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刘 英1 王 雪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2.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0)摘 要: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家的作品既饱含历史理性,又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她们所倡导的环保、平等、民主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保障,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针对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日益淡化,人文责任的逐渐丧失,重倡文学的乌托邦精神,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
本文以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5女儿国6、玛吉#皮尔西的5在时间边缘上的女人6和娥秀拉#勒瑰恩的5黑暗的左手6为例,探讨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关键词:女性主义乌托邦;人文关怀;生态关怀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vision of a new social structure based on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w ith the natural w orld is a di sguising feature of American feminis t utopian novels.These novels seek to eliminate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 d present a gender -free alternative w orld.Fem i n i st utopian novels also substitute an ecologically balan ced society for an ecologically corrupted male society.They emphasize ecological w el-l being more than techno -logical advancement or economic gai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umanisti c and ecological concern through th e lens of three feminist utopi an novels:Char -lotte Perkins Gilman .s Her land ,Ursula Le Guin .s L e f t H and of Dar kness and M arge Piercy .s Woman on the Edge of T ime.Key Words:feminist utopia;humanistic concern;ecological con cern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4-0038-0420世纪以来,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
商品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又加剧了物欲的泛滥和人的异化。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家试图开拓出一条不同于现实主义的路子,用乌托邦小说的形式来实践她们对女性未来和人类未来的设计。
她们的作品既饱含历史理性,又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既指点社会前进的方向,又兼顾对人的生存状态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索。
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是女性文学下的一种亚小说文类。
在美国,它的历史由来已久。
20世纪以来,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更是不断涌现。
下面开列的名单虽不完整,但足以显示出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丰富成果,如: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的5女儿国6(Herland ,1979),娥秀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的5黑暗的左手6(L ef t H and o f Darkness ,1969),玛吉#皮尔西(M arge Piercy)的5在时间边缘上的女人6(W oman on the Edge of Time ,1976),乔娜#拉斯(Joanna Russ)的5女男人6(Female M an ,1975),等等。
这些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概括来说有三点:¹消灭社会性别差异,代之以人的全面发展;º消除统治和压迫,代之以民主和平等;»超越人类中心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批评,它的终极关怀是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本文以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5女儿国6、玛吉#皮尔西的5在时间边缘上的女人6和娥秀拉#勒瑰恩的5黑暗的左手6为例,探讨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1.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精神使命长期以来,人们对乌托邦的态度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乌托邦代表了人类对美满自由的期待;另一方面,它又喻示了追求/乌有之乡0的徒劳。
由于这种矛盾心理,人们对乌托邦文学的研究一直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问题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乌托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它对理想社会的具体规划和实际可行性上,而在于它内在的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精神就是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开拓精神。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认为,乌托邦是一种来自远方(或未来或另一神秘国度)的暗示,是为当下社会悬设的一个道德价值尺度,使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和审视(贺来,1997)。
它将三维时空拉入一个开放性的对话之中:以/将在0反观/现在0,又经/现在0而追问/既在(姚建斌,2003)0。
它时时刻刻昭示着现实的不足,激励着人们对理想进行生生不息的追求。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乌托邦总是担负着关怀人类终极命运的历史使命。
乌托邦精神正是女性主义写作的灵魂。
美国学者玛琳#巴(M ar -leen Barr,1983)在5妇女与乌托邦6中就曾明确指出:/重构人类文化是乌托邦主义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共同目标。
0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是检测女性主义乌托邦设想的实验室,为女性主义者的理论探索提供了文学手段。
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Frances Bartkowsk i,1989)在其5女性主义乌托邦6一书中写道:/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促使人们审视当前现状,并超越作者简介:刘英(1968-),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女性主义文学,西方文论,英美文学;王雪(1963-),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论,翻译学收稿日期:2005-09-162006年第4期总第20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6,l 4Serial l 205二元对立思想的约束。
0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对男权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想的批判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纬度上:(1)在人与人关系的层面上,消除等级与特权,代之以平等、尊重和互爱;(2)在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关系的层面上,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征服/被征服,占有/被占有的二元对立,把对人的关怀与对生态的关怀融为一体。
本文要讨论的三部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是体现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范例。
为便于下面的分析,首先对三部小说的内容做一简要回顾。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5女儿国6最初于1915年间连载于吉尔曼的杂志5先驱6,后于1979年正式出版。
女儿国是一个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以孩子为中心的乌托邦社会。
三名美国男子偶然发现了女儿国的存在,于是带着枪支弹药和男权社会既有的思维定式闯入了这个陌生的国度。
他们原以为轻易便能将女儿国征服,然后再享尽风流。
没想到一去就被擒获,几次想逃都失败,反成为受教育和改造的对象。
在女儿国,三名男子惊异地发现这里的女子全然没有男权社会所期望的女性气质,如柔弱、顺从、害羞等,而是个个身手矫健,沉着冷静和才情横溢。
而且女儿国的文明高度完善,有着一套独特的女性文化,这使三名外来男子深刻认识到美国社会的种种缺陷。
如果说吉尔曼的5女儿国6地处某一异乡绝域,那么玛吉#皮尔西的5在时间边缘上的女人6则发生在某一未来时空。
小说标题中能穿越时空的女人名叫科妮,是个生活在纽约的奇卡诺人(墨西哥裔美国人)。
在1976年的现实世界中,科妮深受男权制度和种族主义的压迫,先是被一系列的男人抛弃,然后被送入疯人院。
正当她痛苦绝望之际,一位来自未来世界的女人将她带到了时间已是公元2137年的一个叫做迈特坡伊塞特的地方。
这个未来世界的平等互助、亲如一家的群体精神与美国现实社会的个人主义、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物质主义形成了鲜明反差。
与皮尔西同时代的娥秀拉#勒瑰恩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科幻女作家,至今已获五次雨果奖,四次星云奖。
5黑暗的左手6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围绕一个被冰雪覆盖的、被称为/寒冬0的行星展开。
爱库曼是个宇宙联邦,地球是其成员之一,为扩大联邦范围,特派来自地球的根利#艾作为爱库曼邦联的公使,前往寒冬星(格辛星)去说服星球上的两大国家卡海和欧格瑞恩加入星联。
小说中最具有颠覆意识的是有关消除性别差异的构想。
以上的简要描述使我们看出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基本轮廓,其对人类命运的具体思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
2.生育与性别的分离:母职/母性的重新定义/母性0是评价女性美德的重要标准,它的内涵包括女性在哺育后代过程中所体现的奉献精神,还包括对一切弱小或值得关爱的事物所表现的爱心。
在男权社会中,母性被认为是女性的自然属性。
根据男权社会的逻辑,既然只有女性具备生育和哺乳等生理功能,那么女性就应该承担养育孩子的任务。
由此生理性别差异导致社会性别差异。
社会性别差异不仅体现在家务分工上,还体现在社会分工中。
社会劳动的分工又导致一系列的价值差异。
例如,男性所从事的工作往往被认为是重要的,在文化和经济上得到丰厚的回报;相反,和女性相关的工作却常常被认为是次要的、附属的,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报酬。
对此,女性主义者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S imone de Beauvoir)在5第二性6(The Second Sex)中,以存在主义理论为武器,对/生物决定论0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女性本质论0。
她指出,母性并不是女性的生物属性,而是一种文化构成。
美国学者凯特#米勒(Kate M illet)在5性政治6(Sexual Politics,1977)中也明确表示,男女性别角色定位是男权制为维护/性政治0而通过家庭、社会、宗教、神话等途径向女性强加灌输的,让女性视母性为其天职,自愿为男性牺牲自我。
如果母性和妻性成了女人的全部属性,那么,女人便失去了作为/人0的其他要素。
女性主义学者在颠覆了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定位后,又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