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江西省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考试要求。

2.掌握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崇明老人记
陆陇其
(2018宿迁改编)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ò):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本同治乱
B.若/主纳忠谏
C.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D.为恶者/降年不永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纳()(2)诛()(3)以()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答案】
1.C 【解析】“所以”为句首连词,故正确划分为: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2.(1)接受(2)杀(3)凭
【解析】应注意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情况,还要注意文言知识的迁移。

“纳”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纳”的意思一样;“以”同《愚公移山》中“以君之力”中“以”意思一样。

3.(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4.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围绕这几
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本通读全文,梳理文意。

作答时先要明确唐太宗对侍臣所说的话的意思,再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分析,语言要简洁。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

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

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

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大臣们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

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

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喜欢用刑罚,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

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

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

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

爵,古代的酒器。

②盛馔则三之:丰盛
的饮食就增至三倍。

③奉传:恭敬地传播。

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

⑤佚(y 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

(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

3.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

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参考译文】
【甲】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

(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

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

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乙】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

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

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

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

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