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公共空间的层次需求
摘要
邻里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绿洲,满足了周围居民与自然接触的渴望、四季轮回的感受、视觉放松的愉悦以及社会交往的需求。
今天,绝大多数的邻里公园都包含以下四个邻里公园发展阶段的成分:游憩园、改良公园、休闲设施和开放空间系统。
其特点是:有大树、开阔的菜地、起伏的地台、蜿蜒的步行路以及自然的水景等;同时,兼有一定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组织活动空间;另外,还有儿童游乐的设施等。
公园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就是模仿自然,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心理需求。
但是,邻里公园的使用者来自不同的年龄层和不同的收入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性格喜好和心理需求。
因此对于邻里公园的设计要关心每一个潜在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
设计师需要对公园周边的环境需求和使用者的心态进行深入的分析,把各种要素进行不同比重的组合,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要。
一、老年人的功能需求:
城市中生活着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需求层次的选择和满足需求的方式不同,他们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各种活动在时间上的分配也不尽相同。
各种活动的差异成为城市环境设汁的依据。
老年是必经的生命阶段,老年人退出职业岗位,生活结构
转变,由于这种自然衰老机制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客观上对国家和社会必然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构成了我国社会必不可少的—个特殊群体,其特殊要求与其生活的城市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在设计公共休闲环境中尽可能多地体现老年人的休闲需求。
老年人对休闲环境的生理需求由于老年人生机能衰退,在行动、走、看、听、说、记忆、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会影响其他的能力,如视力不佳则影响行走、书写等,老年人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也相对减低。
因此老年人生理老化的现象,是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中最为首要的问题。
以免发生危险或不便,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老年人的身体运动失调、平衡感丧失,因此提供老年人活动的区域,应避免陡坡和不规则的地形,尽可能减少陡坡的走道、坡道、或踏步。
相对平坦的地形可促进老年人的步行活动。
因视听能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老年人的休闲环境周边不应以主要交通干道为界,以避免发生交通危险地几率。
老年人对外界压力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休闲环境的选址应避免噪音源,最好是在比较安静的区域。
此外,老年人还有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活动身体等生理需求。
二、残障人士功能需求:
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正因为如此,众多残障人士的存在和影响,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困难的特殊群体。
这个困难的群体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要求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能够获得与健全公民一样具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邻里公园是人们休息游玩、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
所以,要求设计者应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并贯穿于公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以便使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接近创造出来的环境。
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的同时,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由于疾病、事故或年老体衰,诸多不便致使他们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免不了受到一些漠视和冷遇,每个人都会在其生活的某些方面感到无能为力。
残障人士由于与外界接触机会少,对绿色和自然的渴望更加强烈。
在生理上,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等;在心理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残障人士对绿地、公园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
绿色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灰,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复原。
身体残疾不应妨碍享受户外生活、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接触有利于身体创伤的痊愈。
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走出居所,到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锻炼身体、与人交流、愉悦身心并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
所以,针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需要,促进残障人士的环境
健康,就需要无障碍设计。
三、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的功能需求:
1~5岁的学龄前儿童及家长,一般在早上九点以后大批出现在邻里公园中。
这些儿童大都是由监护人、家长、保姆陪同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或父母与孩子一起出来享受三口之家的温馨与乐趣,家长会计划带孩子去他们喜爱的场所,孩子们玩耍时家长则可以闲谈,这时候云龙公园就成为了家长和孩子共同的社交场所。
儿童的功能需求:儿童性格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对环境的反应比成年人更为直接和活跃,他们能够更敏锐的发现高低、远近、软硬、明暗的变化,常在探索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喜欢走动、跑跳、攀爬,儿童在动手接触卵石、叶片、沙子、溪水、石子、树枝等自然因素的时候有助于他们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育,因此需要更有活力、更多彩、更丰富的游戏环境,这就要求公园里能有可以自由游乐,提供有安全保障的场所,需要许多地方考虑到儿童的尺度及他们的目光视线,在孩子玩的同时家长要能方便的看到孩子从而方便的照看孩子,提供坐着能看清整个场所的长椅。
青少年阶段的人群对私密性有强烈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交流聚会空间,他们喜欢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场网球场等等,行为更为活跃。
而大部分邻里公园都没有配备相应的针对青少年的设施,少数青少年基本都是在公园作短时间逗留聊天或穿越公园去找同伴,还有少部分是带着羽毛球拍的年轻人希望在公园寻找
一个搭档一起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