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企业挂靠合同中的税收风险及控制策

建筑企业挂靠合同中的税收风险及控制策

建筑企业挂靠合同中的税收风险及控制策略

建筑行业的挂靠行为,通常指的是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个体建筑户、无证包工队为承揽建筑工程,采取挂名、挂靠承包经营等方式,挂靠在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进行经营,而施工企业则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的行为。实际上,建筑行业中的挂靠合同中隐含一定的税收风险。对此,笔者对存在的风险做详细介绍并提出管控措施。

建筑企业挂靠合同的税收风险

(一)营业税的税收风险

在挂靠合同中,营业税的税收风险主要体现在被挂靠企业向挂靠方收取管理费是否缴纳营业税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基于此规定,被挂靠人是挂靠业务的营业税纳税义务人。

在实际建筑挂靠业务中,笔者认为,如果被挂靠企业不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向挂靠企业收管理费用只体现为“管理费用”收入,则被挂靠方须将向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缴纳营业税。

如果被挂靠企业对挂靠企业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即对挂靠项目进行建账,对挂靠项目的成本和收入进行核算,挂靠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都开

具发票抬头为被挂靠企业名称的发票,对被挂靠企业进行报账,被挂靠企业向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用在与挂靠企业进行工程结算时,进行扣减,则被挂靠企业向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用实质上成为被挂靠企业账上的一笔纯利润,就不要缴纳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风险

由于建筑挂靠合同签订一方是拥有资质的被挂靠企业,整个挂靠经营行为利益的出发点是建筑施工合同收入的取得,所以企业所得税的征缴应该是第一层次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收入是被挂靠企业收入总额的一部分。《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基于此规定,被挂靠企业应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在挂靠合同中的企业所得税税收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挂靠企业与挂靠企业就挂靠的工程项目实行财务统一核算时,挂靠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金甚至不缴税的目的,它会尽可能地增大支出、隐瞒收入,甚至不惜伪造、毁灭会计凭证和资料。一旦被税务部门发现延期缴税、漏税等问题,将由被挂靠企业承担这种税务风险,遭致经济上和信誉上的双重损失。另一方面是被挂靠企业只收管理费用,没有对挂靠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收入核算,也就没有将收取的管理费用纳入收入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一旦税务机关发现其对挂靠项目开具外出经营活动证明或挂靠合同等能形成收入的证据,将对其补征企业所得税并作出相应处罚。

建筑企业挂靠合同的财务和税收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以上财务和税收风险,应采取以下控制策略:

(一)加强财务管理。

为保证工程款的专款专用,有效避免劳资纠纷、材料款纠纷等,被挂靠单位可要求挂靠单位将工程上所有人员的花名册及联系方式报公司备案,所有材料采购合同以及劳务分包合同必须盖有公司印章,严格控制项目部印章的使用范围。若工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工程,可不刻项目部印章。在挂靠单位申请用款时,必须要说明款项的用途,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可要求挂靠单位每月报一次工程进度及债务情况,并派人员到现场核对大宗建材和机械设备的购买和保管、使用、付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应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进度款及工程款的结算进行履约跟踪。

(二)规范内部监管和控制措施

被挂靠企业对挂靠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应视同自己的分公司一样,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从施工组织、材料购进、款项使用、安全措施、工资发放、事故处理等具体环节入手,让监管不留死角,不让挂靠人有任何可乘之机,以消除挂靠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挂靠企业对外签订合同、向外举债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被挂靠企业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特别是资金的进出和流向,更要严格把关、控制,如举债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的

用途和进度监督使用,防止资金的挪用和抽逃,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被挂靠企业最好还应委派懂施工技术、懂材料采购、懂财务流程的专业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情况等适时进行贴身监管。当然,这应以不影响正常的施工作业和日常经营管理为限。

(三)统一会计记账标准,规范会计核算,防范税务风险

对挂靠工程的收支情况,应纳入企业财务统一核算。由被挂靠企业设立总账,挂靠企业设立二级明细账,按总账编制会计报表,统一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不能以合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对挂靠企业组织施工的工程,应定期进行财务清查。

相关主题