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速查 世界近代史 第三讲 两次工业革命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试题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速查 世界近代史 第三讲 两次工业革命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试题

第三讲两次工业革命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1.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2018 8 选择题 2 生产力成本科技发明2018 13(2)非选择题 1 爱迪生发明电灯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2017 9 选择题 2 内燃机蒸汽汽车2016 14(1)非选择题 1 蒸汽汽车的发明总结与预测从近三年中考题来看,两次工业革命既是宜宾市常考热点,又是教材变化较大的内容,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新增的内容。

所以本讲英作为重点,复习时请重点把握,题型也较多样化思维导图自主复习自主复习九年级上册教材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九年级下册教材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九年级下册教材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17世纪末,英国__君主立宪制__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__凯伊__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__珍妮机__”。

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__工业革命__”。

2.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__瓦特__。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__现代工厂制度__最终确立。

1825年,由__史蒂芬孙__设计的蒸汽机车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__铁路时代__的开始。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__生产力__水平,人类进入“__蒸汽时代__”。

19世纪中期,__英国__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4.19世纪__六七十年代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__工业生产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科学研究__同__工业生产__紧密结合。

__电力__成为新的能源进入__生产生活__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__电气时代__”。

5.美国发明家__爱迪生__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__火力发电站__。

__内燃机__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本茨__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03年,美国人__莱特兄弟__发明了__飞机__。

1869年,美国人__海厄特__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__塑料工业__由此诞生。

6.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__人口__的迅速增长。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__工人阶级__队伍不断壮大,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她们走出家庭,成为__工业劳动者__。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__大众化__教育。

工业革命同时也推动了__城市化__进程。

__环境污染__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知识梳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在英国爆发的原因)1.政治前提: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2.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1.纺织技术的革新:(第一阶段: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第二阶段:动力系统的改进)(1)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工厂与工场的区别: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3.火车与铁路:(第三阶段:交通运输的革新)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注意负面影响: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背景、含义和特点1.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含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过程1.电的应用:(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成就:1876年奧托(德国) 煤气内燃机1883年戴姆勒(德国) 汽油内燃机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德国) 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本茨(德国)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 飞机1913年福特(美国)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2)意义: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876年奧托(德国) 煤气内燃机1883年戴姆勒(德国) 汽油内燃机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德国) 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本茨(德国)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 飞机1913年福特(美国)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三)影响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人口增长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她们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大众教育1.推广: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2.典范: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3.意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城市化1.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四)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典题回顾1.(2015宜宾中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D )①近代工厂制度的确立②重工业时代的到来③欧美诸国同时展开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7宜宾中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的是( D )A.蒸汽机——火车 B.发电机——轮船C.蒸汽机——飞机 D.内燃机——汽车3.(2018宜宾中考)“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

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

”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D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当堂检测1.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这是因为英国在这一时期( D )A.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B.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正在进行工业革命2.某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你认为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 )A.汤姆乘坐火车去旅行B.珍妮坐飞机俯瞰伦敦美景C.约翰驾驶汽车去上班D.查理打电话问候好朋友3.“机器生产”“工厂”“工人阶级”“铁路”……这些流行词集中出现在19世纪上半期的( A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4.“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

”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C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D.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5.如图是伦敦博物馆收藏的1849年用于农耕的蒸汽引犁模型。

下列对模型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D )A.它的发明者是哈格里夫斯B.它以内燃机作为动力C.它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D.它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1870—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

这一现象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B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B.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C.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D.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7.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A )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C.化学工业的发展D.新材料的出现8.有人评价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