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节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4节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4节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1、血糖的平衡
来 源 去 路
食物中 消化、吸收 的糖 肝糖原
非糖物质
分解 转变
血糖
(3.89~6.11 mmol/L)
呼吸作用 CO2+H2O 氧化分解 +能量
合成
肝糖原、 肌糖原
转变
脂肪、 氨基酸等
食物中的糖类 主要来源: 氧化分解 主要去路:
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是 什么? 该变化会引起何种激素 分泌的增加? 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原 因是什么?主要是哪种 激素的调节? 在CD段,若不进食,血 糖通过那些途径保持相 对稳定?




肝糖原分解 脂肪 糖 氨基酸 糖 肾上腺素 合成 肾上腺髓质 细胞活动
+
胰岛B细 胞活动 肝糖原分解 脂肪 糖 氨基酸 糖 胰高血糖素 合成 胰岛A细 胞活动
胰岛素合成
糖原生成 糖 脂肪 糖 氨基酸 糖的氧化分解
+
糖 降 低
+

3.血糖平衡调节

胰岛B细胞
血糖升高 -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
分泌增加
总的结果: 既 1.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合成糖 胰岛A细胞 + 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减 元、氧化分解、转变成脂肪、氨基酸
少血糖来源,从而使血 2.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为葡萄糖 糖含量降低
血糖降低

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神 经 系 统 在 血 糖 调 节 中 的 作 用
过度兴奋
肾上腺 髓质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 ,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 ,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 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 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 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 ,这是我们熟知的。但是,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 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 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 果。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 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 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 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 降血糖作用。这样,就能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就像骑车下坡时,刹闸和松 闸相结合,保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既不太快失控也不太慢停滞不前。这里,胰高血糖素好比负责松 闸,胰岛素负责刹闸,使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 由上述分析可见,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其意义在于短时问内将由于摄食过高的 血糖降下来;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目的是通过拮抗,肝糖元的分解缓慢进行, 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样机体才能适应我们的生活和工学习方式。
思考:
2、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有几种?
神经、激素调节
哪些激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如何调节?
胰岛素 ——降糖(唯一)三促进一抑制
胰高血糖素 ——升糖
拮抗 协同
两促进 两促进
肾上腺素
——升糖
胰脏(胰腺)
胰岛
分泌胰液 的腺泡细胞
分泌胰岛素 的β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 的α细胞
9
血 糖 平 衡 的 调 节 - - 激 素 调 节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血糖平衡有什么意义? 血糖失去平衡会导致什么结果?
曲线特征 阶 段 AB 餐后血糖浓度 暂时升高 (餐后2h达到 最高值) BC 血糖浓度下降
主要原因
食物中的糖经消化酶作用,分 解为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和 扩散进入血液 【吸收速率>储存和分解】
合成糖原储存;分解代谢消耗 【吸收速率<储存和分解】
CD 血糖浓度趋于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 稳定 糖(无吸收) (餐后3.5h达 =糖被组织细胞消耗+转变为 到稳定) 脂肪和氨基酸
1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 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自主神经的作用, 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胰岛素分泌; ——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2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不同营养状态下,肝内糖代谢不同
●饱食: 肝糖原合成↑, 糖→脂肪→合成VLDL,输出肝 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空腹: 肝糖原分解↑。 ●饥饿: 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激素 作用效果 调节机制
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②加速糖的有氧氧化; ③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④促进糖转变为脂肪;抑制肝内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⑤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的水解,从而促进机体利用葡 萄糖。 ①促进肝糖元分解; 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③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的水解,减少机体利用葡萄糖 ①促进肝糖元分解; ②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的水解,减少机体利用葡萄糖 胰岛素 降血糖
1、食物中淀粉被消化必须有哪 两种酶参与? 淀粉酶、麦芽糖酶 2、吸收的主要场所 ? 小肠 吸收的主要方式?主动运输 3、什么情况下,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 回到血液中 血糖浓度降低时 4、葡萄糖可以转变为哪类氨基酸,通 过什么方式转变? 非必需氨基酸 转氨基
血糖
(3.89~6.11 mmol/L)
胰腺
③ 甘油 糖 葡萄 原 ② 糖 ④ 三酯

低血糖(低于 3.33mmol/L)
高血糖
• 血糖的神经调节方式中,其神经中枢位 于 ,其效应器是 。 •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的分泌,胰岛 素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正常人饭后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 C 神经体液调节 D 条件反射
胰 岛 素 和 胰 高 血 糖 素
(1)“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 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 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 (2)“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 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 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 血糖,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 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 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 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 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 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 、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 分泌势必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血糖失去平衡会导致什么 结果?
1、血糖浓度低于3.89mmol/L: 低血糖症
2、血糖浓度低于2.80mmol/L: 低血糖昏迷/休克
糖尿病 3、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80mmol/L:
Hale Waihona Puke 血糖平衡的意义对于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 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内环境 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血糖过低造成惊厥和昏迷的直接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多 B.脑细胞供能不足 C.骨骼肌供能不足 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胰高血 升血糖 糖素 肾上腺 升血糖 素
糖皮质 升血糖 激素
①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②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1、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一种激 素,它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 糖含量升高;(交感神经调节) 2、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由 肾上腺皮质分泌,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蛋白 质和脂肪的代谢,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 内转变为糖。(下丘脑—垂体—腺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