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体育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年。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6、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7、《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8、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9、毛泽东做出“健康第一”指示的时间是()。
10、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11、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12、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二、判断题: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
2.对少年儿童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是全面训练打好基础。
3.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称技术关键环节。
4.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决策人是体育组长。
5.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口令。
6.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越大越好。
7. 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8. 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9. 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10. 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11. 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12.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13.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14. 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15. 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16. 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三、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过程2、体能3、社区体育4、体质5、专项密度6、语言法7、技术关键8、课的类型四、简答题:1.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3.如何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4. 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6.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异同?四、论述题:1、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2、什么是个性,举例说明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及基本要求?3、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4、结合当前的体育改革,谈谈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C5、D6、A7、B8、A9、B 10、C 11、C 12、B二、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对6 错7错8 对9 对10 错11对12 错13 对14 对15 错16对三、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能动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宫、体育场等组织的体育活动4、体质: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能动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
5、专项密度:专项密度是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6、语言法:语言法是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7、技术关键:技术关键是指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技术关键8、课的类型: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
四、简答题:1、(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6)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惊醒适当的简化规划、降低难度(7)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2、(1)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
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2)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技能适应性规律(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人体生理技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
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从事体育教学必须的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开发和运动体育资源的能力。
4、答:其他学科,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已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5、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辨”、“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师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巩固与运作自如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6、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不同之处是:其他学科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术。
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论述题1、答:1、答:(1)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任务的途径和组织形成,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成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2)三者的不同之处: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课外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
课外运动训练:测量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
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
3、内容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
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
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战术训练4、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
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
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形式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
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
6、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尔变,具有统一性。
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
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3)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
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20)2、答: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有(1)体育教学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2)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能起稳定作用(3)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调整作用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素有:(1)善于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2)辩证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组织教法。
(15)3、答:(一)学校体育目标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
其目标概括地说,有增进健康、增进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几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
(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出台了以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4、答:1.要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成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