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疗法
治疗顺序
治疗顺序:脐针在临床治疗中,其顺序是先取症 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其意思是,在治疗中脐针 的定位进针首先针对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比如急 性腰扭伤,应先予以止痛。许多疾病往往因症状解 除了,疾病也随之消失。其次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 根据该系统在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位 进针。比如,支气管炎伴咳嗽、咳痰,应属呼吸系统, 笔者取脐八卦全息的兑位(主呼吸系统),往往收到 不错的疗效。有些疾病已非常明确,可根据该病的 全息定位,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肝炎或胆囊炎,可取 其对应的震位或巽位进针。法的独门穴, 为人的先天之结蒂,位居腹部中央,又 称脐中、气舍、维会等,是胎儿吸收母 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 径。
脐的全息概念
全息概念:
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 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任何一个在 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 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 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 元。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 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脐是人 体中最大的全息元之一,它保留了许多人体先天与后 天的信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反复体验,就能提取整 体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 其它对全息概念的应用:耳针、手针、足针、第二掌骨 疗法等等的。
手法原则
手法原则:“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 因为脐针治疗并非传统针刺学的定点治疗(多直刺), 而是定位治疗(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性地向外斜刺 或横刺),在脐针的进针中带有明显的方位性,而这个 方位的选择应该是脐针疗法的灵魂。有了方位,也就 有了补泻。根据病情,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虚则补 其母,实则泻其子。”当然,临床上也采用手法补泻 。
进针原则
脐洛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 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点。如左肩 疼痛取脐左上相应的左肩部位,右腰扭伤取脐右下 相应的右腰部位,然后进针。 脐八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脏腑疾病、一 般慢性病(未找到结节者)可按脐八卦全息律,在其 脏腑对应的脐部位置进针,或根据疾病的性质,采用 五行生克制化法进针。脐八卦全息律是脐针临床上 应用最多的方法。
脐针疗法初探
薄智云 腹针发明人 腹针疗法创始人 教授 主任导师 中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腹针发明人。腹针 疗法创始人。首批"中华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 奖"获得者。中国"百老"之一,学术经验继承 人指导老师。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薄氏腹针医学研究院院长、 广东省中医院腹针研究所所长、广西中医学 院客座教授、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学术 顾问、美国腹针医学会高级顾问、世界中医 药学会联合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顾问。
脐八卦全息在临床上用于人体脏腑病变较为准 确,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在脐周如发现异常 变化可提示脏腑潜在病变;其二,在治疗已知的疾病 可在脐周相应的部位实施针术,故可应用这个全息 规律指导临床。
脐针的定位
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1、寻找压痛 点:一般约有20%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 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性病,压痛点 越明显。只要用探针找到这个压痛点,往往一针即 可见效。2、寻找皮下结节法:许多慢性病人因长期 患病,在脐部相应的体表投影区产生了一些皮下结节 ,与皮肤同色,质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按之 有疼痛,但可忍受。如发现结节后,不必针刺,可让 病人用手指按压,每日数次。经数周按压后结节会 自然消失,疾病也会治愈。
脐八卦全息定律
八卦是易经的主体部分,历代医家不少人用八 卦原理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创立了独特的 治疗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所谓“易肇医之端,医 蕴易之秘”。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 而所用的脐八卦全息则是采用后天八卦。 八卦原意用8个符号(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来表示8个 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节气。因为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体脏 腑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将人体八卦视为一个后天的八卦图, 根据这个图我们来观察变化,再进行判断人体的疾病 。比 如离位,方位在南,五行属火,在脏为心,在腑为小肠,五 官属目,定在脐之上部(时钟12点),该处有变化,可提示 心血管疾病、小肠或眼部疾病。
脐洛书全息规律
《河图洛书》被称为华夏文化之源头。《洛书》 :“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实为股),五居于中。”如果将《洛书》结合人体 看一下,“戴九履一”,“戴”指的是头上,“履” 表示为鞋,即从头到脚。人体左边最外侧为左手臂 ,右边是右手臂,左右手臂到头之间是肩,“二四为 肩”。左下为左股(左腿),右下为右股(右腿),“ 六八为股”,而三七就是腰。脐洛书全息就是把这 个投影纳入脐部,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来判断疾病和 治疗疾病。脐洛书全息律与胚胎发育信息完全一 致(见图1),这证明了脐洛书全息律的科学性,也为 我国古文化的高深拍案叫绝。
留针时间、注意事项
留针时间:进针后一般留针10~ 20分钟。急性 病留针时间短,慢性病留针时间长,疼痛性疾病一般 痛止即拔,不留针。 一般注意事项:饭后1小时后进行治疗。脐部术 前常规皮肤消毒,特别对脐孔较深、污垢较多的患 者,可用松节油去除污垢,然后再常规消毒。冬季注 意保暖。
八卦图
1.顺时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古人习惯以东为左,西为右,古人江东称江左, 江西称江右 3.八卦与地理方位的配合关系是:震代表东方,离 代表南方,兑代表西方,坎代表北方,此为“四正 ”;巽代表东南方,坤代表西南方,乾代表西北方 ,艮代表东北方,此为“四隅”。 4.后天八卦的方位与地图正好相反,地图是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后天八卦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5.脐针上下左右是医生看病人,绝不是病人本身的 方位。
禁忌症、刺激强度
禁忌证:小儿及妊娠妇女不宜脐针治疗。对大出 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脑卒中、 急性传染病、癌症晚期、恶液质、低蛋白水肿、血 友病等及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烧烫伤、骨折、挤 压综合征,因直接有生命危险,不应考虑。治疗时体 位:一般采用仰卧位。进针方式:以脐蕊为中心,做放 射性向外斜横刺,一般深度为2.5~ 25 mm。 刺激强度:在一般治疗中不主张强刺激,因为脐 部特别敏感,只要进针了就起到效果。但对于急性 疼痛性疾病,可采用间断性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