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锻件热处理基本知识

大型锻件热处理基本知识

大型锻件热处理基本知识
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分为锻后热处理和性能热处理两种。

一.锻后热处理
(一)锻后热处理的目的
锻后热处理,又称为第一热处理或预备热处理,通常是紧接在锻造过程完成之后进行的,有正火、回火、退火、球化、固溶等几种形式。

其主要目的是:
1.消除锻造应力,降低锻件的表面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能和防止变形。

2.对于不再进行调质处理的工件,应使锻件达到技术条件所要求的各种
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这类工件大多属于碳钢或低合金
钢锻件。

3.调整与改善大型锻件在锻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过热与粗大组织,减少其
内部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晶粒。

4.提高锻件的超声波探伤性能,消除草状波,使锻件中其它内部缺陷能
够清晰地显示出来,以利于准确判别和相应地处理。

5.对于含氢量高的钢种延长回火时间,以避免产生白点或氢脆开裂的危
险。

对于绝大多数大型锻件来说,防止白点是锻后热处理的首要任务,
必须完成。

(二)正火
正火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

将锻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经过一段均温时间稳定后,再出炉空冷。

正火时的加热速度为:在700℃以下应缓慢,以减少锻件中的内外温差和瞬时应力,最好在650~700℃之间加一个等温台阶;在700℃以上,尤其在Ac1(相变点)以上,应提高大型锻件的加热速度,争取获得更好一些的晶粒细化
效果。

正火的温度范围通常在760~950℃之间,根据成分含量不同的相变点不同而定。

通常,碳与合金含量越低,正火温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有些特殊钢种可达1000~1150℃范围。

但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的组织转变却是靠固溶处理来实现的。

正火后的空冷应尽量使锻件散开和垫起,以促进快速实现相变并冷却均匀,减少组织应力。

大型锻件正火后可以空冷至表面100~200℃,然后在220~300℃之间设一个台阶,保温一段时间再加热回火。

(三)回火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扩氢。

并且还可以稳定相变后的组织结构,消除组织转变应力及降低硬度,使锻件易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回火的温度范围有三种,即高温回火(500~660℃)、中温回火(350~490℃)和低温回火(150~250℃)。

常见的大锻件生产都采用高温回火方式。

回火一般紧跟在正火之后进行,当正火锻件空冷至220~300℃左右时,重新入炉加热、均温、保温,然后随炉冷至锻件表面250~350℃以下出炉即可。

回火后的冷却速度应足够缓慢,以防在冷却过程中因瞬时应力过大而产生白点,并尽量减少锻件中的残余应力。

通常将冷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400℃以上,因钢处于塑性较好、脆性较低的温度范围,冷速可稍快一点;在400℃以下,因钢已进入冷硬和脆性较大的温度范围,为了避免开裂和减少瞬时应力,应采取更为缓慢的冷却速度。

对于白点和氢脆较敏感的钢,需要根据氢当量和锻件有效截面尺寸大小,确定延长回火时间扩氢,以便将钢中的氢扩散溢出,使其降低到安全的数值范围。

(四)退火
退火的温度包括了正火和回火的整个范围(150~950℃),采用炉冷的方式,做法与回火差不多。

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正火温度)的退火叫完全退火。

没有发生相变的退火叫不完全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应力和稳定组织结构,包括冷变形后的高温退火和焊接后的低温退火等等。

正火+回火是比单纯退火更高级的手段,因为相变充分、组织转变充分,并且有恒温扩氢的过程。

二.性能热处理
(一)性能热处理的目的
性能处理也叫第二热处理,是决定产品最终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经常采用的工艺有调质、正火、回火和时效。

调质由淬火+高温回火组成,通常在粗加工之后进行,也有在锻件外观质量较好、开裂危险性不大的情况下,采用黑皮调质的。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其后的回火是为了稳定组织、消除应力、调整性能、减少脆性和提高可加工性。

淬火后的回火是最后一道热处理工艺。

(二)淬火
淬火加热的温度范围与正火相近,通常在760~950℃之间,经保温均匀后采用快速冷却方式。

大型锻件的淬火冷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水冷(包括喷水冷);②油冷;③空冷(自然空冷和鼓风冷);④间隙冷却(水—空,水—油,油—空);
⑤喷雾冷却。

也就是说,其主要淬火介质为水、油和空气。

钢的淬火组织主要为马氏体。

对于某些淬透性较好的钢种,有时仅采用适当的空冷速度(相当于正火),也可以得到马氏体。

(三)高温回火
淬火后的高温回火也是当锻件冷却到220~300℃左右时进行,其工艺规范与第一热处理(锻后热处理)中的高温回火(500~660℃)基本相同,只是不存在扩氢的问题了。

三.热处理工艺执行准则
1.装炉实心锻件装炉时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通热顺畅和加热均匀,
比如大型饼形锻件,垫砖的高度应按每100mm直径垫高10mm计算。

2.升温阶段在700℃以前升温缓慢,超过700℃要快,但不允许超过工艺温
度上限。

3.均温阶段炉温达到工艺温度时,要开始维持恒温,直到锻件整体(内部及
表面)温度达到基本一致。

4.保温阶段锻件均温后,仍需要保温一段时间,以促使其内部组织完全转变。

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持炉内温度的均匀和稳定。

5.出炉无论正火后的空冷出炉或是淬火前的出炉,一定要操作迅速,在尽可
能短的时间内使锻件进入冷却介质中(空气、油或水)。

6.热处理次数如果锻件机械性能达不到要求,可以进行重复热处理,但总次
数不得超过三次,否则会因材料疲劳,晶界变厚、碳及合金元素流失,越做越低。

公司生产技术部2010.03.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