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从贵州省油茶发展现状出发,系统总结贵州省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并提出发展对策,指出油茶产业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应把提升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处理好品种资源、种植技术、资金投入、低产林改造、油茶加工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加快贵州省油茶产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油茶产业;生产现状;优势;对策;贵州省油茶是山茶科植物,属经济林中的主要树种,茶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人们将油茶视为绿色食品,其极富营养价值,食用茶油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茶油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如长期食用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功能和生理机能有独特功效。
茶油符合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崇尚自然的需求,其有利于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
茶籽饼即油茶籽榨油后所产生的渣饼,又叫茶枯饼,可以用于防治麦类锈病,同时可用以防治实螺、绿萍、蚜虫萍丝虫及稻田蚂蟥等害虫,杀虫和杀菌作用较好,但对鱼类有毒性。
油茶具有纯天然的绿色基础[1],其栽培油茶可以不使用农药、化肥。
从开花至结果,素有“抱子怀胎”之说,其历经春、夏、秋、冬四季,饱含天地灵气,是我国特产。
茶油被为“国宝级特色资源”,有“东方橄榄油”美誉。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单一产业批复的专项规划。
规划从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提出把油茶产业建设成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柱产业[2]。
大力种植油茶树,开发油茶的食用、药用价值,使之培育成油茶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山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和喜食茶油的传统习惯,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
当前,油茶生产已成为“山上再造”的重要内容,是贵州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而成为各级政府重视和扶持的重要项目。
由于以往贵州省对油茶生产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投入不足,现有的油茶林抚育通常靠农民自发进行。
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应继续给予林农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对现有油茶林进行常规改造、垦复、低改等,从而大幅提升油茶林增产潜力[4]。
1 贵州省油茶生产现状贵州省是南方重点油茶产区之一,充分利用油茶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特点,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贵州省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及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1 贵州省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贵州省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许多县市都是远近闻名的“油茶之乡”。
诸如望谟、册亨、天柱和玉屏地区久负盛名。
当前,100年以上树龄的油茶林随处可见,这些油茶林为祖传,供一年四季全家食用的油脂,并且传承了一整套选种、采收和加工的技艺。
册亨洛江、黎平欧阳、水口等地油茶经营状况良好,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
1.2 油茶种苗质量严格监管为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保证贵州省油茶良种苗木供应和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印发的《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结合贵州省油茶产业重点发展规划,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严格筛选和科学评定,确定贵州省第1批油茶良种苗木定点生产单位12处、油茶良种采穗圃1处。
黔东南州7处被列为全省首批油茶良种苗木和采穗圃定点生产单位,仅天柱县2009年油茶良种嫁接苗总量逾710万株,黎平、松桃、册亨、望谟等县相继营建采穗圃。
1.3 各级政府重视油茶是贵州省林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优势资源,但长期以来,油茶树龄老化,生产经营粗放,品种混杂,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低下。
应当充分利用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的部分县悠久的油茶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2009年省林业厅出台了《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充分发挥油茶这一特色资源优势,促进贵州省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4 组织技术培训全省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及技术培训会在天柱县召开,全省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及技术培训会在天柱县召开。
省林业厅种苗站负责人,黔东南州林业局和天柱县有关领导到会指导。
黔东南、铜仁、黔西南、兴义、遵义等5个地(州、市)的19个县(市)林业种苗、科技推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共99人参加了培训会。
通过技术培训,与会人员基本掌握油茶嫁接技术,达到了培训会的预期效果,成为推动地方油茶经济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对加大油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全省油茶产业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5 集团公司参与发展油茶产业注册在贵州省的定中集团、亚红科技等股份有限公司,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和发展油茶产业。
在天柱、玉屏、册亨等油茶主产区营建采穗圃、苗木繁育基地,迈开了油茶产业化的第一步。
另外,贵州省的大龙、马岭河等油茶加工企业也在加工技术更新、拓展国内市场以及打造企业形象。
2 贵州省油茶产业发展优势贵州省是南方重点油茶产区之一,现有资源面积7.33万hm2,年产茶籽1.4万t。
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油茶显著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贵州省山区经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满足社会大众对天然绿色产品、良好生态产品的需求。
贵州省发展油茶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2.1 资源分布面积广,增产潜力大现有油茶林虽然存在管理经营粗放、树龄老化等不利因素,但只要落实科学的种植技术,还是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效益,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渠道。
农民经营油茶林、种植油茶树的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山区发展油茶成为主导产业的行动迈入正轨。
贵州省目前的油茶林面积仅7.33万hm2,其中纯林4.33万hm2,混交林3.00万hm2,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西南和铜仁地区的12个县、市,但是通过对现有油茶林进行低产林改造、精耕细作,挖掘生产潜力和扩大新种面积,油茶的单产和总产在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3倍,因而生产原料供应还是比较充足。
从2009年开始,贵州省扶贫办每年下拨1 000万元的油茶扶贫专向经费,加大油茶产业的开发力度。
2009贵州省科技厅投入480万元,依托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油茶产业化发展作为年度重大专业立项,开展从品种资源、营林造林示范、低改抚育以及采收加工等系列进行重点攻关研究。
2.2 市场空间大,政策导向好近几年来,茶油的价格一路攀升,一般以高收入家庭消费为主,然而随着市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增强,茶油将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
茶油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出口创汇市场。
以贵州省为例,如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5 kg茶油计算,年消费量就可达400万t,市场空间广阔。
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油茶产业作为解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生态和贫困农民增收脱贫有机结合的重要生态扶贫产业,要求扶贫部门认真作好远期、近期规划,加大投入,做大、做强。
到2015年,在全省现有油茶面积6.67万hm2基础上,完成新造油茶林6.67万hm2,总规模达到13.33万hm2。
通过新造油茶林,年均茶油产量达到600 kg/hm2以上,实现《贵州省油茶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0—2015)》中核心建设区和积极建设区(涉及12个县)的目标,新建的油茶基地每年油茶产量4万t,产值16亿元,建成精炼茶油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4万t以上。
2011—2015年,每年新建油茶林1.33万hm2,改造老茶林1.33万hm2,新建油茶良种苗圃基地86.67 hm2。
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原则,实行新造油茶林与改造老茶林并举,采取调整结构、典型示范、龙头带动、科技推广等措施,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另外,黔东南州有3个县被列为国家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为加快全国油茶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2009年7月22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09年油茶产业发展等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确定100个油茶试点县,其中贵州省4个被列入其中。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贵州省林业厅商定了全省示范基地试点县名单,其中黔东南州占了3个县,分别是天柱县、黎平县和锦屏县。
根据该文件要求,每个试点县的建设规模为新造或改造油茶林666.67 hm2左右,建设投资标准为2.25万元/hm2,其中,中央补助3 000元/hm2,地方配套3 000元/hm2,业主自筹1.65万元/hm2。
当前,这3个县已全部落实建设业主,各项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展开。
3 油茶产业发展对策贵州省油茶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低,至今仍为家庭式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雏形。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油逐步渗透进入百姓家庭。
茶油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认识和接受。
因此,可以预见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茶油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根据贵州省种植油茶树的传统习惯,充分利用现有有利的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作为油茶林培育基础,已经具备较短时期内实现油茶产业迅速发展条件,其潜在的巨大商机为林农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内容,要认清油茶产业在贵州省发展特色商品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产品市场需求,抓住机遇,真抓实干,才能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
3.1 规划油茶发展布局,使其向产业化推进油茶适应性强,对土壤没有严格要求,能耐瘠薄,适宜生长在pH值5~6的酸性黄壤或红壤土中。
其要求年平均温度14~2l ℃,喜温暖湿润气候,1月平均温度在0 ℃以上,年降雨量应大于1 000 mm。
贵州地区适宜杉、竹、松、油茶、茶叶等多种林木生长,是地沃宜种植,兴林能致富的丰林长草之地,当地土质以厚中层红壤、红壤性土和黄壤为主。
2008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大力发展油茶生产的意见,贵州省的气候、土壤、雨量均对油茶林生长有利,有效地开发、挖掘林业生产潜力,为了达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目的,贵州省委、政府确立使油茶生产的主导地位,充分抓住机遇,合理制定出《贵州油茶生产总体规划》,以尽快发展油茶产业,提升其产业化水平。
3.2 加大油茶产业宣传,提高油茶产业意识近年来,油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广,但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效益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贵州省油茶生产的现状可以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形容。
因此,加快油茶产业迅速发展,对带动当地农民兴林致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满足社会和大众对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