁。

⑦三次晾晒:方法同第一次。

⑧拌五香粉:将预留的一半五香粉撒在处理好的菜坯上,翻拌均匀后,分层压紧在缸内,盖上薄膜,后熟半个月即成。

番茄汁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洗净→洗果修整→破碎→预热→榨汁→调味→脱气→高温瞬时杀菌→预杀菌→充填密封→杀菌→最后杀菌→冷却→成品
(二)操作要点说明
①原料选择:应选果实鲜红、番茄红素含量高,固形物含量及果胶物质含量高、糖酸比合适,风味浓郁的品种制汁,最好番茄红素含量在7~8毫克/100克以上。

②原料清洗: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清洗:
a.浸渍洗净法:将果实浸渍在水槽中进行清洗。

为提高洗净效果,通常使洗净水流动或使用螺旋式输送机;还可提高洗净水的温度,但会促使微生物繁殖。

在洗净水中添加次氯酸钠或进行氯处理,使洗净水氯浓度保持2~10毫克/千克,可有效抑制微生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洗净效果,必要时可添加单甘油酸酯、磷酸盐、柠檬酸钠、蔗糖脂肪酸酯等洗涤剂。

b.化学洗净法:在洗净水中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提高洗净效果。

为了除去杀菌剂中的铜和其他重金属,采用柠檬酸或其他酸性液是有效的。

c.气泡洗净法:从洗净槽底部喷出空气,使空气泡和洗涤液(水)均匀地接触果实表面。

d.喷雾洗涤法:将果实在水槽里浸渍一定时间后,送到旋转洗净机或冲洗输送机,使果实一边回转,一边受882千帕左右压力、20~23转/分流量的水喷洗。

喷嘴与果实的距离以17~18厘米为宜。

③破碎和预热:破碎方法有热破碎法和冷破碎法两种。

热破碎法是将番茄破碎后,立即加热到80℃以上。

冷破碎法的果肉浆中,果胶分解酶活性很强,在短时间内,容易将果胶分解成低分子的果胶。

因此,为了生产具有适当粘稠度,且倒入饮用容器之后不产生水浆液分离的番茄汁、番茄混合汁,最好采用热破碎法。

④榨汁:榨汁一般用螺旋式榨汁机进行操作,也可采用打浆机。

⑤脱气:可使用降膜式真空脱气装置、喷雾式真空脱气装置进行。

⑥调味:在番茄汁中添加食盐、添加量为5克/升左右,间歇式混合食盐时,先用一部分番茄汁将食盐溶解,然后从混合槽底部打入,并在不混入气泡的情况下,进行搅拌混合,或在脱气工序中加入。

连续进入的情况下,可使用粉体定量加料器和线上混合机。

⑦预杀菌:番茄汁粘稠,传热性差,需要的杀菌时间较长,会降低制品品质。

最好在装入容器之前进行短时杀菌,通常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法。

一般在118~122℃温度下,杀菌40~60秒,杀菌后,立即冷却到90~95℃,送装填密封。

杀菌装置一般使用管式热交换器,也可使用板式热交换器。

⑧装填和密封:将预杀菌冷却到90~95℃的番茄汁立即装入容器中,装填量以装满为
度,装填后立即密封。

⑨最后杀菌:将趁热装填密封的番茄汁放置10~20分钟,使之完全杀菌,然后用冷却水使容器内的茄汁温度迅速冷却到35℃以下。

窖藏红薯新法
来源:[农村新技术] 时间:2005-09-30 00:00
一.把好采收关。

采挖红薯须选无雨天气,以免水侵入薯体,使红薯腐烂。

二.窖的选择。

应选在室内,也可选在室外通风向阳排水的缓坡地,不能是低洼积水地。

对土壤酸碱度不限,尤以沙质壤土为佳。

三.窖的挖法。

窖的大小可根据年产红薯的数量自行确定。

主洞室内采用吊洞,使之不占用房屋空间,室外采用横洞,便于红薯运进运出。

不论是吊洞还是横洞,应多设侧洞,侧洞即窖仓,主洞一般不存放红薯,以免人进出或上下使红薯表皮受创。

新挖的窖必须待窖壁干燥后才能储藏,在红薯收获前挖窖为宜。

四.红薯下窖前,必须检查。

红薯采收后将破损、表皮创伤、腐烂的挑出,不要下窖,窖口盖板(吊洞)或门(横洞)必须严实,以免老鼠进入。

薯堆不超过1.2米高,以便热气扩散和翻堆。

五.防止烧窖。

解决办法:一是使窖仓定期通风,以保证窖仓空气新鲜;二是设置防烧窖设施。

在窖仓底部挖一专供装水深穴,穴大小可根据窖仓大小而定,按每500公斤红薯装40-50公斤水,穴面用厚木板盖平,在木板上均匀打上通风孔,用一长塑料管自穴内通至主洞或地面,以便将水输入穴内,窖内穴储水为穴深的八成。

红薯入窖后,要常检查和往窖穴加水,秋春季8-10天一次,入冬后12-15天一次。

六.剔烂薯。

腐烂的红薯带有病毒,应及时从窖内剔出,以防病菌感染。

饮酒后不要进薯窖内,因腐烂的红薯遇酒精后会加速腐烂。

此法适于各种薯类的储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